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雪歌仁波切:《心經》講授 (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03 21:27:12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
五蘊自性皆空。」時,是世尊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的同時,此處表徵觀世音菩薩得
到世尊加持。「菩薩摩訶薩」是菩薩大菩薩的意思,藏文中直接重複講了兩次菩薩,前面
所云菩薩是希求圓滿菩提的意思,後面的大菩薩(摩訶薩)意為具有希求利他的心。菩薩
為何希求圓滿菩提呢?希求圓滿菩提的目的,非為己利獨為他利。此外,另有說法是前面
的菩薩表示具有菩薩的形相,也就是具足希求圓滿菩提的心力;而後面的大菩薩(摩訶薩
)則是如其所願,已證得圓滿菩提、已達佛果位。
「觀自在菩薩」,藏文上是聖觀自在菩薩。聖表示較他殊勝,觀是以慈眼視眾生,觀
世音菩薩怎樣以慈眼視眾生呢?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慈悲地注視著眾生,絕不會閉上眼睛
。有關「自在」有多種解釋,此處的意思是觀世音菩薩具有圓滿自利及利益眾生的能力,
他有絕對的能力可以自在地利益眾生。
「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觀見五蘊自
性皆空」,在藏文中有個「復」字,「復觀五蘊皆空」。當時觀世音菩薩不僅觀修般若波
羅蜜多,同時也觀修五蘊等自性皆空,「復」是不僅五蘊而已,尚且包括十二處、十二緣
起、十八界、四諦等等。觀世音菩薩入于等持中觀修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同時也觀修五蘊
等諸法自性空,巧合的是就在當時,舍利子請教觀世音菩薩如何觀修般若波羅蜜多,顯見
觀世音菩薩絕對可以正確無誤地回答舍利子的問題。
「爾時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樂欲修學者,當云何學?」當時透過世尊定力加持,使舍利子不自
主地向觀世音菩薩請教;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意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應當如
何修學呢?
彼時觀世音菩薩回答舍利弗尊者:(「汝今諦聽!為汝宣說!」藏文版上沒這兩句。
)「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意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應如是修。觀見一切
法皆自性空,五蘊等法也應如是觀見自性皆空。」《心經》詮釋的空性觀修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次第是資糧道位和加行道位的行者修持空性的方法,第二個次第和第三個次第分別
敘述見道位行者及修道位行者如何修持空性。此中提到五蘊、十二處、十二緣起、十八界
、四諦等,就是一一解說屬於資糧道位、加行道位、見道位以及修道位行者所觀修空性的
內容。
觀世音菩薩回答舍利子:「當觀五蘊自性皆空。何名五蘊自性空耶?」以下的回答就
是具四種甚深(甚深四法),此處的甚深有既深且廣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
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四句,即是色蘊具有四種甚深。其他如受、想、行、識等諸蘊也都
同樣具有四種甚深,意即文中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何以一開始就提到五蘊呢?因
為我們之所以輪回至今,就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強力的我執,強力我執促使我們造作種種惡
業,以致于不停地漂泊在輪回裡。我執的「我」是怎麼產生的呢?「我」來自于愛我執。
而愛我執又是從何處引生的呢?是從我們把五蘊執著為「我」開始。龍樹菩薩云:「若時
具蘊執,爾時具我執」。以我們一般凡夫而言,總是把假名安立為補特伽羅的所依處,也
就是五蘊,當成是自性所成的,誤認五蘊就是「我」,如果我們能參透一直被執著為我的
五蘊原是自性空,便能解決整個根本問題,我執自然隨之消除。
蘊是命名補特伽羅的所依處,佛教名相叫施設處,就是依之取名的物件,此中所指補
特伽羅的施設處就是五蘊。當我們一想到補特伽羅,心中認知、思惟的次第,一定是先想
到五蘊,隨後才想到補特伽羅。也就是先想到施設處(五蘊),之後才想到名稱(補特伽
羅)。例如有人問你:「人跟狗有何不同?」這時你會馬上想到人的樣子和狗的樣子,內
心所現起的一定是形狀的部分,也就是色蘊。所以,當我們一提到補特伽羅時,心中一定
是先想到五蘊,繼而才想到補特伽羅。換言之,有時心中會先現起色蘊,有時先現起受蘊
,或是想蘊、行蘊、識蘊,之後補特伽羅才跟著現起,就像方才所提「人跟狗有何不同」
的例子一樣。此時講到執五蘊為我,從五蘊上來談空性,這當中就存在以上所說心中顯現
次第和執五蘊為我的關鍵問題。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6-04 10:24: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