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板友有四聖諦為永恆真理,具有自性之說
見《般若心經》明示四諦無自性,
或因為所學系統不同,不能理解緣起性空的思路
誤以為有不重視四諦的意思
板友此說與舊時龍樹所辯破者有相似處
因此抄錄<觀四諦品>兩段
以說明四聖諦必須是無自性才得以建立
若有自性則無法建立:
(一)龍樹擬設反對論者的觀點
若一切皆空,無生亦無滅,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則無四道果,無有四果故,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則無有僧寶,以無四諦故,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亦無有佛寶,如是說空者,是則破三寶。
空法壞因果,亦壞於罪福,亦復悉毀壞,一切世俗法。
當時反對論者將中觀的空義,誤解為一無所有,
類似現在本板板友誤解《心經》的空為「目空一切」
於是以為四聖諦不能建立了,既然四聖諦不能建立
那修行也不可能,於是須陀洹等四果也不存在,
僧法二寶不成立,於是佛寶也不能成立,毀壞三寶
又因果不成立,世俗法也毀壞了。
(二)龍樹反駁:無自性才能成立四聖諦
苦不從緣生,云何當有苦?無常是苦義,定性無無常。
若苦有定性,何故從集生?是故無有集,以破空義故。
苦若有定性,則不應有滅,汝著定性故,即破於滅諦。
苦若有定性,則無有修道,若道可修習,即無有定性。
若無有苦諦,及無集滅諦,所可滅苦道,竟為何所至?
苦是各種困素積集而成的,集是苦的原因
滅是苦的消滅,道是滅苦的方法
請板友仔細思索,這四者皆是變動的「有為法」
我們若將諸法(一切法)區分為兩類,
變動、符合緣起、有生有滅的是有為法
永恆、不受拘限、無生無滅的是無為法,如空或真如
(無為法是語言上的假名,在現實世界無對應的東西,
本來就沒有實指,當然無所謂自性)
苦和集是一組因果觀念,苦是集的結果,集是苦的原因
首句說,如果苦不是從集因緣生,就不會有苦
次句說無常是苦,意思是無常為苦的原因
世間事物若「定性」,則無常不成立,苦也不會產生
不僅事物沒有定性,苦本身也沒有定性(自性)
因為若有定性,則無法從「集」生出「苦」
有自性的東西不會自生,不會他生,不會共生,不會無因生
有自性的東西是無生的,有生就沒有自性,
這在《中論》一開始就講過了
「集」和「苦」是前後緣起的連續關係
若苦有自性,則苦集二者不成立
接著,有自性的事物不可消滅(自性是永恆、持續安住的)
所以苦若有自性,則苦不可滅
四聖諦中的第三個「滅」不成立
下句,梵文和藏文是「道若有定性」,因為八正道是可以修的
所以八正道沒有自性
有自性的東西不可以逐步漸進(自性不可分割)
此句講「『道』若有自性,則不可修道」
下偈說,若苦(或集)有自性,
則苦集滅三者不成立,則修道也失去意義了
可知苦或集若有自性,則道不成立
以下將反對論者的論點原原本本還到他們身上,
若四諦有自性,則不可成立四果,導致佛法僧三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