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僧與阿羅漢》
從前,有兩個人同時出家修行,但所走的路線卻有不同。
一個專門研究教理,達到非常精通的境界,身邊也因此圍繞著一大群崇拜他的學生,
從他受教。
另外一位則非常認真的修行,最後成為一位具有極大觀慧的阿羅漢。
有一天,這兩位比丘恰巧因同時去拜見佛陀而碰了面,這位擅長背誦經典的傲慢比丘,
沒有料到剛才碰到的比丘已經是證道的比丘了,所以藐視他,
就像對待其他出家人一樣,他想用他自以為這位阿羅漢絕對無法回答的經文來考倒他,
使他在大眾面前出糗。
然而,學問僧所不知的是,以任何方式傷害到阿羅漢的人,將轉世到卑下的境界。
為了阻止這事件發生,佛陀打算親自來問問題。
他對學問僧提出有關較高層次的禪定問題時,學問僧當然沒辦法回答,因為,
他並沒有將自己所背誦和弘傳的教法付諸修行。
可是,第二位比丘在回答佛陀的問題時,絲毫沒有困難,同時還具備了謙遜及攝受力。
當問難結束後,佛陀大大的稱讚阿羅漢一番,但對學問僧卻沒有說半句話。
其他比丘們很想知道為什麼佛陀只稱讚阿羅漢,卻沒有稱讚這位有名的老師。
佛陀跟他們解說,雖然第一位比丘對經典很博學精通,但是他並沒有依佛法而生活。
佛陀將他比喻成一位為了賺錢而看管他人牛群的牧者,並沒有喝到半點牛奶;
而一位修行佛法的人,則像牛群的主人,不但喝到牛奶,還享有所有的奶制品。
同樣的道理,學問僧只樂於享受門徒所給的供養,而非聖道的利益;
阿羅漢透過精進修行,
他已經暸解到佛法的真髓,心中不再存有貪,瞋,痴,真正獲得聖果的利益。
【雖多背誦經典,但不如法修持,如同數他人牛隻,不知乳味之牧者,
不入修行人行列。】《法句經~第十九偈》
【雖只背誦少許經典,但如法修持,得如實智,棄除了貪,瞋,痴,不戀此生或他世,
真入沙門的行列。】
《法句經~第二十偈》
~甘比羅比丘/編輯,法園編譯群/翻譯~法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