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kirin (みるる)》之銘言:
: 推 nickyang: 這張約有沒有誠意跟是不是比一年約差是兩件事,邏輯有這 12/19 16:10
: → nickyang: 麼差嗎? 12/19 16:10
: 推 masao0103: 別人不覺得有比一年約差~風險控管系的認為比較差~就 12/19 16:15
: → masao0103: 要大家都這麼認為嗎?就單純認知不同~有那麼複雜嗎? 12/19 16:15
如果岩偎因為只想待西岸所以沒有去試圖找最大的合約,那叫做認知不同
他在乎地點勝過金錢,那是認知問題
1+2的vesting option有沒有比一年約差,這是是非問題,不叫認知問題
岩偎這張約第一年保障12M,如果他丟到162局,會變成26M/2,如果他丟不到,
會變成12M+10M的team option。我們就比較這張約跟單純的一年保障約
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如果岩偎bust,他拿到的就是12M一年
如果岩偎健健康康丟出他過往的水準,那他第二年只拿得到14M
14M是什麼概念?只丟了129.2局的岩偎今年還有拿到15.8M的QO,明年的QO肯定更高
也就是說,如果岩偎丟得跟今年一樣,一年保障約下他還有15.8M以上的QO可以選
更不要說,38歲的的黑田2014年拿的是16M一年,他還拒絕了別隊2年的合約
丟得差一樣拿12M,丟得好從15.8M起跳變成只有14M,
然後你跟我說怎樣比較好是認知不同?邏輯有這麼差嗎?
現在把第三年option加進去,如果岩偎2016就bust,他一樣是12M然後回家洗洗睡
如果他2016維持不錯的成績,從至少15.8M到可能兩年甚至三年約,變成14M一年加上
2017 buyout的1M,是15M的保障合約
然後2017,如果他搞砸了,他至少損失從15.8M到兩三年約,變成15M
如果他繼續健康丟下去,他再繼續損失兩年後的QO,怕要將近20M了,變成第三年的15M
來,你告訴我,到底要怎樣這樣一張1+1+1,保障金額只有12M的合約,可以好過一年12M?
不要講什麼日本媒體都覺得很有誠意,麻煩用你的邏輯,你的認知,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