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民經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30 14:12:41
《賤民經》(註一八)
  我是這麼地聽說的(註二):
  有一次,世尊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祇陀林精舍駐錫(註三)。
  有一天早上,世尊穿上(緊身)僧衣,手持缽器與僧伽梨衣(披上僧袍),
進入舍衛城(托缽)乞食。(註四)
  那時,事火婆羅門阿奇嘎拔拉墮闍(Aggikabhradvja)的家中,火供用的
火已點燃,(獻供品已準備妥當,)祭獻儀式開始進行。世尊當時正於舍衛城內
挨家沿戶托缽乞食(註一九);當接近事火婆羅門的居處時,事火婆羅門看見
世尊從遠處走來。他望著世尊說道:「你這禿頭的人,停在那兒!你這沙門,
站在那裏!你這賤民(註二0),留在原地!(不可靠近我這神聖的祭祀壇場。)

  世尊聽了之後,向事火婆羅門這麼說道:「婆羅門啊!你知道甚麼是賤民嗎?
或者為什麼會變成賤民的呢?」「可敬的喬答摩,我實在是不知道甚麼是賤民,
或者為什麼會變成賤民的;如果可敬的喬答摩,能為我說法,讓我明白甚麼是賤
民,或者為什麼會變成賤民的;那敢情好!」「那麼,婆羅門啊!好好用心聽著
,我講給你聽。」「好的,尊者!」事火婆羅門回答了世尊。
世尊就這麼開示道:
(一)  「(假若常)懷怒氣及牢騷(滿腹),
      人既邪惡又是假好人一個(註二一);
      有惡邪見並且又奸詐虛假: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二)  「一生或二生(即胎生或卵生), 傷害這世間的有情生命;
      對這些有情眾生沒有慈愛心,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三)  「加害及包圍          鄉村與城鎮,
      以迫害者聞名: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四)  「於村落或林野,        別人喜歡的東西;
      沒有說要給他,他就偷拿了(註二二):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五)  「確實是欠了人家的錢, 被責備(要債)後卻偷偷溜走(註二三);
     (被抓到後)還狡賴說:『我沒有欠你錢』: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六)  「他實在只因貪圖一點小財,   在人們經常出入的道路上,
      殺(人)後奪取(過路人)的那些東西(註二四):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七)  「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為了有利於另外的人(他的親戚或朋友),
      或為了得到錢財;    當證人的時候說假話(作偽證):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八)  「與親戚或朋友的妻子      通姦,
      不論是用暴力(脅迫)或是(引誘、欺騙使)她同意: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九)  「他的父親與母親, 青春已逝,年老而不已再是健壯了;
      而他生活富裕有餘,卻不奉養(雙親):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0) 「父母兄弟和姐妹,       以及配偶的父(或母);
      (他)用言語加以惱亂或喋喋不休地責罵著(他們),
      使他們感到苦惱: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一) 「當別人請教他有關道德上的善法時,
      他卻給一些有害的意見(註二五);
      給與隱晦(曖昧不明)的建議(註二六):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二) 「做了邪惡的事後,  還希望不會被別人知道(註二七);
      隱藏自己惡行的人: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三) 「去別人家作客,        享受佳餚之款待;
      但當以前那位主人來自己家作客時,
      他卻不招待人家(註二八):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四) 「婆羅門或沙門,        以及其他的行乞(等修行)者;
      他以謊話欺騙這些人: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五) 「婆羅門或沙門(等修行人),  快到吃飯的時候;
      他卻以難聽的話惱亂他們,而且還不給與食物: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六) 「被愚癡所纏,         只為貪圖一些小東西;
      而說不誠實的話: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七) 「自己誇耀自己(註二九),   且又輕視別人;
      因(自己的)驕傲卻使自己人格墮落(受損):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八) 「脾氣暴躁又吝嗇小氣,     愛做壞事、貪婪又狡猾;
      無恥且是無所不為(的騙子):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一九) 「辱罵佛陀、          他的聲聞(弟子)、
      其他雲遊的修行者或在家的人: 這樣子的人就是賤民了。」
(二0) 「自己實在不是阿羅漢,     卻公然聲稱他是阿羅漢;
      他是包括梵天在內的(這個世間的)世間賊, 
      他實在是最劣等的賤民。
      以上這些可被視為賤民的事:  我已經向你宣說了。」
(二一) 「一個人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賤民,
      一個人也並不是生下來就是婆羅門;
      而是因為他(惡劣的)行為(註三0)(的結果)才變成是賤民; 
      也因他的行為(良善)才是婆羅門。」
(二二) 「我現在舉個例子,       可由它明白這道理。
      颼跋嘎(Sopka)是賤民的兒子,
      他以摩檀迦(Mtaga)聞名於世。
      他(名聞遐邇)的(好)名譽如日中天,
      這位摩檀迦所得到的名聲是世界上很少看到的(註三一)。
      許多(上層種姓之)剎帝利及婆羅門(貴族)們,
      爭相來向他獻供養(致敬)。
      他登上了天神的凱車, 他因離棄了貪欲與執著;
      登得這條離塵垢的偉大道路,  而上昇到梵天界。」
(二三) 「出身(的高低)並不會阻礙,  (上)生梵天界;
      (雖然)生在聖典學者的(婆羅門)家,
      (縱然)生在唸咒語的婆羅門種姓;
      但是(假使)時常地      做壞事就會於現世受呵責,
      來世他將生到惡道(註三二)中;
      出身(註三三)(之高)並不會阻擋他,
      生往惡道中或受呵責啊!」
(二四) 「一個人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賤民,
      一個人也並不是生下來就是婆羅門;
      而是因為他(惡劣的)行為(的結果)才變成是賤民; 
      也因他的行為(良善)才是婆羅門。」
  事火婆羅門聽了(以上的話)之後,向世尊(這樣地)說道:「太好了,可
敬的喬答摩啊!太奇妙了,可敬的喬答摩啊!喬答摩啊!就好比(一個人)將翻
倒(了的容器)扶將起來;把隱藏著東西發露出來;對迷路的旅客指示迷津;將
燈光帶到暗處,使得有眼的人可以看得見物體的形色。可敬的喬答摩以種種方便
宣揚法義。我要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僧。請世尊收容我為在家弟子,接受我
從今天起直到我生命結束(註三四)做佛弟子吧!」
(註一九):舊譯為“次第乞食”。
(註二0):印度社會有四個種姓之不平等階級。而賤民是被剝奪階級的人;就
      是比最低階級之種姓--首陀羅(或作首陀)(奴隸階級)還不如
      的人。這是很鄙視的形容用語。
(註二一):意即“偽善者”。
(註二二):舊譯為“不與取”。
(註二三):臺語之謂“走路”。
(註二四):亦即當殺人越貨的剪徑賊。
(註二五):似是而非的意見。
(註二六):隱蔽真義地瞎說。
(註二七):還奢望別人不知道。
(註二八):不懂得〝禮尚往來〞的道理。
(註二九):亦即“自吹自擂”。
(註三0):巴利原典為 kamma 〝業〞之意,今依一般譯為〝行為〞。
(註三一):世所希有。
(註三二):舊亦譯為“惡趣”。
(註三三):亦即身世。
(註三四):舊譯為“盡形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