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隊本季打擊成績低迷,被三振次數、團隊打擊率都是排名墊底,長打率、上壘率和得分
: 則是倒數第二名,幾乎各項打擊數據都在聯盟後段班,但即使被三振比率高,史普曼要求
: 球員「等到兩好球再攻擊」的方針,多數球員都透露無所適從。
基本上史普曼他再舉例時只有強調一次等到2好球再攻擊
就是朱元勤那個案例,而根據史普曼的說法
當時是滿壘,沒有好球三壞球,史普曼當時曾提醒朱
這時候要等到兩好球再攻擊(因為對手有機會自爆)
後來朱保送上壘,但甘蔗對此表達不滿
認為史這次的作法侵犯到了首席教練的戰術權限
我相信這世上絕對不存在 棒球打擊的策略是[任何時候都要等到兩好球再攻擊]
從春天哥訪談中大談統計數據,我相信他不會說出這種明顯與常識及統計數據違背的策略
(這世上應該不存在等兩好球後再攻擊會有比較好的結果的數據)
但從獅隊教練的講法,幾乎都提到等兩好球後再攻擊
這有2個面項
1.史普曼教的他們都聽不懂,史普曼重點應該是說
不要因兩好球球數落後而改變策略,投手球數領先時
非常容易投壞球吊你,你若在這時間點還因怕三振而積極出棒
反倒容易揮空或碰成鳥滾而出局
卻被理解成兩好球後再攻擊根本是和原理論完全相反的論調
可能原先是半知半解,但史講的那個案例剛好是明確要求兩好球再攻擊
結果他們直接把這案例套到所有CASE上
若是這個原因,那可能要檢討一下翻譯,這麼明顯違反常識的理論他也翻得出來
當然也有可能是學生太差勁,A理論理解成B理論
但還是一樣 因為學生若理解錯誤 翻譯還是需要把學生錯誤理解的部分
反向回饋給教練這邊,讓教練知道球員這邊沒有正確理解而無所適從
2.史講的獅隊教練知道卻故意扭曲,導火線是史提到的那個案例,
那個案例史的確是要求朱要等到兩好球再攻擊
事後被黃甘霖抱怨要史不可以這樣 因為史這作法侵犯了首席教練的權責
而我個人猜測比賽場中的戰術權責是首席教練的事情
史在要求球員要等到兩好球再攻擊以那個CASE的背景來看還算是頗合理的講法
那也相對地剝奪了首席教練的戰術布局
好比首席教練也許認為1好球時積極攻擊可以收到更大成效之類的
甚至布局出奇不易讓跑者先跑等等
而且對獅隊教練而言搞不好認為這個策略和史的打擊策略是相違背的
史認為投手球數領先時,比較會用壞球引誘你揮空或打不好
所以沒必要在這時候放大好球帶去打球
那相對的 無好三壞時 投手也是相對比較不敢投壞球
那應該選擇在這時候攻擊更好啊,怎麼變成要等球了?
所以在訪談時一直拿這個案例當作史教得不怎樣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