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簡析大乘密乘的真實證地境界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7-06-08 17:39:32
補充說明為何大乘密乘修行法門無法破除心念密集而證初果向,還是強調
以下所言是我個人研究至今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確,謹供參考。
許多證地內容是參考密乘修行者的體驗心得,再以個人觀點分析而盡力闡述;
這些觀點乃是個人對照上乘修證之研究心得,並非密乘修行者原本觀點。
若要了解文中一些觀智相關說明,可以見於我在此版前面已發的部份《法鏡蘊論》文稿,
以及本版 #1NnSGHG2 那篇講到「如如不動」那段。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 真正佛教正法聖者,是指四雙八輩─
:   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
: 四果就是阿羅漢,而佛陀最終成道也就是證得阿羅漢而解脫。
: 因為大乘密乘修行未證初果向,尚未破除心念密集,而不見心路過程;
: 所以大乘唯識論就沒有描述心路過程,而上乘阿毗達摩則詳細分析心路過程。
: 大乘密乘的修行境界,其實是達無色界空識境界,與尚未證得初果向的觀智境界。
: ......
大乘密乘修行法門無法破除心念密集而證初果向,是與無色境界障礙發慧有關。
依上乘《阿毘達摩論》所言:
無色界天神生命,若是尚未證初果,在其天神壽命期間就必然無法證得初果。
無色界天神生命,若是已證初果及以上,在其天神壽命期間就可證更高果位至阿羅漢。
我認為這種無色界生命的證初果障礙,正是有關於虛空境界會障礙其破除心念密集。
上乘觀智修至初始生滅智,必須捨離觀染境界,才能證入初果向的成熟生滅智,
由成熟生滅智才能再進而由壞滅智而行捨智,終而證悟初果道智。
無色清淨虛空境界,是一種觀染執著,會導致修行者的生滅智無法成熟,
其持續修行也就會停留在未證初果向的定慧境界,而在此定慧境界認同自性存在。
實際修行上的境界問題,是在於覺知虛空顯現的時空範疇,並非即是當下。
譬如你現在觀察你所在的當下環境,以為看到種種萬物現象的同時存在,
但其實你的所見現象並沒有在同一當下同時存在。
你其實是在體驗某個你自己時空範疇內的所覺萬物境界。
你現在看的與你現在聽的,並非是在同一當下,但你會覺得是同時存在。
你現在所覺的同時種種現象,其實是在你體驗所覺的某種時空範疇之中。
無色清淨虛空的存在,是在於你想的概念;時空萬物境界的存在,也是在於你想的概念。
而你對於概念法存在的執著,會使你落於觀染妄想境界。
大乘密乘從返尋自性,開始證悟初地菩薩的無方清淨無邊虛空,就已預設我執觀想。
另是原來自修證悟觀智,並無我執觀想妄見;而後在大乘密乘傳承指點下,認執自性。
而執有自性我見的慧觀修行,是無法脫離觀染境界。
在巴利四部聖典中記載的佛陀教導弟子的修觀心要,就反覆告訴弟子於一切慧觀現象中,
要秉持如下觀點:『這不是我,這不屬我,這不是我的自性』。
只要在修行上有自性見(真我見、本原見),不但是凡夫無法證得初果;
就算是初二三果聖者,也有可能因此而無法當生證得更高果位!
譬如初果聖者雖然已去我身見,證知五蘊無我,但尚有我作見、我所作見、我慢勢見;
如果祂認為有某種我作自性(有某種自性真我在造作五蘊變化)的存在,就難證二果!
: 八地菩薩是在覺知虛空所顯清淨境界,證悟上乘生滅觀智,破除時空與萬物的存在妄相,
: 即是禪宗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的境界,乃是證得粉碎所覺之實體連續相(真空三昧)。
: 「虛空粉碎」是指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妄想,證知時空乃是概念幻相。
: 「大地平沉」是指打破萬物實體的存在妄想,證知萬物乃是概念幻相。
: 會說八地之生滅觀智「證得粉碎…之實體連續相」而不說「證得…之生滅相」;
: 因為以覺知虛空所顯境界為慧觀基礎,會證得觀察範疇內的如如不動,故說「不動地」。
: 上乘觀察當下是每個剎那生滅;而大乘密乘觀察當下範疇是一群剎那,
: 剎那進入觀察範疇是生,剎那脫離觀察範疇是滅,觀察範疇中的整群剎那是不生不滅。
: 整群剎那及其因緣關係,就是對應於菩薩所觀當下範疇的時空境界萬物現象。
: 觀察範疇中的剎那群相如似不生不滅,相關因緣又可構成時空變化,故謂「如如不動」。
八地菩薩境界,雖然對應於證悟上乘生滅觀智,但並非是專注於當下生滅;
而是照見一己覺知虛空所覺時空範疇之一切種種剎那,在所覺範疇中如如不生不滅。
在此如如不動境界下,唯見萬象在所覺範疇中不生不滅,而無法專注於當下剎那生滅。
此如如不動境界是顯於無色清淨虛空,不捨清淨虛空相也就無法破除如如不動境界。
無法破除如如不動境界,也就無法專注當下生滅而破除心念密集而證初果向而初果。
無色界天神因為是以無色定而結生,其生命過程的有分心流都是在無色定。
所以無色界天神本就無法捨離清淨虛空相,其修慧觀智歷程必然落入如如不動境界。
如果無色界天神未證初果,則此如如不動境界會障礙其破除心念密集,即不能證初果。
如果無色界天神已證初果或以上果位,原本已破心念密集,也就不受無色界虛空所礙。
我們欲界眾生,可以見無色虛空,也可捨無色虛空。
若要破除心念密集,修觀時就應捨無色虛空,不執自性,而直接專注觀照當下一念。
破除心念密集,見到心路過程,應該還可再起無色虛空大覺境界,了知其無自性即可。
破除心念密集的關卡,上乘是在證生滅智後,大乘密乘是在證悟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後。
如果其後的慧觀時空境界是見到一群如如不動的所覺剎那不生不滅而緣起形成時空萬物,
就要捨去顯現如如不動境界的清淨虛空相,將觀照專注在當下剎那生滅,
才能契入所觀心念中的心路過程而破除心念密集。
如如不動的慧觀定境是不能體會到無常生滅之苦,而且容易會有自性真我存在的妄見。
所以密乘才會有「明空大樂」的修行體驗,而如如不動的明空大樂是不見真正三法印的。
要捨去如如不動境界,體會到剎那生滅的無常、苦、無我,才能破除心念密集達初果向。
最後,我想說每人修行觀點,實是各有所見!有密乘修行者認為大乘密乘修行高於上乘,
因為大乘密乘修行可證萬法不生不滅的如如不動境界,而上乘修行只見萬法生滅境界。
不過,我是認為如如不動境界是種慧觀大覺定境,是種上乘可謂觀染作用的高深境界;
其實不要執著就好,若是執著真有自性存在,就會障礙發起更深觀智與證悟解脫果位。
套用《楞嚴經》所言『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大乘密乘修行證地,也是定慧修行的善境界,也有某種廣大高深覺悟的福智功德作用;
善用也可救世濟生,只是不要將其誤認以為是真正釋尊佛陀傳授的正法解脫之道就好!
在下能力有限,只能盡力說明至此,疏誤之處,尚請見諒!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6-08 19:10: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