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學的貧窮陷阱理論來做對比,我個人覺得相當危險
首先,是否存在著貧窮陷阱,經濟學家彼此之間仍然存在著爭議
貧窮陷阱理論的思維:「如果有人「拉一把」,便能脫離貧窮陷阱。」
這套理論最吸引人的論述是:要脫離貧窮,並不需要給他很多錢,只要跨過
門檻,經濟體便會自通走向富裕的狀態。
然而二戰後,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積極在各國投入經濟援助
絕大多數接受援助的國家,經濟並無法長期提升,甚至退回原先的狀態
無獨有偶的,我看到另一個大型長期實驗,有了類似的結論
一九三○年代晚期,學者理查˙克拉克˙卡伯發起了「劍橋—蕯莫維青少年研究」
,旨在提供青少年的各種協助,如咨商、家教等等的支持,並加以量化,檢視哪
一種方式最能長期而有效地改善孩子的生活。
該研究以五百位住在波士頓的男孩為研究對象,包了含青少年罪犯與一般的男孩。
研究者將家庭人數、家庭結構、居住環境、收入、人格特質、智力、體能等變項
加以控制,進行配對。接著隨機抽樣一位為實驗組,另一位為控制組。實驗組的
男孩,會得到豐富的資源,包括專業的咨商師,會深入孩子的生活輔助,另外還
提供了醫療、心理健康照顧、各學科家教、並且可以參加夏令營和其他社區活動
。控制組的男孩子則什麼都沒有。
一九四九年開始追踨這些受試者,發現:實驗組並沒有得到任何顯著的益處。
研究員認為這時要論斷還言之過早。
一九五七年,瓊˙麥科德加入此研究團隊,她仔細研究每一個個案十年來數百頁
的詳細評估報告,並在美國國家健康科學研究院提供經費下,以地地毯式搜索方
式—查電話薄、汽機車牌照資料、結婚或死亡紀錄、法庭紀錄、心理健康機構和
戒酒中心資料—找到了高達98%的受試者,此時他們已經是四、五十歲的成人,而
有75%的人回答了團隊設計的追踨問題。
隨著瓊˙麥科德持續研究發現:實驗組的受試者,犯罪率較高、較易酗酒、出現
嚴重的精神疾病、平均壽命較短、實易罹患壓力性疾病、從事較低等的職業、並
且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較底。並且,參與實驗的時間愈長,接受的輔導愈密集
,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愈是負面。
瓊˙麥科德下了結論:劍橋—蕯莫維青少年研究百害無益,
對高風險或一般青年都一樣。
想當然而,瓊˙麥科德將她的研究一次次的投稿,一再地被拒絕,因為這結果
實在太令人難以接受。
瓊˙麥科德後來成為美國犯罪學會第一位女性會長。
不論是貧窮或是人際關係,或是兩性交往,是相當複雜的問題
牽涉的不只是外貌、身世背景、生活環境、文化、個人人格特質、才華
自我價值判斷、自信、幽默感、智商、情緒控管、運氣…
但我們卻往往期待複雜的問題,能有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這是相當不理性的
我常有很漂亮的年輕女性朋友,覺得自己一定沒有人要
他們有的不只外貌出眾,曾在參加歌唱比賽後,被星探詢問是否願意踏入演藝圈
學歷、家世背景都不差,但至今仍然單身
也有外貌並不出眾,甚至BMI過高、臉普通的女性朋友
婚姻幸福美滿
有時我們真的不一定能找出正確的答案,往往只能找到我們認為合理的答案
:
作者:
hank9201 (hank9201)
2022-10-05 19:41:00U夠認真 給推
作者:
KNZ666 (knz666)
2022-10-05 21:02:00根據維基百科,McCord認為可能有以下四點因素影響治療組的孩子長大後過得這麼慘。1.輔導員強加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在低階層的孩子上。2.隨著實驗進行,治療組的孩子開始依賴輔導員,但實驗結束後,孩子也沒有輔導員了。3.標籤效應(治療組的孩子知道自己是治療組的)4.樂於助人的輔導員增加了治療組的孩子的期待,但這個期待卻沒有持續,隨著實驗結束,也一起幻滅了。
作者:
bndan (seed)
2022-10-05 21:51:00不互斥..有衝突的是所謂的"解決辦法" 以原貧窮陷阱來論 推論出的解法 很明顯是忽略人才會說拉一把就能解...忽略人性因此這解法有問題 但這不代表貧窮陷阱不存在...其實就簡單來看也知道 天助自助者..簡單來說挑戰困難有人幫助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貧窮陷阱論述點之一) 但本質人不靠
作者:
bndan (seed)
2022-10-05 21:55:00自己努力和"引導人性" 那再多幫助都只會打水漂...
作者: Corydoras 2022-10-05 22:15:00
專業推
學習和教導是有用的,心態和開悟很難,從知道到覺察有很大的波段
作者:
jupto (op)
2022-10-05 22:40:00貧窮陷阱就是單純自然環境下多數人的經濟變化罷了這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現象 但是用這個事實去延伸推導因果關係本來就不一定是事實貧窮陷阱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是窮者更窮 富者更富啊 近年來天天吵的貧富差距不就是在說這件事
作者:
GGFACE (ggface)
2022-10-05 23:47:00推這篇 很多人都看文章長度決定文章有沒有料的= =
作者:
chunptt (chunptt)
2022-10-05 23:53:00題外話我們家的例子符合這實驗的結果 我們家裡最受寵的小目前長大後最廢 其他因為偏心不被關愛的要自立自強
作者:
jupto (op)
2022-10-06 00:11:00貧窮陷阱只有上下兩個極端群體才會明顯啊 社會底層的人幾乎很少翻身的可能 社會頂流的群體往往越來越有錢 大方向上貧窮陷阱所說的現象是存在的
作者:
Tochter (蘋果花)
2022-10-06 00:19:00推,感謝分享
作者:
Laurara (菈啦啦)
2022-10-06 00:32:00回到跟男女版的連結 是不是代表學把妹心理之類的技巧也沒什麼顯著幫助
樓上 但可以避免最糟的風險比如財傷情傷 三觀人生毀 會是走向自我毀滅現在早沒什麼把妹學 就只是人生哲學而已會覺得那些叫把妹學的 基本上是韭菜
作者:
OrcaKW (Orca.小元)
2022-10-06 01:39:00想到客體關係「夠好就好」(good enough)的論點,照顧是必要的,但無微不至的照顧確實也會使孩子失去自我調適和成長的機會。但難就難在怎麼樣在兩者中取得平衡。
作者:
von912 (我的智齒很可愛)
2022-10-06 01:41:00推推 人太複雜了 成功失敗都沒有一定的原因
作者:
jupto (op)
2022-10-06 01:57:00照顧與資源是兩回事 未來成就與資源多寡的關係比照顧高很多簡單來講階級複製的人比跨越階級的人多太多了
作者:
uwmtsa (補刀)
2022-10-06 04:48:00推,有些人一知半解就喜歡到處嘴砲鬼扯
作者: ZUMA1225 (W~) 2022-10-06 06:10:00
推你 研究有趣
作者:
zero1000 (\⊙▽⊙/嗨咖)
2022-10-06 07:25:00認真給推
作者:
guepard (刺蝟樹)
2022-10-06 08:06:00推認真
作者:
u5252520 (Miyabi)
2022-10-06 08:13:00推
作者:
feedback (positive)
2022-10-06 08:39:00確實,人偏向相信自己相信的,並且認為那就是真的
作者:
ivypig27 (ivypig)
2022-10-06 08:52:00推
作者:
Freeven (夏舞楓)
2022-10-06 09:05:00我也有一位長相入選主播的朋友,母胎單身至今
作者:
bearKQG (小雄)
2022-10-06 09:15:00推 中肯
作者:
strlen (strlen)
2022-10-06 09:20:00兩性也沒有那麼複雜啦 至少很多人已經整理出一個大方向但這些道理當然不可能100%適用在所有人身上 就像原PO說的研究 也不是所有人接受太多援助就會軟爛另外 嚴格來說這世界沒有所謂的客觀事實 如果你真的用學術上最嚴謹的標準去檢視你就知道 這已經是哲學問題了一個研究或觀察 能找出一半以上的趨勢就已經大有幫助惹
作者:
lazzier (Ray)
2022-10-06 09:25:00推
作者:
curance (我覺得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2022-10-06 10:11:00推
要跨出貧窮陷阱要有能產生正向金流的資產...然後省吃
作者:
t81511270 (justlikeING)
2022-10-06 10:29:00只能大方向去追尋 但不是正確答案 人森真難
貧窮的陷阱更重要的是心態,有一點點成果就想買好的東西,追求時尚流行什麼的,結果隨便一個什麼金融危機還是失個業就又掉回去了。貧窮的人很難克服自己的心態去延遲享樂,有一點錢就想買包包好車什麼的,這就是時尚流行產業挖給蹷H的陷阱。
作者:
wwa928 (無藥可救的馬尾控)
2022-10-06 10:49:00討論滿有趣的,推一個
作者: EH14 2022-10-06 11:13:00
推
作者: shaman5566 (元素薩見習生) 2022-10-06 11:17:00
J大我早就拉黑了 虧你這麼認真回他always瞎機芭亂扯 ㄎㄎ
作者:
strlen (strlen)
2022-10-06 12:18:00其實只有延遲享樂 也脫離不了貧窮 你平常很節省 但你薪水還是跟屎一樣 存錢的速度還是太慢 頂多就是貧窮變普通如果是定義上的脫離貧窮那是OK 但現在大家標準都太高
作者: Robben (裸奔) 2022-10-06 12:33:00
貧窮陷阱就是你只在乎存款 不是資產
所謂延遲享樂是針對有機會脫貧的人說的,更多的是從來沒離開過貧困連享樂機會都沒有的,並不是說能延遲享樂就能脫貧。那些人好不容易自以為生活好過一點了,結果又被奢侈品,精品,時尚什麼的迷惑,導致一個小危機就又掉回去,所以才叫陷阱
作者: holybless (D.) 2022-10-06 13:32:00
小叮噹有畫 給大雄一台女性安慰機器人
推分享,但贊同b大你的反例不能論證貧窮陷阱不存在。經濟學是軟科學,大部分是模型。會有例外。滿想知道學界的爭論到底是如何
從證偽主義出發有反證就推翻你了,除非你給定前置條件但如果你玩到最後發現前置條件無比多理論才能成立那這個理論還剩多少價值?
作者:
xylinum (鬱悶..)
2022-10-06 14:52:00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是努力就會有回報的社會好嗎?以上理論都可以進棺材了
作者:
bndan (seed)
2022-10-06 16:02:00"只有"延遲享樂一樣沒用..留存在來的資源沒有活化使用 只會變成跟"過期的點數"一樣強迫折價或是廢紙...留存下來的資源
作者:
acerttt (acertt)
2022-10-06 17:24:00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去探討一個經濟學理論或人際關係是否客觀,太過於為了追求正確的 客觀的解答了吧你的重點在於如何拉一把就能跨過那個點,但實際上也許每個案例的那個點都不一樣呢??
經濟學是軟科學,大部分是模型。會有例外。滿想知道學界的爭論到底是如何
作者:
swgun (楊 威利)
2022-10-06 22:22:00你這篇文太優質了 好想看後續
作者:
Jetame (洛基基)
2022-10-07 02:55:00實際上發展經濟學才是採用比較科學的設計你舉1930年代的蕯莫維青少年研究 實驗設計不太合格但你和原PO都是要把實驗結果衍伸到不同領域 根本就有問題
推分享 為何不能跨領域延伸應用 經濟學本來就跟心理學很相關啊
作者: kelly890925 (Kelly) 2022-10-08 16:26:00
推
作者:
jitaomef (agilebean)
2022-10-08 16:28:00推這篇
作者: Cwren (貓貓蟲) 2022-10-08 18:49:00
推
作者:
s27129804 (s27129804)
2022-10-10 17:37:00推~好文
作者: Ptt911 (理智線) 2022-10-11 21:40:00
推
作者: Ptt911 (理智線) 2022-10-11 21:40: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