PTT首PO 連發文ctrl+p還要人交
請大家鞭小力一點
真的在偷局數 操RP?
十二強 淺談投手分工
本屆賽事 台灣的比賽在輸掉波多黎各後就到一段落了
比賽固然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然而平心而論 來台的幾乎無弱隊
其實沒辦法打進八強也不是什麼很難堪的結局
只能說這就是競技 大家都強 誰出線都不意外
雖然幾次讓有勝利的機會溜走 確實讓人扼腕
但真的 請給中華隊的團隊一點鼓勵吧
這真的是舞場非常高水準的棒球比賽了
我其實很想幫這次的投手調度平反
雖然我也不是什麼專家球評 但畢竟我是投手出身的
想提出一些觀點來討論看看
依我受到的棒球教育 我其實是高度肯定這次的投手群分工的(當然2013WBC也做的不錯)
因為我看到明確的責任分工
這和過去看大部分台灣棒球比賽對我來說真的很不一樣
(尤其是學生業餘一大堆荒腔走板的調度)
在我看來 這次的投手分工大致如下
1.先發投手
2.備用的雙先發
3.長中繼 (在先發組壓制不下的情況下來處理比賽的)
4.短中繼 (投第六局 第七局的)
5.狀況投手
6.布局投手
7.終結者
在這裏面 我想這次中華隊一開始定位最明確的大概就是
郭俊麟 倪福德 陳冠宇(先發) 潘威倫 呂彥青(雙先發)
而林柏佑 陳禹勳 羅嘉仁 大致就是在勝利的情況下在六局到八局間把局面守住
交給第九局的陳鴻文(終結者)
這幾個投手也就是所謂勝利組的設定
只要有機會贏球的狀態 就是這些人下去投
我所接觸的觀念裡 牛棚的使用是看分工的而不是去談所謂的狀況好不好
這乍聽之下似乎有點匪夷所思
但基本上一個投手狀況如果不好 大概也就會反映在他的分工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最大原因就是 狀況這種東西在沒有對決打者前其實是非常抽象的
(除非受傷手痠這種很明顯的)
教練不太可能每天都去確認 誰今天狀況好誰狀況不好
(因為不可能賽前每個人都隊打者投一投)
也所以 明確的分工規範 就變成調度最大的依據
這次之所以會有過度使用特定RP的情況
我認為只是跟著分工的劇本走
況且 再打完荷蘭和加拿大後都各有一天休息
整體而言我不認為有過度使用
再來就講到另外其他幾個人的分工了
宋家豪 看他在前面的比賽有熱身 應該是先發組 只是一開始沒有確定哪一場要出來
林子葳 大概就是要靠他的變化球來面對狀況 到短中繼一局左右的設定
最後就剩下沒上場的王鏡銘和羅國華了
我有稍微看一下許多網友評論 大概都是選了又不用 幹嗎不選XXX甚至為什麼不換野手
我的看法是 不是選了不用 而是選了沒機會用
分工上他們應該是被放在長中繼組
我覺得認知上的落差始於對長中繼的不了解
基本上 長中繼就是在先發投手(包括雙先發)壓制不住的情況下
避免消化勝利組牛棚 上來投球
也許有人會稱他們是敗戰組 但我並不太喜歡這個名稱
沒有教練是會設定會輸球的 他們是上來把比分凍結 給球隊反攻機會的
通常長中繼的使用 都是在先發組壓制不住後
可能上來投個兩三局 然後在後面分數追上來後交給後面的牛棚
也就是說 他們的任務大概就是在第3-5局
最多到第六局後面就沒他們的事了
也所以 我們不是沒看到王和羅出來熱身
只是剛好沒有那個在第三局時需要長中繼的狀況
也有人討論選另外的投手會不會比較用的到
依我的看法是選人是一回事 但是勝利組的使用應該不會改變
也所以 不管這兩個換誰 應該都是以備不時之需的長中繼角色
最後討論有關中三日郭俊麟投完99球續投第八局的狀況
這是偷局數嗎? 抱歉我不認為
而且我也不認為會有哪個教練會把第七局時還可以丟145連3K的郭換下來
那時他的狀態完全沒有下滑的傾向 沒有理由把明顯壓制力很好的王牌換下來
更何況這就是他的比賽 他也值得一場勝投
最終的114球真的是燃燒嗎? 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
而短期賽中三日其實也在大聯盟季後賽時有所聞
保護投手很重要 但是也沒到不能在關鍵的時候多投十幾顆球
況且先發投手一般的調整 常常都是能投120球以上的
而後援投手訓練量也常常是連丟三天 四天的
我認為都至少是在合理範圍內的
保護投手比較重要的觀念還是
十一月賽季結束後 修季期間請讓手臂休息六個禮拜不要投球
輕度丟球保持動作和好好加強體能就好
以上
順帶一提
會去關注長中繼這角色 主要原因是因為教練說
我以後能成長成一個堪用的長中繼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