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說在前頭:
目前的數據來看,中職內野票券的銷售我認為算無可挑剔。
假日已經做到極限,平日還有待多多開發。
抓幾個數據:
台南棒球場 內野 4922
洲際棒球場 內野14321
新莊棒球場 內野 8150
澄清湖棒球場 內野13486
樂天桃園棒球場 內野12000
天母棒球場 內野10000 (無外野)
(以上資料都是找教育部體育署或棒球維基來的)
之所以只抓內野人數,因為CPBL就是一個極端的重內野輕外野的聯盟
外野除非是真的很想為客場球隊加油,大部分狀況來說
內野食物多、商品多、觀賽視野、啦啦隊、氣氛幾乎都屌打
對球團來說,如果可以"假日每天都把內野賣完"就已經要痛哭流涕了
平日內野、平假日外野幾乎可以說是賣多少算多少了。
接著看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入場人數狀況:
場數 平均人數 內野消化率 觀眾成長率
台南棒球場 32 5300 107.67% +10.88%
洲際棒球場 25 6042 42.18% -14.09%
新莊棒球場 26 5732 70.33% + 3.15%
澄清湖棒球場 25 6739 49.97% +11.63%
樂天桃園棒球場 23 6948 57.90% - 3.08%
天母棒球場 27 5149 51.49% -11.35%
先說不是要戰隊伍,每次談到進場人數常常就會有人出來叫罵,
還是冷靜點來看這個問題吧。
因為這些數字跟球團的很多取捨有關,
例如統一今年沒有把主場移到大巨蛋過。
所以基本上只有在台南主場過,場數32甚至是因為還借給了樂天兩場去了。
其他球團可能把一些高呼聲高進場人數的場次都搬去大巨蛋了,
在這個數字上可能對那些球團就不是很公平。
內野消化率是我自創的一個比率,就是跟該球場的內野座位數比例來看賣票情況。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優先買內野,
但可以理解成,對球團來說內野座位數幾乎是售票的一個軟上限。
超過內野座位數的票券都是非常難賣的。外野票就是佛系看待,佛系出售。
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得出來,台南主場的內野座位數真的太少了,
平均下來看竟然可以高達離譜的破百消化率。
因為平常PTT常說的無情台南、無情統一,其實他們平日就算只有3000個人來看,
內野的消化率也可以輕鬆破6成,
更不用說今年有國慶引退、封王戰這種怪物級的進場人數,
加上台南球場是一個外野席次高於內野席次總量的特殊球場,
所以可以完全期待明年統一搬遷到亞太後,是否可以解開這個人數限制器,
達到更好的票房銷量?
至於洲際跟澄清湖與樂天就真的有點沒辦法,內野座位數量多。
寬敞又開闊的視野,使得這三個球場在純觀球體驗上幾乎無可嫌棄,
但消化率在平日就非常差勁,但即便如此與假日平均下來幾乎還是有5成左右
比較可惜的是洲際球場,不知為何今年洲際球場的進場人數跟去年比,
足足下滑了約莫14%,是所有球場之最。
可能是因為北爪有看不完的大巨蛋,幾乎不會想特地找時間南下朝聖。
澄清湖目前的內野人數雖然消化不如預期,
但台鋼目前單邊主場加上二樓有去過的都知道,真的很破。
我想等開放全主場跟二期工程,
再配合劉皇叔的在地深耕,明年其實還是有成長空間的。
樂天桃園球場大家一直嘲笑全員逃走、球團無心。
但事實上以球場本身來看,人數下滑相當有限,僅3%。
而且消化率數據或是純人次數據來看,都相當好。
但假日的特色主題趴人數是相對下滑的。
樂天之所以沒有跌那麼嚴重,從今年數據來看的話是平日都有維持不錯的入場率。
新莊今年鄉民吹捧的狀況不少,被譽為最頂的球場、最頂的FA等等的,
但其實在數據上幾乎看不太到這樣的狀況。
主要是整個球場的消化率已經7成出頭,
大部分的球迷都是為了體驗很頂FA跟內野應援氣勢。
所以新莊熱區價值更高,相對的內野非熱區價值就比較低。
因此即便今年新莊跟富邦在行銷上聲勢上再怎麼頂,成長率僅有3%。
最後是天母,天母的跌幅不輸洲際,跌了11.35%
另外就是天母是個很特別的球場,他沒有外野。
因此消化率這個數據對天母更加不公平,但有51.5%也是很不錯了。
今年龍隊的戰績跟行銷均無亮眼之處,
可能是六個球場中進場人數最有進步空間的沒有之一。
畢竟在台北市,雖然捷運到不了,但易達性還是有基本盤。
最後,本文沒有列大巨蛋,因為大巨蛋真的太大了。
甚至各個球賽開放的樓層數都不同。
還有靠爪不靠爪的問題,各球團除了統一也都來過,變數太多了。
就不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