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Buddha 看板 #1NeLEo8a ]
作者: cool810 (silence) 看板: Buddha
標題: Re: [閒聊] 聽說鬼門開的習俗來自盂蘭盆經是不真的?
時間: Wed Aug 3 10:15:11 2016
盂蘭盆節的起源,來自目犍連尊者救度母親,與佛制結夏安居解夏的結合。
古代佛教僧侶於傳統雨季期間,結夏安居用功辦道,這也是屬於戒律的一環,漢傳佛教的
結夏安居期間為 4/15~7/15。盂蘭盆經記載,目犍連尊者無力救度墮惡趣的母親,佛陀教
導他於結夏安居結束的解夏日,僧侶經過三個月的精進修行後,解夏這天是僧自恣日,於
是日供養圓滿結夏安居的十方僧眾,以此功德力迴向救拔墮於惡趣的有情。藉此也表達了
,慈悲對待眾生、追親孝思、斷惡修善以及三寶是究竟皈依處等意義。又,結夏安居結束
功德圓滿這天(漢傳為7/15日),僧眾經過三個月的用功成就道業,佛陀特別感到歡喜與
欣慰,又稱佛歡喜日。
盂蘭盆本來說的是以百味納缽供養僧眾的容器,在結夏安居結束的解夏日,以此齋僧作福
。泰國在結夏安居起始這天,訂為守夏節。
轉自風傳媒:泰國佛教守夏節》「考攀薩」迎接雨季 巨燭花車盛大遊行慶祝
http://www.storm.mg/article/144357
泰國終年炎熱,夏日的雨季則為這個號稱「千佛之國」的東南亞國家帶來一絲清涼。泰曆
8月16日(今年的國曆7月20日)是佛教重要的傳統節日「守夏節」(Khao Phansa),這
個節日象徵雨季的開始,各地僧人在這天舉行「入夏安居」儀式,並從這天起駐寺修行3
個月。泰國政府規定守夏節為國定假日,以便民眾參加相關活動,並禁賣酒精飲料。
守夏節又稱坐守居節、入夏節、入雨節,泰語叫「考攀薩」,該詞源自古印度巴利文,「
考」意為「進入」,「攀薩」意為「雨季」。守夏節源於佛陀時代的僧侶在雨季安居的習
俗:雨季是適合種稻的好時節,而釋迦牟尼在世時,百姓抱怨終年雲遊的僧侶赤腳踏過田
地與溝渠,踩壞稻田;釋迦牟尼得知後,明令僧侶在泰曆8月16日至11月15日(亦即雨季
整整3個月)需在所駐的寺院修行安居,以免傷害草木與小蟲,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不得
遠行或在外過夜,而這3個月稱為「雨安居期」(vassa),僧人坐禪修行,接受供養。
守夏節前,僧人必須打掃寺院與僧舍;守夏節的上午,僧侶會舉行入夏安居儀式,誦經禮
佛,並誦念「貧僧將在此寺守夏安居3個月」3遍,接著普通僧人向高僧懺悔過錯,各寺院
與僧人互贈鮮花及香燭,互致敬意並懺悔。
當天早晨,信眾會到寺廟施齋,齋飯包括新鮮飯食菜餚及傳統的蕉葉米糕,同時供養甘蔗
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生活用品,並虔心聆聽僧侶誦經。到了傍晚,人們在
寺院進行巡燭儀式,手持香燭與蓮花,依照順時鐘方向繞著廟走3圈,3圈代表尊敬佛教的
三寶(佛法僧),儀式結束後,再將鮮花香燭獻給佛陀。
此外,泰國信眾會打造足以燃燒3個月的巨大蠟燭,敲鑼打鼓送到寺廟,供僧侶在守夏安
居期間誦經使用。為了迎接這個傳統節日,虔誠的泰國人也規劃特別的慶祝活動,東北部
的烏汶府(Ubon Ratchathani))率先舉辦盛大的「蠟燭節」(Candle Festival),藝術
家以「佛陀」為題,利用蠟創作一系列美麗的雕刻作品,精美的巨大蠟雕作品放在花車上
,搭配泰式傳統歌舞表演在大街小巷遊行,別開生面,吸引海內外遊客,而蠟燭節的活動
也從烏汶府逐漸傳往全泰各府。
守夏節期間,許多泰國人會短期出家3個月,或是天天聆聽僧侶誦經,或在家中持守八齋
戒,表示對佛陀的虔誠,平日喜愛飲酒的人會在這3個月內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