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KM519 (來聊天吧)
2023-11-20 02:26:42職棒球團的立場來說
個人覺得應該是鼓勵頂尖新秀先去國外磨練的
因為這個可以省去大量的養成時間跟成本
又可以把養成失敗的風險轉嫁給國外球團
所以認真說
不只是頂級新秀會想去國外
其實球團的角度也希望他先去國外
就算最後上不去大聯盟還是日職一軍
只要有一定實力回來
可以省一筆高額簽約金又可以補即戰力
如果又附帶高人氣 那對球隊來說根本是爽賺
當然這個前提是不要報選秀又去國外
不然就浪費社會資源了 XD
覺得球監制度影響最大的其實是本土球員權益
試想在一二軍練這麼久
結果每年都會有旅外回歸的海龜學長卡位置
這其實是對本土選手有很大的影響
有可能讓一些一號變板凳 二號就從此下二軍了
※ 引述《ZaneTrout》之銘言
: 差別絕對不是在沒有球監而已
: 球監只是讓旅外缺乏阻力,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往外衝
: 最根本的還是錢和養成
: [錢]
: 雖然中職最高簽約金依然是蔡仲南600萬
: 但這幾年高卒大物簽約看得出來實質上是超過這數字
: 劉基鴻:簽約金590萬+ 20萬訓練費
: 徐若熙:簽約金490萬+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名目的獎金
: 林子豪:簽約金550萬+160萬激勵獎金
: 余 謙:簽約金550萬+200萬激勵獎金
: 曾子祐:簽約金570萬+140萬激勵獎金
: 王念好:簽約金555萬+175萬激勵獎金
: 林佳緯:簽約金540萬+100萬激勵獎金
: 這幾位野手是當年比較有機會應屆就出國的
: 再看看差不多同期的旅外選手簽約金
: 陳聖平:30萬鎂
: 林暉盛:30萬鎂
: 林鋅杰:25萬鎂
: 王志庭:23萬鎂
: 鄭宗哲、林昱珉這些本來就不同等級的就不列
: 中職就算簽約金+額外獎金也沒比國外高多少,甚至大部分還比較低
: [中職養成]
: 雖然美職體系可以說是大練蠱場,但中職養成真的能把大物們養好嗎?
: 來看看2017-2019年前兩輪的高中生選秀今年成績
: 2020年以後的高中生現在談論感覺還太早
: 球員名字 選秀年分 選秀順位 今年(被)OPS+
: 廖健富 2017 1-1 一軍162.9
會回來實力還不錯能打出符合身價的反而是少數吧,現在不是超盤不然就只是還可以用但價碼也不低稱不上什麼風險轉嫁國外球團吧
作者:
erotica (eee)
2023-11-20 03:10:00盤還不是球團愛捧高薪簽 或者 簽不下又覺得可以硬要選惜然後拿去交易你先去問球團為何海龜簽下來的薪水 只有少數能符合身價阿不就球團看走眼 然後解法是用球監來減少球團預測失敗?
作者:
DrFord (MIB)
2023-11-20 03:34:00但是近年來海龜表現亮眼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甚至還不如許多中職養成的球員
海龜搶位置也就算了 還結黨搞派系作威作福 沒做好榜樣給後輩看
作者:
starchiang (æœ‰ä½ å€‘çœŸå¥½)
2023-11-20 05:30:00你前面兩句不對吧,是你自己感覺....還是球團想法去國外磨練有芬短期跟長期,你說的是哪一種
作者: vini770803 2023-11-20 06:14:00
人影響一切,要看怎麼用怎麼救,話說愛用回來海龜墊底某隊,戰績 球員各種成效沒那麼好吧?結果從上到下方方面面都是朝向不好地方走
作者:
shifa (西法)
2023-11-20 08:07:00兩件事情:球團對自己養成有沒有建立出模式 還有你為什麼把海龜當非本土球員在講 XD「以前」建議先出去在於國內養成不給力加上假球的時代因素不希望球員在中職這環境下沒有兌現自己天花板的狀況但現在中職球隊慢慢看到養成對於戰績的好處比較願意投資加上對於假球也有一定的防治能力以及大聯盟海外新秀限制改變 在中職debute也是選項之一但是中職目前還缺很好的向上輸出範本 無論是數量或是品質都還沒建立出可依循的「穩定」模式,會影響吸引力再來就是海龜身價高昂就是不佔洋將缺=本土海龜會影響的就是1.5軍實力的球員1軍登場時間減少但他本來就是1.5軍,被擠下去是日常,能不能拼上輪值要看努力,所以才說理論上海龜返鄉可以加強內部競爭與其讓一堆1.5軍在那邊拿一軍PA練 或許讓海龜空降成為主力加強球隊內部競爭 影響會更正面
作者: charliehuang 2023-11-20 08:23:00
實際上就是中職培養不出球員旅外回來也沒有帶來競爭壓力所以只剩引進韓職啦啦隊,成為啦啦隊聯盟白話中職2軍成立多年沒有實質作用旅外回來只有帶來薪水高漲
作者:
k33536 (是什麼?)
2023-11-20 08:32:00好像很久沒聽到人喊一指換三指了
其實這幾年進步最大的是中職土投 亞冠賽上陳克奕江國豪王志煊以為要核爆了
作者:
typewang (正宗打字王)
2023-11-20 09:15:00您第一段就對外國有誤解了,國外的養成就是練蠱,那些留洋過的老闆都知道一年光選秀就1500人,一個球隊才三個教練,要怎麼養第二段更有趣,幾個旅外回來有即戰力的XD
作者:
Arodz (鎖一點螺絲...)
2023-11-20 09:34:00怎麼會培養不出選手 講這種話的有看球嗎
作者:
chdc ( )
2023-11-20 09:51:00哪一隊一年選1500人?
作者: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23-11-20 09:56:00樓上char 中職哪培養不出球員。是還沒有突破日本美國輸出成功我承認。但不少球員突破自己原本天花板一大堆好嗎?如果有在追基層。你就能看到一堆130末端戰隊進了中職突破到近150甚至150都不少人啊。以前才可怕。一堆號稱max:146進了中職一年能看到140可能沒10球。我可以提好幾個出來…
作者:
chironys (Chiron)
2023-11-20 17:39:00這就台灣整體運動風氣問題,根本沒啥人要運動,整個社會還是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運動產業當然起不來,一項運動基層人數少,你的職業聯盟當然也沒辦法跟人比看對岸足球跟日本足球發展就知道,職業聯盟我是砸大錢就能成功,還是要基層推廣才能成為強國。*不是砸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