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五戒表解講要》 果清律師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6-13 01:38:25
果清律師《五戒表解講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g59Uc-EFms
近日因某些因緣,讓後學深感 戒律非常重要。
看了上果下清律師 的影片講解,對於戒律也稍微有了基本認識,才更加自覺過去的無知。
上果下清律師 嚴持淨戒,威儀具足,道風讓後學深感慚愧與敬佩。
也分享上來供養諸位大德。感恩佛菩薩,感恩阿彌陀佛 !
以下恭錄 印光大師 對於持戒之開示。
=
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夫宏闡淨土,何以首列《梵網》?良以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欲淨其心,非持佛淨戒不可。
果能持戒,則貪、瞋、癡心,不發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
恒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
所謂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過。況又加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現生固已心佛不二,臨終不生凈土,將何生乎。
縱令根機陋劣,未能如是。
而以嚴持佛戒之清凈身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帶業往生,固已永脫輪回,高超三界。
常時親炙彌陀,自可速證法身。況已業盡情空者哉?
其有自詡高明,藐視戒律,及與淨土,謂自性清淨,有何善惡持犯自他淨穢。
但任天真,即如如佛。從茲口口談空,步步行有。
聽其言,則高出九天之上。
察其行,則卑入九地之下。
生為法門之敗種,死作泥犁之主人。
較彼帶業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況上焉者乎?
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註節要〉跋》)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kyblue19 (386)   2014-06-13 08:43:00
隨喜 感恩分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3 09:22:00
隨喜,佛陀教育基金會網站也有果清律師講的律學可學習。佛弟子要得五戒戒體,要先有皈依戒,也就是先受三皈依得皈依戒後,再受五戒。佛門戒師在傳授五戒時會先向大眾授皈依漢傳僧侶的戒律傳承依《四分律》。藏傳僧侶的戒律傳承依《十誦律》。南傳僧侶的戒律傳承依上座部戒律。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6-14 00:20:00
隨喜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4 09:03:00
五別可別別分受或全分具受,如印光法師說:「如來說法,悉順人情,不強人以所難。如受優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隨人意。」受戒時可受一條乃至五條全。不過關於別別分受,不同傳承間也有些不同,漢傳較寬鬆如上所說,藏傳則是受五戒時不酒戒一定要受持,再加上前面四條擇一或全受,因此藏傳授五戒至少要受持兩條以上,比漢傳可只獨持一條為嚴。五戒可別別分受(上面有錯字更正)而密乘戒要有別解脫戒與菩薩戒的基礎,密乘傳授灌頂時就有密乘戒,所以你可看到達賴喇嘛尊者在傳授灌頂時,會先傳授(如以居士來說)別解脫戒與菩薩戒,就是這個道理。在家五戒隨喜原po有些學習戒律,接下來我也許會在版上po讀智敏上師《律海十門講記》,此內容主要是依宗喀巴大師《律海心要》智敏上師是能海上師的弟子,是宗喀巴大師在漢地的傳承法脈清定上師也是能海上師的弟子,過去曾在天台山駐持,以前美國萬佛城舉行三壇大戒,宣化法師禮請清定上師為傳戒阿闍黎有心學習(誤字)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6-14 18:45:00
感恩您,阿彌陀佛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