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有點搞不清楚狀況,
所以找了一下美、日、國際賽(WBSC)的本壘衝撞規則。
這邊先說結論:捕手拿到球的時候可以擋住本壘板(blocking the plate)。
無論是那一國規則都是這樣,但是一些細節才是重點。
這邊先看文字敘述
"Unless the catcher is in possession of the ball,
the catcher cannot block the pathway of the runner
as he is attempting to score."
除非捕手在接到球,捕手不可以擋住進壘路線(pathway)。
(接到球後才可以擋住進壘路線)
MLB專欄記者Paul Hagen在MLB官網
"New rule on home-plate collisions put into effect" 一文補充:
"Runners are not required to slide,
and catchers in possession of the ball are allowed to block the plate.
However, runners who do slide and
catchers who provide the runner with a lane
will never be found in violation of the rule."
「跑者回本壘不一定要滑壘,捕手接到球可以佔據壘包。
當跑者滑壘時只要捕手給他進壘路線(lane),就不會被判違規。」
=====
補充:Anakin板友指正
1. 跑者滑壘的方式不是整個人滑進去
2. 如果捕手有讓路
這兩種狀況不會被判定違規
=====
問題在於所謂跑壘路線的定義。
我們先看個大聯盟的pla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D3Br1usPg
這個狀況是捕手接到球之後完全擋住本壘板,結果被鏟了還被算分 XD
=====
補充:一樣是Anakin板友指正
本play事後主審表示沒有引用本壘衝撞規則,得分是因為腳先到
這個play先留著釘我自己 XD
感謝板友指正!也希望大家多多吐槽求進步
=====
另外一個大聯盟的ca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a4NpikkMw
捕手在本壘板前面接到球之後單膝跪在本壘板上往後tag,成功觸殺
差別在哪?就在是否擋住進壘路線-你有沒有讓出壘包讓跑者滑壘。
再來看另外一個case,是日職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YB6MJKaCo
這個case接到球了,捕手也完全擋在本壘板跟前面,應該是要safe吧?
結果跑者被判out。
為什麼?
差別就在跑壘方式。
前面兩個大聯盟的判決中,跑者都是滑壘進壘,
所以你不能「完全」擋住進壘路線。
但是在日職的case中,跑者是跑壘進壘。
所以捕手完全擋住進壘路線是ok的。
不過捕手本身沒辦法控制跑者進壘的方式,所以就有一些延伸變化形式,
避免像第一個影片一樣被鏟還丟分。
How To Slide Into Home Plate With New Ru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9Izi6Ta4Y
這影片就提到為了避免擋住壘包結果被開後門溜進來的狀況,
提供的解答是站在本壘板後方靠近左打區tag跑者。
這個影片也間接說明昨天古久保教練提到捕手不要去碰本壘板的觀念。
因為捕手真的不知道跑者怎麼跑、裁判會怎麼判。
古久保教練的文章(#1VMpyimL)下面有日職捕手練tag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FbJsaWUPQ
可以看到他們站在左打區的本壘板前方,接到球往後tag,
動作中也不太會碰到本壘板。
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不要被裁判婊到。
今天裁判婊你一個擋住進壘路線,說真的也沒有辦法。
因為"All calls will be based on the umpire's judgment"。
~ via "New rule on home-plate collisions put into effect"
但是在這種競技上老是屈居弱勢也不是辦法,
所以後來Joe Girardi的影片就跟你說你要留一條比較遠的路給跑者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qSaky20iw#t=3m15s
簡單整理一下:
跑者滑壘→捕手要讓出壘包空間,捕手沒讓就是違規,跑者得分
跑者跑步進壘→捕手不用讓出壘包,撞到算跑者出局
回頭來看陳俊秀那一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m_xOXSHyeQ
39秒處直接截圖給你
跑者滑壘→捕手要給進壘空間
應該要從這個方向思考。
所以你要說完全沒有進壘空間嗎?還是要說捕手有讓進壘空間?
我是都可以接受啦,但是你標準要提出來。
但顯然艾迪頓的哥哥及幾位大聯盟的裁判基本上也是站在
「已經讓出進壘空間」的立場上。
那問題來啦,為什麼4/22也是滑壘,為什麼被判出局?
我猜,以下純屬臆測。
聯盟可能認為4/22的case是在捕手接到球後才開始滑壘動作,
「捕手完全佔據壘包在前,跑者滑壘在後→捕手不用讓出進壘路線」
而9/10的case則是
「跑者滑壘在前,捕手接到球後要讓出壘包」所以被判違規????
4/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jlN6kQJeg#t=2m33s
接到球的時間點:
跑者腳還沒踩下去,所以被判還沒滑壘?
9/10
接球時間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m_xOXSHyeQ#t=8s
接到球的時間點:
跑者滑壘前的最後一步在捕手接到球的時間點已經踩下去了?
同場加映,前面大聯盟鏟人還得分的接球時間點跑者也貌似踩下了最後一步?
……如果聯盟真的是這樣判,我只能說「歐X 你不要鬧了」
一來是誰他X的知道跑者最後一步落在哪個時間點啊,
對球員來說根本沒有操作上的意義。
二來是這種標準也太吹毛求疵了吧?
然後,這規則寫在哪裡你要說清楚啊。
都沒有公開標準的判決就跟上次王威晨出棒後來說誤判一樣,
聯盟憑什麼說判決是合乎標準的?
另一方面,聯盟為什麼會認為接球後不能佔據壘包,
可能在理解規則的過程有些什麼誤會。
之前台籃板也吵過3步上籃的問題:空中接球後到底可以走幾步。
電訪中的裁判還很堅持規則就是空中接球後落地是第0步……
這次在規則解釋上很可能出現同樣的狀況:為求理解而過度簡化判例。
我的建議:
1. 聯盟方面再去WBSC確認相關規則。
2. 官方制定出幾種可用的標準動作並且公佈給各個球團。
3. 無論怎樣,千萬不要偷偷更新規則不跟球團講。
這真的比windows 10偷偷下載逼你在關機時更新還要噁心。
一些相關連結附在下方,如果我有意會錯也歡迎用力吐槽
MLB: 根據 "New rule on home-plate collisions put into effect" 一文引述
MLB OFFICIAL BASEBALL RULE 7.13
https://www.mlb.com/news/mlb-institutes-new-rule-on-home-plate-collisions/
c-68267610
縮網址: https://reurl.cc/k0EAMq
WSBC: OFFICIAL BASEBALL RULES Rule 6.01(i)(1)
https://www.wbsc.org/documents 可下載"Official baseball rules"
NPB: https://npb.jp/npb/2016ru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