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奧禪師禪修指引 去塵除垢 (四)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15 01:16:30
二、瞋恨
在《相應部》裏,佛陀舉了以下的譬喻來形容瞋恨:
「如果有一鍋被燒得沸騰火滾的水,
視力正常的人照看它時也不能正確地認出及看清自己臉的倒影。
同樣地,當人的心受到瞋恨控制、受到瞋恨擊敗時,
他不能正確地看清如何脫離已生起的瞋恨。
所以他不能知曉對自己真正的利益、對別人的利益,以及兩者的利益;
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經文也記不起來了,更別說是還未背熟的經文。」
在《增支部.一集》裏,佛陀如此說:
「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會像醜惡相一般如此有能力導致未生起的瞋恨生起,
或增長已生起的瞋恨。
對於不如理作意醜惡相之人,若瞋恨還未生起即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增強與增長。」
「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會像慈心解脫 一般如此有能力阻止未生起的瞋恨生起,
或斷除已生起的瞋恨。
對於如理作意慈愛之人,若瞋恨還未生起即不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被斷除。」
《增支部.五集》裏《降伏瞋恨經》的開示如下:
「諸比丘,有五種降伏瞋恨的方法。
當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時,他必須以這五種方法來將瞋恨徹底降伏。是哪五種方法呢?
心中生起瞋恨時,他應當修行慈心觀
心中生起瞋恨時,他應當修行悲心觀
心中生起瞋恨時,他應當修行舍心觀
心中生起瞋恨時,他應當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瞋恨的目標
心中生起瞋恨時,他應當思惟每個人的業是自己的財產
他應當如此降伏瞋恨。
這就是降伏瞋恨的五種方法。每當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時,他必須將瞋恨徹底降伏。」
一般上,瞋恨可分為兩種,即暴力性的和憂鬱性的瞋恨。
對於克服第一種瞋恨,培育慈愛是最佳的方法,因為它們是兩個極端,是不相容的。
由於在同一個剎那裏只能有一心生起,所以當慈心生起時,瞋恨心是不能生起的,
反之也是如此。
所以,只要你心懷慈愛,瞋恨就無法生起。
如果你時常培育慈愛,久而久之它就會屬於你的性格的一部份。
到那時候,你就不容易生氣。
這是以相對的素質克服瞋恨的方法。
在此,我想要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以上述經文中提到的
「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瞋恨的目標」的方法克服瞋恨。
假設你在路上看到一堆很臭的糞,你是否需要把它拿起來放在袋子裏,
然後不停地生它的氣,罵它為何那麼臭,氣它為何弄髒了你的衣?
那當然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你只需從它的旁邊走過去,理都不必理它。
同樣地,愚蠢的壞人就好像是一堆很臭的糞,你根本不必掛念著他,自找麻煩,
損己而不利人。
你應當想一想,生氣是否對禪修有幫助?
如果有的話你就生氣吧。
但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為什麼還要生氣呢?
對於憂鬱性的瞋恨,即包括一切的憂愁、傷心、悲泣、絕望等,你也應當如此思惟。
也就是說,如果憂鬱對禪修有幫助的話,你就應該憂鬱。
然而,憂鬱不但對禪修沒有幫助,而且有害。
所以,為何我們要愚蠢到使自己陷入絕對有害無益的憂鬱當中呢?
佛陀、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等阿羅漢及阿那含聖者都不會憂愁、傷心、
悲泣與絕望的。
為何我們不向這些智者學習呢?
總之,憂愁、傷心、悲泣與絕望是弱者所做的事,是沒有學習的價值的。
再者,《念處經》的注釋提及有六種法是有助於斷除瞋恨的,即:
一、學習慈心觀;
二、投入于修行慈心觀;
三、思惟自己是自己的業的主人及繼承人;
四、時常做(有助於斷除瞋恨的)思惟;
五、結交善知識;
六、適當的言談。
《清淨道論》的第九章很詳細地解釋如何克服瞋恨。
由於知道其中所提及對治瞋恨的方法是很有助益的,所以我應當在此把它們提出來:
作者: yogi (Yogi)   2016-05-15 20:55:00
論典也說捨心觀必需在三禪的基礎上才能修得成的。可是不要說三禪 就算只有近行定降伏五蓋 也早就克服最粗的瞋蓋了。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16 23:14:00
請樓上在仔細想想 是否有所誤解
作者: yogi (Yogi)   2016-05-17 00:00:00
因為你引用的經文說當瞋恨生起的時候可以修捨心觀。但是捨心觀的修習基礎是第三色界禪那。一個證三禪的人,雖然說瞋心未必已經藉由聖道斷根,但他已經達到三禪的定力 早就已經足夠壓制瞋心不令其生起了。對尚未達到三禪的人來說 要修中捨心的方式正好是第五項 思惟眾生的業是自己的財產(kamma sakka)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第三點所談的捨心觀就是那個需有三禪基礎的捨心觀,而非培養中捨心的kamma sakka更正:kamma saka這邊一樣引用帕奧禪師的開示: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8563697290.html我的問題在於:為何已經透過其它業處達到三禪的人,會在心中生起瞋恨時需要修捨心觀來克服呢?他不管是修梵住或安般或遍處,既已有三禪定力,只要以原來的業處入禪那不是一樣可以降伏瞋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