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40)止觀自性(2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5-02 12:33:05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40) pg339L12~pg339L13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續)丑三、止觀自性
───────────────────────────────────────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云:「盡所有性、如所有性無分別影像者,是止所緣。盡所有
性、如所有性有分別影像者,是觀所緣。」】
───────────────────────────────────────
.寂靜論師在《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盡所有性的世俗諦與如所有性的勝義諦,
對於(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不做分析,不進行分別,這是修止的專注無分別所緣境(二
諦都可當作修止的所緣)。盡所有性的世俗諦與如所有性的勝義諦,對於(世俗諦與勝義
諦)二者進行觀察思擇,加以善觀察分別思擇,這是修觀的分別慧觀察所緣境(二諦都可
當作修觀的所緣)。」
■ 解說──
1.安止的對境,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二諦都有;同樣的,修觀的對境,也是盡所有性
、如所有性,二諦都有。(為什麼如所有性{空性}可以當作修止的所緣境?在尚未
證悟空性之前,要先做一個分析,而在證悟空性後,把空性當安止的對境。)
2.『止』和『觀』的差別,不是由所緣區分,二諦隨一都可當作是修止或修觀的所緣。
3.『止』和『觀』的區別,是從作業、執持的方式來區分:『止』是專注作業,『觀』
是觀察作業。
4.內道和外道,在止觀上的差別,為發心不同和所緣不同。譬如外道的止觀,其所緣沒
有內道所說的空性內涵,沒有內道所說的勝義諦,其發心沒有內道所說的菩提心內涵
。內道的止觀,可以緣空性,也可以菩提心攝持而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