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
瘦菊子/棒運不是靠互鬥 整合才強大
文/瘦菊子 2017.03.13 / 12:30
經典賽三連敗後,批判的聲浪大,藉此改革各單項體育協會之弊未嘗不是好事,也是早該
做的。不過必須先面對經典賽的根源、定義和目的,再去看待在這個體系統裡,扮演什麼
角色有何利弊得失?
WBC世界棒球經典賽,最早由大聯盟MLB與國際棒總IBAF(現已和國際壘總合併為世界棒壘
球聯盟WBSC)策劃成立,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取代奧運成為國際棒球最重要的比賽,也就
是真正的「世界大賽」,有向足球世界杯看齊的企圖,但離目標仍相當遙遠。
主要在於推廣棒球,期待成為世界風行的運動,才有放寬以血統認定代表隊、不限國籍的
做法,本屆以色列隊最明顯,中國大陸隊前大聯盟投手陳用彩也是同樣的例子。可見現階
段主要是推廣,且因由大聯盟主辦,從行政運作、賽事到轉播,都非常MLB。
由普及的觀點檢視,台灣棒運有沒有因經典賽而更好,是不可忽略的角度。多次棒球國事
會議與振興計劃,諸多專家學者都獻出腦汁和一堆官方文書,在此我就不廢言,欠的是行
動!但責任不只棒協,體育署下有學生棒球運動聯盟和大專體總,都責無旁貸。
如把現有的棒協推翻,怎麼取代現有的體系,無論菁英人才培訓、國家隊組訓、教練團深
造及選拔等等,哪些人有資格與能力制定策略方針,有權力插手人事更新?想到這些大工
程,就不光只是打掉棒協這座老廟可促成的,否則換掉土牛改馬來耕田,就保證年年豐收
嗎?
顯然對經典賽不光是為了推廣棒球,還是要戰績的,和國家顏面關係重大。否則不會三連
敗後罵聲不斷。以國家為單位的經典賽,不僅僅是交流,更是國力的展現,彷彿打仗一般
。現在輸了,民心受挫,才有「抓戰犯找罪人」的情形,每次大賽後都如此,並不新鮮。
真以揹國旗出征來認定,迎接敗陣之師的,是一波波聲討,我個人認為是不成熟的。何況
這並不是兵役,職業選手沒有義務非要代表國家隊出賽,像大聯盟大都會隊「雷神」
Noah Syndergaard認為,經典賽並不能讓他贏得世界大賽冠軍和進入名人堂,是標準的美
國大聯盟球星的想法。這沒有對錯,而是每個人對這比賽的認定與價值觀有差異。
不過台灣旅外球員大部分無法接受徵召,狀況和Syndergaard不同,有的是身上有傷或初
癒,有的球團不贊成,王建民是覺得該交棒了,且面臨非上大聯盟不可的一年。另外,中
職有一球團不加入,投手戰力不理想是意料中事。
未來想要戰績好,依然很難準確掌控。2020年東京奧運誰知道哪些旅外的經紀人或球團肯
放人?那麼整合內部戰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何讓中職與棒協坐下來,以共享與承擔的心態
組成理想的國家,才是現在所迫切的,否則連政黨惡鬥、私人恩怨都扯進來,不是揦豬賽
嗎?
http://www.nownews.com/n/2017/03/13/243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