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薩地持經》發菩提心之四緣、四因、四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9-06 07:51:46
《菩薩地持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初發心菩薩有四種緣、四種因、四種力。
云何四緣?
一者、善男子善女人,若見若聞,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神通變化,彼見聞已,即發是
念:是為大事不可思議,能為如是諸變化事。以此見聞,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
心。
二者、雖不見聞如上神變,聞說法者,讚歎菩提及菩薩藏,聞則欣慶,歡喜信樂。以
此聞法,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心。
三者、雖不聞法,見法滅相,而作是念:無量眾生,當遭大苦,菩薩住世則能除滅,
我今當修菩提之道,護持正法,為諸眾生,滅無量苦,以護法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
菩提心。
四者、不見法滅,見惡世眾生為十煩惱之所惱亂:
一者、愚癡,二者、無慚愧,三者、慳嫉,四者、苦惱,五者、穢污,六者、煩惱,
七者、惡行,八者、放逸,九者、懈怠,十者、不信。
見已作是念:大濁世起,於此惡世,尚不能發二乘之願,況能志求無上菩提,我當發
心,亦令他發。以濁世中,發心難得,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心。
(註:《華嚴經.離世間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十
?所謂: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為除滅一切眾生苦聚故,發菩提心;為與一
切眾生具足安樂故,發菩提心;為斷一切眾生愚癡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眾生佛智故,
發菩提心;為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故,發菩提心;為隨如來教,令佛歡喜故,發菩提心;為
見一切佛色身相好故,發菩提心;為入一切佛廣大智慧故,發菩提心;為顯現諸佛力、無
所畏故,發菩提心。是為十。」)
「云何四因?
一者、種性具足,二者、諸佛菩薩善友所攝,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難行苦
,如是久遠無量諸苦,於此眾苦,心不怖畏。
(1)種性具足者,所謂無始法爾。
(2)善友所攝者,有四事:
一者、善友不愚不鈍,黠慧不邪。
二者、不教人放逸,亦不以放逸之具,授與他人。
三者、不教人惡行,亦不以惡行之具,授與他人。
四者、終不斷人上信、上欲、上受、上精進、上方便、上功德,令其退下。不以下信
、下欲、下受、下精進、下方便、下功德,授與他人。所謂斷無上大乘令學二乘,斷修慧
與思慧,斷思慧與聞慧,斷聞慧與福業,斷戒與施,如是等,斷上功德,令其退下,以下
功德,授令修習。
(3)起大悲心者,有四事:
或有世界有苦惱處,或有世界無有苦惱。菩薩生於有苦惱處,1)見他受苦,2)或自受
苦,3)或見俱受,4)或見生死長久受無間苦。菩薩依自種性,性自仁賢,於四境界,起下
、中、上悲。
(4)於無窮生死、無間大苦,心不怖畏者,有四事:
一者、性安隱勇猛;
二者、黠慧專修思惟;
三者、於無上菩提,起增上樂;
四者、於諸眾生發增上悲。
(註:《菩提道次第廣論》能夠具足種性圓滿的異熟八因三緣:「第二思惟別者。謂
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
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報,三異熟因緣。
初中分八:一、壽量圓滿…二、形色圓滿…三、族姓圓滿…四、自在圓滿…五、信言圓滿
…六、大勢名稱…七、丈夫性…八、大力具足…。異熟果報分八:初者依自他利,能於長
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第二者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第三者謂所勸教,無違敬用。第四者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第五者謂以愛語利行
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第六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
。第七者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
器。又於大眾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皆無嫌礙。第八者謂於
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
諸異熟果。於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
熟,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待他有二,謂見同法者,上中下座,遠離嫉姤....)
「云何四力?
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方便力。
菩薩自力發菩提心,是名自力。
因他發心,是名他力。
先習大乘相應善根,今少見佛及諸菩薩,或少聞歎說則便發心,是名因力。
於現世中近善知識,聞其說法能修眾善,是名方便力。
菩薩以四緣、四因、自力、因力,發菩提心者,堅固不動,決定究竟。
他力、方便力而發心者,不堅固,動轉不定。」
(註:新譯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已二 怎樣發起菩提心:「怎樣發起菩
提心」又分為四部分:①由某些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②修學菩提心的次第。③發起菩提
心的標準。④如何依儀軌受取菩提心。庚一 由某些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由某類因生起
菩提心的方法」分三:①由四緣發心。②由四因發心。③由四力發心。辛一 由四緣發心:
(1).由於看見諸佛菩薩的難思威神力,又或從可信的人那裏聽聞這些事情後,心想:「他
們所安住或所修習的菩提是具有極大的威力。」於是便發起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兩種
成分,亦即「求證菩提的願欲」及「饒益一切有情的目標」之中,第四種發菩提心是就發
起求證菩提的「願欲」而建立,而不是就其「目標」而建立。若缺乏于佛功德修習淨信而
生起的求證佛果願欲,我們便不能去除「僅以成就自利寂滅為足」的想法。.....辛二 由
四因發心:我們可以依仗四種因來發起菩提心:①種性圓滿。②獲得善知識攝受。③悲憫
有情眾生。④不會對生死輪回的艱難感到灰心沮喪。辛三 由四力發心:我們可以依仗四種
力量來發起菩提心:自力-以自己的力量求證圓滿菩提。他力-以他人的力量求證圓滿菩
提。因力-過去曾熟習大菩提乘,現在僅由聽聞讚歎諸佛菩薩的說話便發起菩提心。加行
力-今生長期修習親近善士及思惟所聞正法等善行。又《菩薩地》(梵:Bodhisattva-bhum
i)曾說,在總體或各別依止上述的「四因」及「四緣」後,只要以「自力」或「因力」修
習,即能生起堅固的菩提心,但假如是以「他力」或「加行力」修習,發心便不堅固。
只要我們已妥善理解總體一切聖教,特別是大菩提乘聖教快將湮沒,而且現今之世尤
為惡濁,便會知道能真誠發起菩提心極為罕有。所以應該依止善士精勤聽聞、思維、修習
大菩提乘的法藏,而不是受人慫恿,亦非人云亦云又或盲從傳統習俗,而是憑自己的力量
奠立真誠發心的根本,這是因為一切菩薩行均需以此作為基礎。庚二修學菩提心的次第:
菩提心的修學分二:①依大尊主(阿底峽尊者)傳來(佛→彌勒菩薩→阿底峽的傳承)的七
重因果教授(梵:sapta hetuphala upadesa)。②依佛子寂天的教法修學(佛→文殊菩薩→
龍樹菩薩→寂天菩薩的傳承)。辛一、依大尊主傳來的七重因果教授修學:「七重因果」
就是:(7)「圓滿菩提」從「菩提心」(梵:bodhicitta) 生。(6)「菩提心」從「增上意樂
」(梵:adhyasaya) 生。(5)「增上意樂」從「悲」(梵:karuna)生。(4)「悲」從....。)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6-09-06 13:03:00
若見此經仍以大小乘法為諍,是大迷惑'大妄見,墮落永劫。者另外搭配buddha版,南傳菩薩道那篇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