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kairosjournal.org/document.aspx?DocumentID=13631&QuadrantID
=2&CategoryID=8&TopicID=31&L=8
1975年7月28日,夏洛特‧馮‧可茲包慕(Charlotte von Kirschbaum),卡爾‧巴特
(Karl Barth ) 的終生“伴侶”和助手,被埋葬在瑞士巴塞爾的霍恩裏墓園。她的遺體被
埋葬在巴特家的墓地、卡爾‧巴特之側。七年之前,巴特的去世標誌著新教神學一個時代
的結束。夏洛特被埋葬在巴特家族的墓地,是對巴特在生命中任由一個痛苦局面發展的悲
哀紀念。
正如克裏斯多弗‧阿施(Christopher Ash)所指出的,更可悲的是,巴特在婚姻目的方
面的教導在福音派的圈子裏產生了廣泛影響。1 巴特堅持認為,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作
伴——避免孤獨。然而,對婚姻之愛的目的有一個更符合聖經的解釋,那就是在這個世界
上拓展神的國度——婚姻是關於怎樣做門徒的。很明顯,巴特用他自己的生活來決定他的
婚姻神學,而不是反過來。他的感情需要導致了悲慘的道德失敗。
卡爾‧巴特和夏洛特‧凡‧可茲包慕在1924年第一次見面,那時他38歲,而她25歲。巴特
和他的妻子奈麗有五個年幼的孩子,他們的婚姻“幾乎從開始就很不愉快”。2 1925年,
巴特從哥廷根大學轉到明斯特大學教授神學。他的妻子和孩子不能搬家過來。在獨自生活
了大約六個月之後,他開始了和夏洛特的關係,並且這個關係決定了他們的餘生。3 甚至
喬治‧漢星格(George Hunsinger)這個同情巴特的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家都承認:“我
們不知道1926年巴特和夏洛特‧凡‧可茲包慕在那個要命的相遇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
我們知道,從那時起他們彼此相愛。”4
1929年10月,夏洛特搬進了巴特在明斯特的家。她的母親和許多好友都十分驚駭。介紹卡
爾和夏洛特第一次相見的牧師喬治‧莫茲(Georg Merz)非常遺憾自己曾經介紹他們認識
。巴特邀請夏洛特住進自己家這個決定,給所有相關的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夏洛特不
再僅僅是巴特的個人助理;按他所說,她是“他的伴侶”。儘管沒有性行為的證據,但是
長達35年之久她每天在他身邊工作十小時,並陪伴他旅行、去外地講課、或者休假。她在
巴特家住的房間只能從巴特的書房進出。巴特在評論與凡‧可茲包慕一起工作的二十年時
說:“我明白有一個幫助者真正意味著什麼。”5
巴特顯然很不明了他的現實處境。他帶回家一個女人,讓她享有只應給予自己配偶的鍾愛
,這不僅是在感情上對妻子不忠實,而且為了反映自己的情形,他還進而扭曲了自己的婚
姻神學。
在世俗工作場所,當男人和女人從同事那裏得到在家所缺乏的認可和魅力吸引時,感情上
的出軌極其常見。不幸的是,這種誘惑在福音事工中也是真正的威脅,恭維、彼此密切瞭
解、以及有助益的團隊合作,會使人過度地喜愛合作夥伴。一個牧師可能在還沒有意識到
的時候,就陷入一個不聖潔的關係,這會威脅他的婚姻、破壞他對神的啟示的理解、並導
致事工觸礁。這就是不設防的心思意念將會遭遇的危險。
注:
1
阿施(Ash)對巴特的討論見於克裏斯多弗‧阿施所著,《婚姻:為神所使用的性關係》
(萊斯特市: Inter-Varsity 出版社,2003),115-117頁。
2
蘇珊‧賽令格,《夏洛特‧凡‧可茲包慕和卡爾‧巴特》(大學城:賓州大學出版社,
1998),第6頁。這句話是基於和E‧布希 (E. Busch)的個人通信,E‧布希曾做過巴特
的神學助理和主要的傳記作者。
3
沒有證據表明這個關係是性關係。確實,他們在表達彼此之愛的時候,他們很明確不能影
響巴特的婚姻。然而,他們後來的做法卻助長了巴特對婚姻不忠的謠言。賽令格,第5頁
。
4
喬治‧漢星格(George Hunsinger)的書評,《夏洛特‧凡‧可茲包慕和卡爾‧巴特:對
傳記和神學歷史的研究》,蘇珊‧賽令格,巴特研究中心:普林斯頓神學院網址,
http://www.ptsem.edu/grow/barth/Selinger_review.htm(2005年12月15日訪問)。漢
星格斷定,在夏洛特離開巴特家、住進養老院時,卡爾和奈麗“經歷了複合”。
5
卡爾‧巴特,《教會教義學》III/3:xii-xiii頁被賽令格在第一頁引用。最能顯示他們
關係的評論之一來自巴特的兒媳羅斯‧瑪麗‧巴特,她說:“巴塞爾大教堂的牧師愛德阿
德‧特尼森(Eduard Thurneysen)……向我建議……不要干涉老一輩人應付責任的事。
他是指巴特爸爸和媽媽和“洛洛阿姨”生活在一起這種情況。他告訴我,這三個人之間的
關係很獨特,是很多年來發展下來的,我應該簡單地接受這個事實,不要質疑……那時候
我對他的話不甚明瞭,但是很快我就明白,他說得對,他的建議很好。在巴塞爾以及別處
愛傳謠言的人們對坐落在艾爾班令的家庭所知越少,他們要傳的謠言就越多。沒有人知道
生活在那個家裏的人多痛苦……很明顯,卡爾‧巴特急切地需要她,不僅僅是像需要一個
得力的秘書那樣……而是他的忙碌生活中第一位和最重要的伴侶。”雷內特‧科布勒(
Renate Köbler),《在卡爾‧巴特背後:夏洛特‧凡‧可茲包慕》,凱特‧科利姆(
Keith Crim)譯(肯塔基州路易維爾:韋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1989),第16
頁。粗體字表示強調。
相關文章
聖經時代外邦世界中的婚姻和女性 公共
教父對婚姻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