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1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05 07:56:11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69L1~pg269L8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攝波羅蜜多論》云:「乞者現前諸佛子,為增菩提資糧故,當於自物住他想,於他應
起知識想。」施一一物,念為如是如是而施,緣所為事意樂廣說,如《妙手問經》及《
攝波羅蜜多論》,應行了知。如前所說緣田意樂,於一切境皆應起故,是總意樂。
別意樂者,於諸怨害以慈意樂,於諸有苦以悲意樂,於諸有德以喜意樂,於諸有恩以諸
意樂,而行惠施。
又於諸田當住捨心,行善施果,亦當迴施乞等有情,特於苦田當住悲愍。如月稱云:「
施謂離慳貪,於諸器非器,平等心等施,此施施者淨,悲施及施果,二俱施來求,此施
無慳,善士所稱讚。」
《無量功德讚》云:「若見諸貧劣,眾生有求心,無悲希果報,尋餘有德器,意壞雖行
施,等同諸乞丐,故尊由大悲,布施諸乞者。」
───────────────────────────────────────
.《攝波羅蜜多論》說:“乞者來到眼前時,佛子為了增長菩提資糧,應將自己的東西
看成是他物,安住在他物想中,又應視乞者為自己的善知識。”佈施每一件物品時,心中
應有如是如是的意樂而佈施,緣所為事的意樂,詳細如《妙手請問經》和《攝波羅蜜多論
》所說,應按那樣瞭解。上面所說的緣田意樂——作善知識想,對一切境都應當發起,故
是總意樂。別意樂,即針對不同有情所採取的不同意樂。若以慈悲喜捨對應,即:對怨敵
應以慈心佈施,對苦難者應以悲心佈施,對具德者應以喜心佈施,對有恩者應以平等心佈
施。此外,對於諸田應安住平等心中,行善佈施的果報也應回向施予乞丐等有情。尤其對
苦田,應安住悲憫心。如月稱菩薩所說:所謂佈施,即心中遠離慳貪,對於具戒律的法器
和破戒等非法器,一律以平等心佈施,如是佈施乃清淨佈施(未被貪嗔染汙)。以大悲佈
施的善根和佈施的果報都施予乞者,此施不雜慳吝,是善士所稱讚的佈施。《無量功德贊
》說:世尊!您往昔對淨不淨田都平等佈施,但有些人佈施卻是有選擇的。他們見到貧賤
者來乞,明知來人有求助心,卻心無悲憫,認為他們不是殊勝對境,佈施他們後世得不到
大果報,因此只尋找那些具有功德的對境。像這樣失壞了菩提心,雖然作佈施,但以貪求
異熟的緣故,其實和乞丐並無兩樣。因此,世尊您由大悲心對諸乞者平等佈施。
■ 解說──
請看文,「攝波羅蜜多論云:『乞者現前諸佛子,為增菩提資糧故,當於自物住他想
,於他應起知識想。』」
「為增菩提資糧故」即1緣所為事;「當於自物住他想」即2緣所施物;「於他應起
知識想」即3緣行施田。
請看文,「施一一物,念為如是如是而施,緣所為事意樂廣說,如妙手問經及攝波羅
蜜多論,應行了知。如前所說緣田意樂,於一切境皆應起故,是總意樂。」
「緣所為事意樂」的詳細說明在《妙臂請問經》和《攝波羅蜜多論》,應自行了知。
布施不同物品,會有不同的必要性(所為事)。前面講的「緣行施田」的意樂是「總意樂
」,「別意樂」如下述。
請看文,「別意樂者,於諸怨害以慈意樂,於諸有苦以悲意樂,於諸有德以喜意樂,
於諸有恩以諸意樂而行惠施。」
不同之田,有不同之補特伽羅,視十種田為善知識的意樂是「總意樂」,但對各個對
境亦應有個別的意樂,例如「於諸怨害以慈意樂」於怨害者,應以慈心對待,不只視之為
善知識,還要以慈心相待。「於諸有苦以悲意樂」,於受苦者,不只視之為善知識,還要
以悲心相待。「於諸有德者以喜意樂」,於有德者,不只視之為善知識,還要以歡喜心相
待。「於諸有恩者以諸意樂而行惠施」,於諸有恩者,例如對於親屬﹑密友,不只視之為
善知識,更應以等捨心行惠施,不可起貪愛心。
請看文,「又於諸田當住捨心,行善施果,亦當迴施乞等有情,特於苦田當住悲愍。

「於諸田當住捨心」菩薩對待十種田(對境)﹑十類補特伽羅都是一視同仁,都以等
捨心相對待。「行善施果,亦當迴施乞等有情」,不只布施物品而已,布施後的果報也應
布施出,千萬不可想:「布施後,將來會享受布施的果報」。「特於苦田當住悲愍」,貧
苦者是真正值得布施的對象。
到此已講解完畢「別意樂」。接著,引述能立之經教,有二:月稱﹑《無量功德讚》

請看文,「如月稱云:『施謂離慳貪,於諸器非器,平等心等施,此施施者淨,悲施
及施果,二俱施來求,此施無慳吝,善士所稱讚。』」
不是只要布施,也要將布施的果報布施他人。若能布施,又能將布施的果報,二者都
無慳吝地施予他人,這是善士所稱讚的。
請看文,「無量功德讚云:『若見諸貧劣,眾生有求心,無悲希果報,尋餘有德器,
意壞雖行施,等同諸乞丐,故尊由大悲,布施諸乞者。』」
到此講解完畢「當具足何等意樂」。接著,「當斷除何種意樂」,應斷之意樂有十種。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05 17:53: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