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中觀應成的「唯名言施設而有」

作者: xcloudx (U are the banana king!)   2020-10-05 00:14:14
關於中觀應成一派所說的事物皆「唯名言施設而有」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從「認識」的角度去說的?
也就是說,當我在認識一法的時候,已牽涉到分別心的概念加於其上
換句話說,一事物要被認識的先決條件,是有分別心賦予概念在上面
即是一種假有的論述
(而事物必須被認識,也就是被量證得,才能說它存在)
思考的邏輯是:有分別心賦予概念才證成認識,有認識才證成存在
中論裡面說的生滅、來去、常斷、一異,這些都還能夠這麼理解
比較難以解釋的是根識,因為根識不可能有賦予概念的功能
似乎只能說是:事物既存在的同時,就已經被眾生的分別心加以概念
至於用根識認識該事物,都已經是後面的事了
唯有這點覺得說不通
或者「唯名言施設而有」該如何理解?
目前確定可以排除的是把名言施設而有看成因果關系的論點
透由分別心賦予概念為因,事物的生成為果,此一說法是謬誤的
最近才看過卻佩格西的影片,說到「唯分別施設而有」
「唯」字遮的是自性有
但不易了解,為何不是自性有就是唯分別施設而有
就只有這兩個選項?
PS.換個角度,如果借用康德的觀點來理解
事物要被認識,必須經過人的認識能力的綜合作用
外境因緣和合尚不能決定其性質
還必須加以人的綜合作用
(例如,把色聲香味觸整合為一個物體)
這種綜合作用必然是分別心的運作
作者: Mian1997 (免)   2020-10-05 00:50:00
事物本身不具任何意義,而人賦予其意義覺林菩薩偈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0-05 01:21:00
名言=緣聚。緣聚當下緣滅的概念也同時生起。聚滅相對,即是分別心的作用。這種分別心是一種功能,並不是過失的範疇。真正的過失,是尚未破除無明的情況下,而去使用分別心。產生了貪嗔癡,引發輪迴的愛執煩惱根本。所以當證得空性見,再去使用分別心,分別心就清淨了。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0-10-05 09:23:00
我來隨口這樣掰 不保證一定對 :當你能理解 「分別心也=涅槃」 的時候 分別心才能無罪這是一種真知 不是我假裝知所謂 一切聖人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就是看你知道到什麼程度(或者說 空到什麼程度)對色不執著=>對受不執著=>對想不執著 另兩個是比較難的噗~ 現在才看原文 ===================================我跟你說啦 版上小乘所學的多是 對內觀(可算仍近唯心論)我早期也是如此 後期我才漸漸轉向外觀思考(也就偏唯物派我就偏不說我的理解 到想看小乘派是能幫你怎麼提點? 哈~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0-05 19:48:00
認識的主體未破 誰在認識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10-05 20:16:00
中觀因緣生成是假名施設,而唯識學派會說認識由識所現.唯識家才會談認識,中觀會認為認識仍是因緣的現象中觀會說認識沒有自性來說空,但唯識會說識所緣唯識所現來說有自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0-06 00:38:00
"境"=><="心",和合。和合即無常,無常即無自性。佛法主要是饒益有情眾生解脫,有情眾生必然有心識作用,如果離開心,而只探討物質的緣起,對有情並無太大意義。我是這樣理解的。深入去談,物質的形成,是有情的心念波動所造成的現象。所以微觀世界中,二者其實也無法分開。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10-06 15:08:00
法有色法,心法都是因緣生,是假名.唯識從認識上說,中觀並不需要加上意識分別.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0-06 18:56:00
我有個感覺 s大習慣持的教義不是藏系的應成派?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0-06 22:13:00
以前有人問過諦閒老和尚類似問題,老和尚問了一句 :你能找出心與境之間的界線嗎 ?也許就是中論講的,不一不異。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0-10-10 16:26:00
燈能顯色 如是見性 是眼非燈眼能顯色 如是見性 是心非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