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禪 以及 發散性思考

作者: patkoala (~"~)   2017-09-14 21:49:39
我想請問一下,
禪, 裡面提到的止觀,
想要正確的修行它,
是不是隨時隨地都要這麼做啊?
還是只有靜坐和作正經事的時候要這麼做?
比如說, 你在散步的時候, 需要做到止觀嗎?
這是問題之一
問題之二是, 有些正經事似乎和止觀有相衝突的地方...
例如工作時, 有時候需要用到發散式思考,
那這時是不是要為了進行發散式思考, 而放棄止觀呢?
或者可以在止觀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思考嗎? 該怎麼做呢?
作者: tomwu1993 (吳京)   2017-09-14 21:55:00
工作需要動腦時就思考,平時如果可以就持續練習止觀等到止觀到一定程度了,心境更平靜,思考時思緒也會更加清晰,以上是我自己的拙見,參考看看。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09-14 22:24:00
這不難回答,但直接請教指導你禪修的法師是否更適合一些呢?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9-14 22:41:00
止屬於放下,觀屬於看破。思考其實也是朝這方面去練習 ~例如寫企劃案、跟朋友聊天,身口意能止惡觀善,都算。並非打坐才叫禪,才叫止觀喔,那只是方法之一。不過現實生活上考驗很多,能否真的放下眼前的貪慾,那才是真正修禪的功夫。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09-14 23:38:00
你有先知道四聖締、八正道、十二姻緣嗎??止觀也是要觀無常無我苦空然後練出初禪到四禪練出來就可以說人生不虛此行~~~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5 00:28:00
禪有很多種方法,也不限止觀。專心於一件事情其實就是止禪的本質了。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5 03:03:00
生活中持戒律,行正念正,慢慢能止。止了之後般若智慧顯現...般若智慧 vs 發散思考...後學一下子腦袋打結了...先去懺一下,再睡一下,結能否打開~,~懺當下妄念與傲慢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nunun (HUMAN)   2017-09-15 08:31:00
https://youtu.be/YAcen5aj5xo吉祥尊者的簡單開示,給您參考如有機會遇到合格的禪師請教會更有幫助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09-15 11:10:00
b大,止是放下,觀是看破?t大,有那麼嚴重嗎?這修法對心真罣礙,放鬆點,止為定,不鬆怎定。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9-15 11:29:00
生活中持戒律,行正念正,慢慢能止 是對的 要念念小心防護六根造業 念念清淨為善24小時如此 方至初地以上累劫中 我們不斷地造意業 是需要小心的 才能不生未來業這麼做 結果可以永不落三惡道... 往生可擇選淨土練久了 無業 自然放鬆吉祥尊者 每一念都醒覺的 正確~~~ 就是要每一念都要做到光明現氣脈通 但無念念淨念善念 抱歉依然入三惡道!!!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5 13:04:00
懺,是懺後學自己當下念。可以很輕鬆,亦可以很嚴重。心想攀緣,才會向外與<緣>攀住,輕時只是結緣,重時就是執著了。後學見文,急於發表自己的感想。卻在中間腦袋打結說不出話。這很明顯的是,未體驗就急於說,未體悟就急於說的結果。至於,急於說的後面,則是如同孩子一般的<微細傲慢心>。故當懺悔當時念。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09-15 13:49:00
人有個業,總加為國業,國業互加為眾人業,攀不攀都有緣,隨緣來去囉,來ptt也是種攀。我慢與無明都是五上分結,修到一定程度自然拆結,程度未到,懺又何用,知道就好,知道了馬上放下,放鬆,呼吸能自然到達腹腔就鬆囉!所謂意業應該說讓自己的思考方式習慣了一種模式,就啟動吸引力法則,習慣悲觀消極憤怒的情緒,自己的負面場域就會吸引更多負面的事情發生,反之亦然,定業不可轉但能以正念面對即無業可轉,活在當下即不生未定業,業也是有好的,如福報,依然是隨之來去不黏?。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9-16 13:41:00
懺有大用 T 大要修的是念念清淨 完全正確的!知道了馬上放下,放鬆 也是對的...但需要 念念省察 念念放下~~~~ 小小心心省察不到 無法放下 念念謹慎 防護諸根修得對不對 就觀察自心 是否心不取不拒 清清楚楚第八識會不會形成未來業 這是清清楚楚的!!!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6 13:46:00
謝謝兩位的提點,是的,後學目前修懺,重點真的是在念念清淨。早期後學也知道<吸引力法則>論點,太過苛求會導致更多類似的事件,甚至人或許會被逼到憂鬱。在這一年多的持戒懺悔中,心越來越清(輕)。老禪師則開始提醒後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禮義廉恥,老禪師說,若能做到此四字,自然與眾人結善緣。老禪師也時常提醒後學:注意當下心,輕鬆愉快生活。(輕鬆愉快生活),應該可以接近r大所說的吸引力法則吧…:)
作者: Rosenberg206   2017-09-16 14:28:00
如果你散步的時候還可以把意識注意力集中在所緣的止或觀上,那也算是一種禪但你若是不得不把心思注意在正經事上,那就沒有所謂禪這種事,因為這兩者是互相違背的做正經事一般都會帶有目的性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9-16 20:02:00
一切惡莫作,一切善應行,自調淨其意,是則諸佛教 by法句經 釋迦佛 戒...T大是實修 戒法上的 善知識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09-16 21:35:00
念念審查或專注都是緊的,基本上四念處來說,身與受是粗淺的,心與法是細微的,一般來說是以身與受開始著手,念頭是後知後覺的,放下,令不增長為手段,因為覺知與觀照力尚且不足,覺察後已不在當下。修行至深處自然進入心與法的階段,如閃電般念頭將要升起時便能觀照到,而能令不生,此時便漸入覺者之境,業力對心也不起作用,純然的覺知,而工作與人際互動需思考時,還需思考,不過那是有覺知的思考。持戒雖重要,以有善根之修行者來說,戒為根本,也就如同反射動作,所以以定為最基礎,安般念為手段,有定易止,止利於觀,觀深入覺,四念處的基本功,定會退轉但覺知力不會。補充一段,也就如同反射動作,除非此人劣根,貪瞋無明重,無善根卻有學佛因緣者,以戒為首要。這就是佛陀以根器各別說。惡業重惡緣多,貪瞋染污者以四聖諦受之。塵緣薄,因緣足以四念處實修著手進行。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6 23:47:00
後學再慢慢參之,感謝r大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7-09-21 17:5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