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雜阿含595經 親近善士、在家修梵行

作者: Samus (阿建)   2016-02-24 18:40:46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95.htm
北傳:雜阿含595經, 別譯雜阿含189經 南傳:相應部2相應24經, 相應部1相應50經
檢索 關涉主題:(略) (01/17/2014 18:00:34 更新)
雜阿含595經[正聞本1371經/佛光本1255經](諸天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無煩天子,容色絕妙,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
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生彼無煩天,解脫七比丘,貪瞋恚已盡,超世度恩愛。
   誰度於諸流,難度死魔軍?誰斷死魔縻,永超煩惱軛?」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尊者優波迦,及波羅揵荼,弗迦羅娑梨,跋提揵陀疊。
   亦婆休難提,及波毘瘦[少/兔],如是等一切,悉皆度諸流。
   斷絕死魔縻,度彼難度者,斷諸死魔縻,超越諸天軛。
   說甚深妙法,覺悟難知者,巧便問深義,汝今為是誰?」
  時,彼天子說偈白佛:
  「我是阿那含,生彼無煩天,故能知斯等,解脫七比丘,盡貪欲瞋恚,永超世恩愛。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眼耳鼻舌身,第六意入處,若彼名及色,得無餘滅盡。
   能知此諸法,解脫七比丘,貪有悉已盡,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鞞跋楞伽村,我於彼中住,名難提婆羅,造作諸瓦器。
   迦葉佛弟子,持優婆塞法,供養於父母,離欲修梵行。
   世世為我友,我亦彼知識,如是等大士,宿命共和合,善修於身心,持此後邊身。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如是汝賢士,如汝之所說,鞞跋楞伽村,名難提婆羅。
   迦葉佛弟子,受優婆塞法,供養於父母,離欲修梵行。
   昔是汝知識,汝亦彼良友,如是諸正士,宿命共和合,善修其身心,持此後邊身。

  佛說此經已,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別譯雜阿含189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來至佛所,光色倍常,威光暉曜,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卻坐一面而說偈
言:
  「七比丘解脫,生於無煩天,盡於善受有,度世間愛著。
   誰使度駛流,而此駛流者,死極得自在,甚難可得度?誰救死罥弶,出過天境界?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優比羅建陀,第三佛羯羅,跋直羯提婆,婆睺提毘紐。
   如是等比丘,盡度於駛流,能度死自在,盡斷生死罥。
   出過於天界,言說極深遠,難識難可解,所說無不善,汝是何天耶,來問我此事?

  爾時,此天以偈答曰:
  「我不還此有,名為無煩天,是故我盡知,七比丘解脫。
   斷棄於愛有,度世之縛結,我生天先緣,今日當具說。
   梵行盡於漏,迦葉優婆塞,瓦師養父母,遠離於婬欲。
   迦葉及父母,愛答摩納等,彼是我親友,我亦與彼昵。
   淨身守口意,盡住最後身,如是諸大人,我共為善伴。」
  爾時,世尊復答天曰:
  「如是!如是!實如所說。
  瓦師如爾言,本毘婆陵伽,難提婆瓦師,迦葉優婆塞。
  孝事於父母,梵行盡於漏,彼與我親友,我亦為彼親。
  如是諸大人,本日相親近,善修身口意,住於最後身。」
  爾時,彼天聞佛所說,歡喜頂禮而去。
  常驚恐、顏色,羅吒國、估客,
  輸波羅、須達,須達多生天,
  首長者生天,又有無煩天。
相應部2相應24經/額低葛勒經(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在一旁站好後,陶匠天子在世尊面前說這偈頌:
  「往生於無煩天,七位比丘已解脫,
   從貪與瞋的被滅盡,已渡脫對世間的執著。」
  「而誰是那些渡脫了泥沼,極難越過的死亡領域者?
   誰捨斷人的身體後,超越了天軛?」
  「優波迦、波羅揵荼、佛庫娑梨他們三位,
   跋提雅、揵陀提婆、婆侯羅提、僧提雅,
   他們捨斷人的身體後,超越了天軛。」
  「你說的那些是善的,魔網的捨斷者,
   他們思量誰的法,而切斷了有之繫縛?」
  「非從世尊之外的他處,非從你的教說之外的他處,
   他們思量你的法,而切斷了有之繫縛。
   所有名與色之處,被破壞無餘,
   這裡,以了知這法,他們切斷了有之繫縛。」
  「你說了甚深的話,難懂、極難把握,
   你思量誰的法,而說這樣的話?」
  「在過去我是作陶器者,毘迦林加地方的陶匠,
   我是奉養父母的人,迦葉佛的優婆塞。
   已離婬欲法,梵行無染污,
   是你的同鄉,是你在過去的同伴。
   我了知,這七位解脫比丘,
   以貪與瞋的滅盡,已渡對世間的執著。」
  「那時,正是這樣,如你所說,薄加瓦!
   在過去你是作陶器者,毘迦林加地方的陶匠,
   你是奉養父母的人,迦葉佛的優婆塞。
   已離婬欲法,梵行無染污,
   是我的同鄉,是我在過去的同伴。」
  「正是這樣,是以前朋友的會合,
   已親自修習的兩者,持有最後身。」
相應部1相應50經/額低葛勒經(諸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往生於無煩天,……(以下與SN.2.24完全相同,編譯者略去),持有最後身。」
註解:
「無煩天」(Aviha),即第三果(阿那含)聖者往生的「五不還天」(色界的最高天,又稱為
「淨居天(suddhāvāsa)」)之一(其他四天為「無熱天(Atappa)」、「善現天;易被見天
(Sudassa)」、「善見天(Sudassi)」、「色究竟天;無頂天;阿迦膩吒天」)。《相應部
》註釋書說,那七位比丘一往生到無煩天就立即解脫了。
「諸流;駛流(GA)」,南傳作「有之繫縛」(bhavabandhanan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存在的束縛」(the bondage of existence)。按:「有」(bhava),指十二緣起中的「有
」。另外「駛流」,南傳也作「洪水」(ogha,另譯作「暴流;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洪水」(the flood),並引註釋書的解說,這是指「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參
看《雜阿含490經》)。
「煩惱軛;諸天軛」,別譯雜阿含經作「天境界」,南傳作「天軛」(dibbayogaṃ),菩
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天的束縛」(the celestial bond),並引註釋書的解說,這是指「五
上分結」,而「捨斷人的身體後」(hitvā mānusaṃ dehaṃ)則是指斷除「五下分結」

「阿那含」(anāgāmi,義譯為「不還;不返回(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回來
」(nonreturning),《長部29經》又稱之為「第三果」(tatiyaṃ phalaṃ);「不轉回者
」(anāvattidhamm),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回來」(without returning);「不還者
」(anāgāmin,音譯為「阿那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回來者」(nonreturner)
。「阿那含果;不還果」(anāgāmiphal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回來之果」
(the fruit of nonreturning)。
「優婆塞;清信士(AA)」(upāsak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男性俗人信奉者」(male
lay follower),也就是「男性在家佛弟子」。
「持後邊;持此後邊身;住於最後身(GA)」,南傳作「持有最後身者」(antimadehadhār
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他帶著他的最後身體」(One who bears his final body)。
「汝亦彼良友」,南傳作「是你在過去的同伴」。按:依中部81經,在迦葉佛時代,這位
陶匠(kumbhakāra,直譯為「製甕者」)名叫「額低葛勒」,參看《中阿含63經》。
「摩納磨;摩納」(m??ava)為音譯,義譯為「學生婆羅門、學童、青年、婆羅門青年」,
古譯為「弟子」,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青年;少年」(youth)。
感想:
1.陶匠天子本身也證悟的夠深,而能了知 7比丘的貪嗔癡盡,而讓佛陀問
你如何能問此甚深之義呢?
2.可對讀中阿含經 陶匠的故事,會更好理解,佛陀以前跟陶匠就彼此為善知識了
沒想到 從迦葉佛到 釋迦佛這麼久的時間,陶匠跟 優多羅童子,也就是現在的釋迦佛
又重逢了,因法的修習而重逢,令我有些感動,雙方都知道,這是涅槃前的最後一身了
也可以知道 天的壽命大於人非常非常多倍,從迦葉佛 到 釋迦佛
中間地球是否有成滅幾次,要靠知道的版友們補充了
修行佛法,實在是 最大的利益,可以確定我們的人生方向,也可以確立我們的去處
甚至跟佛法的學友重逢
作者: smallkelp (小海帶)   2016-03-02 08:14: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