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對於目前國家隊的情況能有多大改善我個人是滿懷疑的.
中職與棒協的對立大概不會因為公司化而停止.
再者, 日本國家隊公司化後, 很重要的改變是有專任教練對選訓工作長期的
規劃, 並掌握選手狀況. 但是目前台灣的棒球由少棒至12強或WBC, 層級愈往
上相對其他國家實力是愈後退的, 但是球迷對於愈高層級的賽事期待愈高,
也愈不能接受輸球(至少現在不會大小比賽都要贏, 也算是進步), 一但輸球
就會有可以馬後砲或是檢討的地方, 總教練總是被砲轟的主要對象.
徐生明說過, 帶過中華隊的8成都玩完了. 現在很多人在批評郭泰源然後緬懷
徐總, 或是說洪一中比較會, 其實在輸球的當下哪個不是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如果當事人挺不住壓力而辭職, 或主事者因輿論而將其撤換, 每次大賽後就這
樣來一次, 台灣有幾個總教練可換? 而如此又和目前每到賽前才在選人有何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