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歸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職棒的票房回春了,卻沒人要玩?
凡是能夠賺錢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人願意投入
MLB這兩年有相當多的城市有意願籌組隊伍,包括波特蘭、蒙特婁、墨西哥市
原因不外乎,2012年新的CBA簽訂之後,資方、勞方都有得賺
所以MLB自'94大罷工之後,維持了超過二十年的穩定期,也還會持續下去
但CPBL回春是從2013開始,儘管票房相較黑暗期有數倍成長
但仍舊無法做到"人人有錢賺"的景況
就我看來,當今四隊的規模,正是最適合現在的狀況
或許四隊104個一軍的名額有些少
但正是因為競爭才能成長,而排除掉實力不佳的選手
所謂"一軍"的實力都是經由比較而產生的,沒有一定的標準
僧多粥少,本就是職業棒球的殘酷事實
若因為這樣,而使本土選手的實力與高階旅外選手匹敵
才是真正證明台灣職棒圈也有能力留住本土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