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華職棒投手問題一直都受到矚目,各隊連同二軍雖然都有將近30名本土投手,不
過能夠掌控全場的可用之兵仍十分有限。雖然本土牛棚也很重要,但大部分時間洋投還是
成為影響戰局的主要因素,他們可以分攤超過6成的先發場次,每場平均可以負擔超過6局
。
近年各隊一直著力於年輕投手的培養,可惜成效都十分有限,即使陸續有2016年義大的再
生工廠、2017年Lamigo的鐵牛棚及2018年統一的小獅群,但他們與2005年的誠泰三本柱仍
有很大差異,除了無法湊足三位本土先發外,穩定度也明顯不足。
去年中信兄弟投手群不夠穩定,一度被迫採用假先發,還意外成為世界職棒的先驅。今年
他們竟大膽只用兩位洋投,其餘先發場次由楊志龍、黃恩賜及蔡齊哲三位本土投手迎戰,
而且不是定位為假先發。另外二軍還有陳琥及廖乙忠等待機會,本土先發人選相較於其他
球隊更加充足。
蔡齊哲(左)、楊志龍(中)、黃恩賜(右),三人今年的成長有目共睹,讓人期待再現本土三
本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比較讓人吃驚的是中信兄弟在清明連假的出賽,面對去年台灣大賽爭霸的統一及Lamigo,
除了洋投迎戰的兩場比賽外,三位本土投手先發分別貢獻7.0、6.2及5.0局,總計僅失1分
。而且這三場比賽比分為2:0、3:1及2:1,是精采的投手戰勝利,三人以亮麗的壓制能力
,幫助球隊拿下單週全勝的成績。
其中楊志龍及蔡齊哲都是第三年打職棒,與先前的成績相較起來進步許多,雖然尚未經歷
全季的考驗,不過從他們的投球內容來看,養成已經有明顯成效。尤其近年來本土投手養
成成績不佳,中信兄弟一次冒出三位本土先發,更顯得難能可貴,他們的教練團功不可沒
。
今年是兄弟改用美籍教練團的第三年,雖然異動頻繁,但都主要的位置都還是以洋教練為
主。雖然不是說外來和尚好念經或崇洋媚外,不過他們的績效確實比較好,許多球迷也期
待洋教練的出現。台式或日式教練團比較常見的是,調整看似比較舒服的姿勢,再以大量
的比賽訓練球員習慣,卻常常無法適應新姿勢,又找不回舊手感,或是因此受傷不復返。
外籍教練的方法將會因人而異,主要強調協調性,並採長期適量重量訓練,投球數控管並
循序漸進增加投球量,以及規律的出賽。
中信兄弟總教練伯納對於球員的狀況掌握度高,他也是去年的投手教練,今年球隊投手成
長的應該是收到了成效。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般認為年輕球員比較適合固定的教練團,以穩定的調整方法養成,會比較有機會成功。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幾隊都有長期在任的本土投手教練,他們養成的成效多是曇花一現
。尤其是富邦悍將,接手義大犀牛後被視為最有機會開花結果的本土投手群,在洋教練羅
博特(Ernesto Espinoza)離隊後,加上原本協助調整的葉君璋轉任其他職務,改由本土投
手教練接手,成績卻開始走下坡,至今成為唯一連一位固定本土先發都找不到的球隊。
義大犀牛曾經靠著外籍及本土教練配合,成功讓許多投手大復活,現在富邦悍將應考慮重
新找回洋教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雖然富邦悍將投手教練群經驗豐富,也搭配過外籍教練團,但以他們為主要教練時成效相
對不理想,目前更是本土投手最慘的球隊。他們應該參考昔日義大犀牛的案例,以及現在
中信兄弟的表現,可以考慮不只是短期的客座教練,而是找一位養成型,且可以長期執教
的外籍投手教練,或許以後本土投手更有機會、更快大展身手。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3746513
出怪聲的通通不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