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因果、無常

作者: eleta (左右衛門)   2018-02-19 20:04:00
※ 引述《hawls ()》之銘言:
: 各位大德新年好!
: 祝大德新年期間精進,早日成就聖道!
: 如題,末學有此疑惑:
: 是不是「因果」和「無常」會有衝突呢?
: 舉例:
: A.「有生即有滅」,生是因,滅是果,沒有生而不滅的道理。
: B.「有生即有滅」,世事皆是無常,沒有生而不滅的道理。
: 雖然A和B可以導致相同的道理,
: 但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有:
: 1.因果並非正確,因為世事無常,應該沒有必然的道理。
: 2.無常並非正確,因為有因必有果,應該有必然的道理。
因滅而果生,即是有生。有生而有滅,即是無常。那是事相上來看。
這是斷見。
而斷見是經不起推敲的。
為什麼?
因為如果因滅了,則果不應生,若果有生,何不稱因?
就是說如果原因真的滅了,那麼他跟果應該切斷了,那果就不是因的果。
沒有因也能生果。
如果說芽是種子的果,種子是芽的因
如果說果不是從因生,沒有種子芽也可以長出來,而實際上不是這樣。
那如果說因沒有滅,那是常見。
也就是種子從芽生出來,種子沒有滅,那芽應該稱為種子。
而實際上不是這樣。
芽跟種子代表的是不同的事相
不能說芽是種子。
而所有的事相無自性,就是建立在正確的理解中。
事相靠假名安立。而所安立者,不是實相(真實正確的觀念),而是方便(方便理解溝通)。
正確的理解不能言說,不能取一個適當的名字,不能用一個觀念來代表。(會同於假名)
就是所有的事相是建立在假相上,不能離開實相而成立,所以說一切事相無自性
故名無常
所以無常故,因果也只是假名
只是方便我們分別事相而立
既不是有因果(等於說因果有自性)
也不是無因果(等於說事相可自生)
因果是隨假名立
不必太執著
: 再者,「無常」本身似乎蘊含著矛盾。
: 它可以說,排除自己本身以外,世事皆是無常。
: 但它應該不能說自己本身也是無常。否則就有世事應是有常。
: 如此一來「無常」就不能做為不變的道理了。
: 以上。
: 末學懇請知道佛所教的大德,為末學釋疑此疑題!
無常說的是事相
如果沒有事相
則無無常可說
作者: yaqqq (^^)   2018-02-19 20:46:00
哇嗚 說的真好 希望能多多參與討論喔!~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19 22:54:00
謝謝大德!末學再有一疑問請教:按大德所言,因果與無常應皆是假相,那麼如何區別假相與實相呢?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0 18:28:00
並沒有所謂的實相,如果有實相,那實相也不成為實相.假相也一樣,若有假相,必然有實,實都沒有了,怎會有假.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0 19:32:00
請問soulism大德是反對此篇的立論嗎?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0 19:47:00
沒有,你可以去看中論四諦品,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即....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0 20:58:00
請問soulism大德,緣起是假相還是實相?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0 21:23:00
今天看到一句話,在沒有生死中,生死不息,在沒有苦惱中,苦惱不已.若喜歡推論可以去看中論,裏面的東西,比較好玩.我想你應該聽過,第一義離文字語言,但還是得用文字語言去表達,不要認真在文字上面,明白文字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所以緣起性空,執著的話有假也有真,不執著就只是空你可以去把金剛經去唸上一遍,裏面全都是在講同一件事.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0 21:49:00
再請教soulism大德,空是假相還是實相?以及執著是假相還是實相?之所以會如此請教,是末學疑問 是不是假/實相的區別,僅是劃出一條線,把一些放在這邊,把一些放在那邊,至於區別放在這邊那邊的那條線的標準則是不明白、任意或者是空白。如果標準是不能言說、不能取一個適當的名字、不能用一個觀念來代表,那麼不清不楚的東西似乎也有可能符合這個條件。
作者: kalestorm (沒心情)   2018-02-21 08:46:00
名稱是用來指涉概念,一組互關概念是為了指導實際的操作^聯的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1 11:46:00
可以請kalestorm大德多講一些有關詳細的部分嗎?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1 18:53:00
另一種解釋方式是,把假相去掉,就顯出了實相.假相是我執,是遍計所執,是貪瞋痴等等煩惱.當我們透過修行把我執消除剩下的部份就是實相.實相是證悟者的境界,只是一個相對於假相或執著的名詞.這個境界又叫涅槃,經上說,就像火滅了火去那裏,夢醒了夢去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1 19:20:00
請教soulism大德,如果實相假相僅是相對而言,是不是可以將兩者對調成:「把真相去掉,就顯出了假相,真相是我執....假相是證悟者的境界....」呢?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1 20:11:00
不行的.慧學:聞思修證的次第.要一步步的學習才能把"假"去而當證悟時,才沒有相對的真或假,因為那是離一切,又即一切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前提是人家是大菩薩,照見五蘊皆空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1 21:08:00
soulism大德!末學有這樣的想法:如果真相假相只是相對,那麼對調應該是不會有差別。因為,如果從真相(此)來看,不是真相的則是假相(彼);如果從假相(此)來看,不是假相的則是真相(彼)。既然是從「此」觀「彼」,真相假相可以是此,也可以是彼,那麼只要確立兩者一個是此一個是彼就可以了,對調就應該不會有什麼不同。如果覺得有什麼不同,那就會覺得兩者應該不能對調。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1 21:29:00
聖人可以,煩惱即是菩提.兩者是平等,是空,是無差別.但這是般若經的講法,但在其它教派,煩惱是不能等於菩提.這只是教義上的說明的差別.就像天天用四念處觀照,無常無我空不淨等等,但到了要證悟時,連四念處都要放掉.也就是在修行上是要有方法,在還沒證悟不能把方法也放掉只有到了證道時,才會一切都是平等.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1 23:04:00
soulism大德!如果教義上的差別如此之大,末學有個疑問:如果佛教某宗派是「煩惱即是菩提」,又如果佛教某宗派是「煩惱不即是菩提」,那麼在此情形下,根本不會出錯。因為,假設「煩惱即是菩提」是正確而「煩惱不即是菩提」是不正確,那麼可以說某宗派的確是如此說,所以佛教沒有錯;假設「煩惱即是菩提」是不正確而「煩惱不即是菩提」是正確,那麼可以說某宗派的確是如此說,所以佛教沒有錯。所以不論正反來看,佛教總是沒有錯。如果可以是如此,那麼外道也可以套用此方法,來混淆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22 21:44:00
因為有煩惱才需要菩提.你一直在文字上轉,沒看我在講什麼比如用手指月,是要去看到了月,不是叫你看著手指.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3 00:40:00
末學不明:大德說「煩惱即是菩提」又說「煩惱是不能等於菩提」。大德是指著某物說「這是月亮」又說「這是不能等於月亮」?這令末學不知該如何理解或知道。
作者: yogacara   2018-02-23 08:47:00
經曰:「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經曰:「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經曰:「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經曰:「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經曰:「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作者: xcloudx (U are the banana king!)   2018-02-23 09:33:00
h大,文字的形式是有限的,其道理或邏輯需要析釋有些是因為從不同角度切入,從細品來看是無違的若從文字表面去判定矛盾,那麼會繞不出來的這樣的例子在佛法的論述中處處可見到因此四依法中說到:依義不依語需要從整體論述中了解句子在整體論點中的內涵隨意舉一例,我所看的到的杯子是杯子也不是杯子1.我所看到的是杯子,若不是杯子,難道是書本或桌子嗎2.我所看到的不是杯子,而是我的心中所呈現的一種影像這兩者的涵義都不矛盾,只是在文字的表像上看起來矛盾空性可透過比量了解與現量了解,目標是現量了解平等的概念與空性有關,空性是很深細的概念如同soulism大所提到的中論,都是需要長時間學習才能了解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3 10:03:00
yogacara大德您好: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當中並未有語言文字見,如果語言文字見也被包含在內,則此經該如何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作者: xcloudx (U are the banana king!)   2018-02-23 10:11:00
另外還有一點,就末學粗淺的了解,有錯請糾正我勝義諦、實相不是成立法,而是遮遣法透過破除世俗諦、假相的種種不合理,而說勝義諦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3 10:14:00
xcloudx大德您好:大德舉的例子是證明了文字運用得當,可以解釋明白有沒有矛盾。末學以為現量和比量,正如未接觸雪,但已從各種管道知道雪是什麼,感覺起來可能如何。但是唯有真正到接觸雪了,方真正知道雪是什麼。也就是說,現量和比量的「質感」是不同的東西,現量的質感不能替換比量的質感。正如視覺的質感不能替換聽覺的質感。而以上都是用運用文字得當可以說明的事情。如果知道不同的質感不能相互替換,那麼也就可以知道解脫的質感應該不能替換成文字了。
作者: xcloudx (U are the banana king!)   2018-02-23 10:15:00
而不能直接成立勝義諦、實相為何hawls您好,是的,您說的是
作者: yogacara   2018-02-23 10:27:00
h大您好,請問您的問題是?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2-23 11:13:00
未察yogacara大德您好:剛剛末學自動將大德的行為理解為主張要離語言文字不用語言文字,因而提出了問題。如果是末學誤解,那麼末學並無問題。請恕末學的冒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