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第一勝義菩提心 (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25 22:49:50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月稱菩薩造論
宗喀巴大師疏
翻經沙門釋法尊謹譯
───────────────────────────────────────
釋第一勝義菩提心之三
子三、明菩薩行施時如何得喜
前說菩薩殷重行施,以財物滿足求者之願望時,即能引生殊妙歡喜,其喜相如何?頌
曰:
【且如佛子聞求施,思惟彼聲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
如佛子聞求者乞施之聲,思惟彼聲,便念彼等乃來向我求者,心中數數引生歡喜。雖
諸阿羅漢入寂滅涅槃之樂,尚不能與之相比。則諸菩薩盡施一切內外財物,滿足求者所生
之妙樂,勝寂滅涅槃樂,更不待說。若以寂滅涅槃妙樂引攝其心,則必失利他之行。若以
上說菩薩妙樂引攝之,則於利他倍復精勤,故不相同也。
子四、明菩薩施身時有無痛苦
菩薩由行布施引生妙樂,能捨內外一切財物。其捨身時,能無苦耶?
曰:已得大地之菩薩,彼身無苦,如割無情物。《虛空藏三摩地經》云:「如大娑羅
樹林,若有人來伐其一株。餘樹不作是念:彼伐此樹未伐我等。於彼伐者不起貪瞋,亦無
分別。菩薩之忍亦復如是。此是最清淨忍,量等虛空。」《寶鬘論》亦云:「彼既無身苦
,更何有意苦,悲心救世苦,故久住世間。」此等並依得地者而說。若未得極喜地,於身
及財物未能離貪著者,彼於受害身之障緣時,其身決定發生痛苦。然於爾時,於饒益有情
事,即依彼苦成倍復精進之因。頌曰:
【由割自身布施苦,觀他地獄等重苦,了知自苦極輕微,為斷他苦勤精進。】
菩薩觀察地獄等趣,其身恆為粗猛難忍無量重苦所逼,較自割身之苦,何止千倍。乃
於自己割身布施之苦,不覺其苦,反以自身所受之苦為因,為斷他有情地獄等苦起大精進
。拏錯譯此頌曰:「由彼割身布施苦,觀他地獄等重苦,彼由自身所親受,為斷他苦勤精
進。」要有如是大意樂力乃可施身。未入地前可有彼意樂,故說未得地者,亦可捨身。
癸四、明施度之差別
  【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由於三輪生執著,名世間波羅蜜多。】
捨思為體之施,若由了達施者、受者、施物空無實體之無漏慧所攝持。《大般若經》
說:「名曰出世波羅蜜多(到彼岸)」。
無得聖根本智,是出世智,由此所攝持之布施,亦得立為出世波羅蜜多。其未由無得
聖智所攝持之布施,即世間施。此二之差別,在未得勝義菩提心者,不能現量決定也。
彼岸,謂生死大海之彼岸,即斷盡二障之佛果。到達彼岸,名到彼岸。《釋論》釋此
云:「『若有後句,不應減去。』由此未減業聲,故成彼形。或是『枳顆答羅』等,故留
『摩』字邊。」勝喜論師解此云:「梵語『彼岸』為『波羅』,『到』為『伊多』。二語
合時,於『波羅』後加第二轉一聲『阿摩』字,於『伊多』後加初囀『蘇』字。」「波羅
摩伊多」,合為波羅蜜多時,『阿摩及蘇』雖可減去。今依聲明根本文「有後句,不應減
去」,故雖減「蘇」字而留「阿摩」。由此未減業聲者,謂未減第二囀一聲「阿摩」字。
由未減故,成「波羅蜜多」聲。或是「枳顆答羅」等中之「波羅摩」,本是「摩」字邊。
今說「波羅摩」,故不應減去。此謂減去「阿摩」之「阿」,而留「摩」字。於彼上加「
伊」字,故成波羅蜜多。所言初囀「蘇」字,似是「悉」字之誤,更當研究。藏人有謂:
到彼岸之梵語,為「波壤伊多」,將「壤」字之圈平列,即成「波羅摩伊多」。結合時,
加「伊」字於「摩」字上,減去「阿」字,故成「波羅蜜多」。此類臆說雖多,要以勝喜
論師所解為善。
施者等二句,別釋了達三輪不可得慧所攝持之布施波羅蜜多。未為此慧所攝持之施等
,與慧所攝持之波羅蜜多相同,故亦名波羅蜜多。又彼等雖未為慧所攝持,然由迴向大菩
提之迴向所持,亦定能到彼岸,故亦得波羅蜜多之名。是故當知波羅蜜多之義,若加業聲
則到於彼岸,即是已到佛地;若加具聲,則此能到彼岸,即有學位亦有波羅蜜多。如釋布
施,其持戒等,由菩提心迴向攝持及般若攝持,或別或總,應知亦爾。若於布施三輪猶為
實執所縛者,經說名世間波羅蜜多。
修習布施之理,謂於菩薩施身及引生殊妙歡喜等事,應先修信解。諸餘財施,於最上
、最下之福田,下至供水等,應相續修積。復應以了達三輪不可得之空慧相攝持而修。又
應緣自身財物及三世善根,數數思惟為利有情應修布施。更應思惟縱不願施,彼等亦必自
然壞滅,失壞既同,則何如自心先施。如《入行論》云:「身及諸受用,三世一切善,當
為利有情,無所惜而施。」又云:「捨一切涅槃,我心修滅度,等是一切捨,施有情為勝
。」
辛三、結說地功德
今以無漏慧差別,略說此極喜地之功德。頌曰:
【極喜猶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所依光明獲端嚴,破諸重闇得尊勝。】
此極喜地,如水晶珠之月輪。此有三義:一、住高勝處。如上所說初地功德,住於已
得彼德初地菩薩之意。住彼高勝道中,如月住虛空。以初地為彼菩薩意之一分,故說住彼
意中,如眼住於首。二、令所依端嚴。初地之勝義心,能使最勝所依之意具足智慧光明而
得端嚴,如月輪能使所依虛空皎潔莊嚴。三、能勝逆品,初地能勝出自所治品之見所斷障
,如月輪能破一切重闇。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26 01:09: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