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k999999 (小鼠鼠)》之銘言:
: 中職賽制應鼓勵往上打 而非往下踩
: 記者蕭保祥/台北報導
: 直到中華民國國慶日為止,在台灣的中華職棒(CPBL)平均進場人數連2年下滑,在球隊
: 不足的情況下,應該更重視全年勝率優先,讓賽制設計鼓勵球隊「往上打」,而非只是「
: 往下踩」的抓放。
: 「希望某隊打上去」
: 就在全年勝率優勝與下半季冠軍尚未產生的9月中旬,就有其他球隊內部聲音說「希望某
: 隊打上去」,只要單一球隊包辦上、下半季冠軍,就會產生3支球隊打季後賽。
: 如此氛圍之下,中信兄弟成為被「抓」的對象,其他球隊只要針對性往下踩,自己就能「
: 等著」進季後賽,不符合棒球比賽精神「永不放棄」。
: 中信兄弟2017年「贏球被淘汰、輸球進季後賽」弔詭狀況,讓球迷感受到賽制問題;沒想
: 到連續2年都是Lamigo奪上、下半季冠軍,今年則是有球隊「等待」、「抓放」心態打季
: 後賽,球迷對於比賽氣氛感受,反映在票房上。
: 中職4球團現行賽制類似於日本職棒(NPB)1930、40年代的春秋季賽,但缺乏全年優勝概
: 念,規章內是年度勝率最高卻未取得季冠軍球隊,可在季後賽首輪挑戰勝率較低季冠軍,
: 可見中職把把季冠軍認知拉到最高,全年勝率是其次。
: 季後賽可視為季賽贏球更多的球隊「獎勵」,用以在季後賽挑戰更高榮譽,前提是來自於
: 每場比賽對於勝利的努力付出,如果有球隊「消極等待」,不符合前進季後賽精神。
: 4球團狀態若在單一球季難為,把全年勝率優先於季冠軍,是中職賽制可考量修改方向,
: 建立球隊以累積勝場作為最優先努力。
: 當然,全年勝率優先於季冠軍概念無法解決4球隊可能有3隊打季後賽情況,但至少讓季賽
: 品質更趨近追求勝場,自然產生的季後賽名額,就能來得更有價值,可為增隊以前的過渡
: 型態。
: 季後賽票房主場全拿 合理嗎?
: 比較日本或韓國單一聯盟的季後賽賽制,都不是齊頭式平等;美國職棒大聯盟因為有涉及
: 分區、兩聯盟,賽制主要區別只有主、客場。
: 以中職現階段賽制來說,季後挑戰首輪5戰、台灣大賽6戰制來算,第2名球隊最多可分到5
: 場主場,包辦上下半季冠軍最強球隊是4場,第3名為2場,中職季後賽只有主場有收入,
: 但年度第2卻有可能收入比贏最多球的隊伍多,顯得有些不合理,也會給人「多打賺更多
: 」不正聯想。
: 以韓國職棒單一聯盟10隊取5隊晉級季後賽為例,全部季後賽利潤先取20%給年度優勝隊,
: 剩餘的50%給韓國大賽冠軍隊,24%給季後賽第2名,季後賽其後名次分配為14%、9%與3%,
: 利潤分配尊重年度優勝隊,季後賽設計也鼓勵各隊盡速取勝打上去。
: 賽制設計會影響球隊戰略想法,中職每晚都精采,票房跟著來,不能限於「只有4隊」的
: 自怨自艾。
: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40816
其實原新聞他有一個重點想法挺不錯的
應該要強調的是"全年勝率",而不是上下半季冠軍
如果改成基本上是全年一二打冠軍賽
而一旦全年三四有半季冠軍的話,則先跟全年第二打一輪,不知會不會比較好?
(全年三四都有半季冠軍機率太低,這邊先不討論,如果真的有這方向想法再討論即可)
這樣的好處是強調了全年勝率的重要
就算全年第一都沒半季冠軍一樣保送冠軍賽
(現行賽制為打挑戰賽)
或者是全年第二都沒半季冠軍,也至少有季後賽
(現行賽制若全年三四有半季冠軍則沒季後賽)
強調全年的好處就是,大家會盡量拚每一場去爭取全年更好名次
即便像是上半季有人封王後
也會跟還沒封王前差不了多少,全力打每一場不會練兵
而不是像現行賽制,上半季有人封王可能就稍微開始練兵
另外也避免了輸球進季後賽的詭異現象
反正你輸給上下半季都冠軍的第一也沒用,還是要全年第二才能打季後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