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雪歌仁波切:《心經》講授 (1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4 19:47:48
「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無所生,無所滅,無垢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
。」此中「空相」在藏文版分為兩項:「空性、無性相」。因此,從第一體性空,第二性
相空,第三無所生,直到無損減,計有八項無自性等八法。
之前僅由五蘊理解空性義理,此處更深入探討;不僅五蘊,而是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
。「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意即萬法的體性皆空,何以萬法都無自性、都非諦實有呢?此處
就更深廣的加以探討了。
「無性相」是從法的性相,無論是個別性相或總性相都是空性,而且此法生、滅的情
況,也都是空性的,所以說「無所生,無所滅」;以所斷角度而言,也就是任一法不僅體
性的過失部分是空性的,優點的部分也是空性的,所以是「無垢染,無清淨」。而不僅垢
染清淨後的清淨分是空性的,優點的增長也是空性的;過失的損減和優點的增長二者都是
空性的,所以是「無增長,無損減。」
為何必須一一從不同角度理解一法的空性呢?因為我們執著一法是真實存在(諦實有
)的方式很多;不僅從此法的體性是諦實有而產生執著,也會從性相是諦實有產生執著,
同樣的,執著生是諦實有,滅也是諦實有,過失的部分是諦實有,功德的部分也是諦實有
,過失慢慢消除的部分是諦實有,優點增長的部分也是諦實有。我們對一法產生實執的角
度真是無奇不有。
我們無論見到任何一法,譬如五蘊,或是一切法,我們都會執著是真實存在(諦實有
)的,然而任何一法都不是我們所見般真實存在,都是不可得的,這就是「此一切法如是
空相」的解釋。而我們除了執著一法本身是諦實有以外,也會執著此法的性相是諦實有,
比如火是色法,色法是火的總性相,熱且燃燒是火的個別性相,我們會以為色法和熱且燃
燒都具有自成的能力,也就是同時對火本身和火的性相二者產生諦實有的執著。
同樣的,生也並非本身就具有生滅的能力;滅,也並非諦實所成。當一法滅時,為什
麼我們會不相信、會哀傷呢?因為我們以為此法的滅是突然的,不是因緣和合的結果,所
以會感到惋惜、若有所失,如果瞭解此法的前後因緣,當此法滅時,就不會傷感。
何謂諦實有(真實存在)?一法從本身的角度就可成立,而不須依其他因緣和合方能
成立謂之諦實有。(翻譯補充說:「真實存在」,是口語的表達方式,佛法名相上是「諦
實有」或「勝義有」、「勝義所成」。)任何一法都有過失和優點,當我們口說這個人的
過失真是糟透了的同時,我們心中便無法接受這個人的過失,會覺得他的過失是真實存在
的,因而無法接受。同樣的,當我們看到優點的部分時,譬如想到佛或淨土時,就有另外
一種奇異的心情生起,心無法安住於本然被境所轉,這也是一種錯誤;《金剛經》中闡釋
無菩提、無佛、無佛功德等等,一再開示萬法皆非諦實有。又例如一提到圓滿菩提、佛果
位時,我們就會深心期待,在此內心深處有錯誤的認知(實執),此種錯誤心態就容易引
生問題;譬如喜歡自己的上師,認為上師是諦實有,當執著一法諦實有時,就會引生煩惱
,造成精神上的困擾,產生不舒服的感受。
面對自己的過失和優點,屬於過失的部分,我們確實應設法努力斷除,但是切莫以為
「斷除」是諦實有的,一位菩薩行者,一位修行者會想減少過失和增長功德,這是很自然
的,這樣的心念也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要執著過失的「減少」是諦實有的,也千萬莫要執
著功德的「增長」是諦實有的。
甚深特別八法就是於任何一法上,較甚深四法更深廣的理解空性,由一切角度遮破諦
實有。如何能全方位的遮破諦實執呢?也就是從一法的總別性相、生滅、優劣,以及優劣
的增減等等,都不要有諦實執的心,也就是心中對此法和此法的萬相都莫存諦實有的執著
;若心不被實執所牽引,自然能產生殊勝智慧;如果心被實執所左右,就會趨於狹隘片面
,一旦狹隘片面,當然就昏昧愚痴。
心既為實執所轉,就會強力執著境是自成的,這時心就落於偏頗而不正直,心偏頗自
然就無明愚痴,心既被無明所轉,自會見不到境的實相;因此,無論從任何角度,都不可
放任心隨執著而轉,心隨執著而轉就會愚笨,就會不知如何觀察境,心若不被執著唆使,
就會懂得觀察境,就能明見境的真相,殊勝智慧於焉產生。一旦心不被執著所轉,自然澈
見境及境的各個方位支分皆非諦實有,能明見境的實相,圓滿完整無餘的證得境及其各個
方位支分上的空性,這就是見道位行者所證得的空性,此時已是現證空性,再無餘留未證
的空性,這一單元就是在闡明見道位。
轉自:道次世界
http://lamrimworld.or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