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tthew90236 (add9876543)》之銘言:
: 個人覺得是因為台灣進職棒的門檻相較於其他棒球強國的門檻低
: 台灣球員一旦進中職了大多數就只是想著維持而已
: 只有極少數會想去挑戰更高等級的日職、韓職甚至美職
: 所以就算青棒時能力比其他國家好但因爲進軍職棒的門檻較其他棒球強國低
: 青棒到成棒的這個階段就被其他棒球強國的球員給追過了
: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球員進入中職後
: 很少再想著要讓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去挑戰更高等級的職業聯賽
: 所以青棒到成棒大概就只是成長到能夠打中職的水準
: 但日本、美國、韓國的選手卻是成長到能夠進入他們國家的職業聯盟
: 這個問題好像還蠻難解決的
這邊是認為球員追求進步的心態不夠,
不太同意這個觀點.
證據是那些旅外的選手
論資質: 同期頂尖
論心態: 願意挑戰旅外,起碼就走出舒適區了
論環境強度: 競爭壓力大
論養成: 雖然說國外也有一些爛教練, 但平均來說耐心跟技術還是比較好
結果呢, 能站穩一軍的是不是少之又少?
資質最好,最有進步心態的一群人,去最好的環境養,結果不過是普普而已.
那你為什麼還能覺得自己國家有一堆棒球天才,
只是心態不好, 才得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毛病?
我覺得更可能是
1. 基數問題, 有夠多的選手, 一層一層培訓篩選, 堆積到最頂端的強度自然比較大
2. 小時了了是真的, 在個別選手身上.
國外也不乏原本表現不錯,進職棒卻不行的選手. 或是反過來進職棒才大幅進步的選手.
但這又回到1.
當基數夠大時,才有空間容納原本表現普通,但後來才發光的選手.
如果只有一小撮人在練,每個層級都有人刷掉刷掉刷掉,到最上面就沒什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