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只想要棒球變強
就是用現在的情況做加強
既然人才大部分都從國中體育班一路打上來
那就給棒球體育班更多資源去培養
不論硬體和軟體都給好給滿
最好再多給更多特權
如此努力個十年棒球還不進步?
但這樣就是從不健康的體制
變成更扭曲更不健康的體制
有小孩的人應該就能更可以感受到
台灣運動早在國中就已經可以明顯區分業餘和職業
就算是國小參加了很多草地野球或者其他運動活動等等
到了國中或者高中,制度上就必須要做選擇
(不要只說棒球,羽球和網球等都是這樣,更不要說一些更冷門的運動了)
所以量就當然不可能多
而質就是靠體育班支撐出來
學生時期在運動上就不能抱持著業餘的心態
而是必須要把青春生活"所有重心"幾乎都放在這上面
因為失敗了,青春也不回來
就要出社會來必須面對以前只有運動這種技能
這時要再來學習再來發展其他專長?
家裡有錢會支持嗎?
變成社會人還有那個心支持自己能夠繼續學習嗎?
不能說沒有,但就是少
通常就是難,體育班不就是如此?!
所以很多大人此時就會幫孩子選擇
在這運動中若沒有頂尖是吃不了飯
所以好好讀書吧,頂多允許六日摸一摸...
不要說這是上一個世代的思維
就算是現在這一代依舊是如此
因為在體制上讓太多人覺得運動沒有未來性
讓這些學生必須在專長的運動上放棄或者賭一把
而這就是現實
台灣體育圈的現實
所以若要讓棒球更好,就不會只是棒球的事
而是整體體育圈的事情
要從教育、體制、場地等等,甚至社會觀念來改起
但非常困難
幾乎是看不到未來能夠有甚麼重大改變
所以每次國際賽輸球大家討論起來
好像有可以做的到甚麼
到後面都不了了之
說到底因為要改的太多了
要怎麼讓大家能夠接受?
學日本?學歐美?
那就要思考學校運動場地用途如何改變
教育制度要如何改變等等
這是一個大結構下連鎖性的問題
但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這可是個連讓學生延後上學提早放學
都能夠有一堆人反感反對的社會啊!
減少學習時間會讓學科都上不完了,還想要去運動?
(現在上學是天亮沒多久六點多就要出門,放學沒過一兩個小時就快天黑了,剩六日)
學科大綱調整?這可不行!學得太少會一代不如一代!
(以前研究成果有比較好?沒有,其實也就跟現在差沒多少)
制度改革?教改是用來把各種升學管道改成更花式的行為!
(體制上若要改那麼多會影起社會反感,拿不到甚麼選票)
要學日本把學校體育班社團化?
都能想像會有多少父母會反彈了
「社團?社團只是用來玩的,當興趣來玩的,玩過頭會妨礙學習!」
卻又有多少人的觀念會是社團是可以增進自己
是可以變成自己未來資產?
就棒球來說,現在是能夠出現幾個藍翊誠?
(這位真的是異類中的異類,無論之後成績如何都要給個respect)
這是一個對運動不友善的社會
在運動場規劃上是數量少且品質差
(等著看北台灣最大重劃計畫區塭仔圳會搞成怎樣就能知道這政府對場地規劃的態度!)
在教育制度上除了體育班不會把運動當一回事
這是一個體育弱國
有些項目能奪牌也就是靠著類中國式的訓練來找選手來訓練選手
雖然大家會想看職業比賽或者幫有機會奪牌的選手加油
但其實很多人沒有很喜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