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atkoala (~"~)》之銘言:
: 我想請問一下,
: 禪, 裡面提到的止觀,
止是修定,叫心一境性.
觀是修慧,叫般若,是直接的知道.
我們都是分別才能知道,了解某個道理,這樣是識,不是慧.
所以很多人了解,緣起四諦在講什麼,但並沒有開悟,因為這不是慧.
: 想要正確的修行它,
: 是不是隨時隨地都要這麼做啊?
: 還是只有靜坐和作正經事的時候要這麼做?
: 比如說, 你在散步的時候, 需要做到止觀嗎?
慧學可以隨時想,用佛法思考.
但一般人無法在複雜的環境修止,
所以走路時最好專心走路
: 這是問題之一
: 問題之二是, 有些正經事似乎和止觀有相衝突的地方...
: 例如工作時, 有時候需要用到發散式思考,
: 那這時是不是要為了進行發散式思考, 而放棄止觀呢?
: 或者可以在止觀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思考嗎? 該怎麼做呢?
打坐修止能幫助我們專心,很專心的做好一件事,這是佛教教的.
常有人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做很多件事,
但這樣常常會出很多錯誤,自己都沒有察覺,因為心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