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雜集
(身為一名菩薩)的悲心必須強大至足以使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來幫助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如此的悲心即是形成所有波羅蜜之根基的大悲心。
當(釋迦牟尼的往前數不盡的某一前生)須彌陀隱士在遇到燃燈佛時,
須彌陀的修為已圓滿至足以使他自己脫離苦海(證得阿羅漢果),
但是他是一個具有大悲心的偉人,為了圓滿所有的波羅蜜
(以獲得一般阿羅漢無法獲得的十力與一切知智)以便得以解救眾生脫離苦海
(指證得阿羅漢果,不是雞婆要眾生皆成佛),
他願意(不走解脫道,走菩薩道)在生死輪迴中多受苦長達四阿僧祇
與十萬大劫的漫長時間。
...........以上摘錄(與補充)自「南傳菩薩道」一書..................
上方的引用內容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所述的菩薩道法理,北傳例如禪宗等等的僧人
想必也認同。所以我們才聽到聖嚴法師及許多法師圓寂前說要「乘願再來」。
藉由這個菩薩道內容的蛛絲馬跡,開始嚴肅思考坊間一些法門到底有無可能是相似之佛法
而已。固然佛法終會消亡,可是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儘量盡盡言責來力挽狂瀾,
減緩菩薩道正法內涵受到或許來自色界天神提倡的相似佛法影響而消亡的速度罷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安樂窩、安樂土可以逃避無盡輪迴歷練的此一必要條件、
必經之路的菩薩道修行處所。
為了圓滿佈施波羅蜜,身為發願修菩薩的菩薩,在某一生輪迴裡,
佈施自己全部的金銀財寶;更在某一生的輪迴裡,毅然決然佈施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