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佛教的一些問題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6-09-27 08:41:33
※ 引述《terryhosee ()》之銘言:
: 想請版上的同修道友們為我解答一些疑惑
: 1.佛經的故事中,常會提到一些佛在久遠劫前,是某個國家的國王,有什麼修行的作為
: 等等,可是人類文明的歷史不是才幾千幾萬年嗎?
: 2.為什麼佛的形象,諸如佛像等等,都是人類的形象呢?是因為只有人類可以修行成佛嗎?
: 3.成佛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呢?是一種寂靜涅槃的境界嗎?那舉阿彌陀佛為例,為什麼法師
: 講經,都會說阿彌陀佛迫切地想要救我們,這樣有一種把佛人格化的感覺,究竟這種
: 把佛人格化的說法是否正確呢?
: 4.釋迦牟尼佛是菩薩降生,然後修行成佛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傳記裡常寫說他看到路
: 邊老死的人才引發出離心呢?為什麼說他是王子然後出家很偉大呢?若他是再來人,他不
: 是早就了知真相了嗎?
: 5.釋迦牟尼佛在講經說法時,常常都有許多大菩薩與阿羅漢聽法,為什麼那個時代能有
: 這麼多已經修行成就的人呢?阿羅漢不就已經很不得了嗎?我們現世應該連一個都沒有
: 吧?
: 我希望能斷疑生信,想把一些細微的問題釐清,才能更增加對佛法的信心,煩請版友們
: 解答,感謝!
原文裡頭有個推文,應該是改自耶教的聖經說:不可質疑你的佛教
其實佛法說的信、信根並不是要人不顧一切的信就對了
這樣並不能真正的增長信根,並產生力量去推動我們繼續更深入的修行乃至完全的覺悟
羅睺羅長老在佛陀的啟示一書中關於信這回事舉了個例子
大意是:
如果甲說甲手裡握有顆鑽石,這時乙可能信或者不信
然而當甲手張開讓乙看到的時候,乙的信或不信都會瞬間消失
此時乙已經超越了信與不信的層次,因為乙已經「知道」了
這種知道,才是佛法所說的信的根基,而且是不可動搖、不可壞滅的根基
它才有力量去推動我們修行
當然,最初的信是不可能沒有的,甚至可能是半信半疑、姑妄聽之的狀態
那怎麼去建立信的基礎,去深化它乃至到清淨的信?
佛陀在噶拉瑪經裡說了,不要因為1、2、....10...的原因去相信某種說法
要因為....去抉擇它
佛法的核心在四諦,而四諦的重點在滅諦,它是修習佛法的目標
修習佛法最終就是熄滅苦、消滅諸煩惱(這樣的狀態,就是涅槃)
而非僅止於知道苦或者知道苦的原因這樣而已
事實上,知道了又如何呢?世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還少過嗎?
佛陀不僅說出了世間的事實,同時還說出了超越的可能性與方法
而念佛法門、淨土法門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因為它是,所以它能被檢驗
或反過來說
因為它能通過檢驗,所以它是
怎麼檢驗?
並不是說有個人從西方極樂世界跑回來跟你說:
「嘿,某某某,我跟你講喔,我上輩子修淨土法門,前天往生,昨天開花
馬上就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了,
淨土法門是真的!要念佛喔!」
當然,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
但若非當機應緣,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可能先嚇昏了,昏倒前還或許會喊一聲:
「靠北!看到鬼~」
最平常的方法或者說與佛法相應的方法是
它一樣能夠減少貪嗔癡,乃至證得無我的智慧
一個用對心、用對方法修持淨土法門的人
他的煩惱會越來越少
他智慧與慈悲會越來越顯
雖然這種顯現會有快慢的差別,那有各種因緣所致
但這是可以經由自身的變化來檢驗的方法
即便只是持名號而非憶念佛功德、觀想佛相好的也是如此
因為那同樣是與佛相應的、與佛的慈悲與智慧是相應的
經過不斷地反覆修習,他的心習慣在慈悲與智慧的狀態下
到臨終之時,隨著他的願,他不會往生到別的地方去
至於持名證得空性慧的也有
比如鈴木大拙禪師「念佛人」一書裡面有「才市」這個人的例子
如石法師還寫了一篇文章去分析他的情形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說信這回事
====
再回到原本的問題,真要回答起來,可能有些人心裡會不舒服
不過
那也沒辦法
就用第一人稱來說好了:
我發願行菩薩道,但我是凡夫,所以我可能造一些善業,也可能造一些惡業
所以會在六道之中打滾若干世
但隨者我修行的深入,善業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惡業越來越少,乃至不造惡業
經過了超~~~~級長的一段時間修行後
到最後一世我菩薩道即將圓滿要成佛的時候,這時我已經累積了超~~~多的善業
而往昔所造諸惡業,基本上都報完了
請問,依照佛教一般的輪迴理論,我會投生為人嗎?
甚至是這五濁惡世、妖受骨的人間嗎?
不可能,因為我沒有投生在這種地方的因
理論上我累世累劫數不清的重大善業會牽引我到更好的地方去
我現在在兜率天爽爽過,就算壽終也沒有往下墮落的理由
但是現實上,這種事情發生了,就是世尊 本師釋迦牟尼佛(請合掌 :P)
決定眾生投生何處的有三個:隨重、隨習、隨念
重業先報、慣習的業次之,最後是臨終一念
這是佛教一般輪迴的理論:凡夫都是業力去驅動的
那這怎麼解釋世尊的情形呢?無法解釋。
可是大乘佛法能解釋:那就是願力
菩薩修行菩薩道時發了廣大而深重的願力
所以他在累劫修行的過程當中
他並不是單單只因為造惡業而入三惡道
以初發心的凡夫菩薩來說,有可能造了這或那的惡業,墮入惡道
沒辦法,誰學騎腳踏車沒跌過、學游泳沒嗆過水
但聖位菩薩不是這樣。經過長久的修習,他的業早就清淨,是因為願力而入六道
要廣度眾生,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不跟眾生結緣怎麼度
還是說我只管好的,不管爛的,那些惡道眾生管他去死
是這樣嗎?當然不是。要是這樣,那還叫大悲心嗎?
所以世尊是因為當初發的願而投生此間,大悲蓮華經說的很清楚。
至於造像,同樣是釋迦牟尼佛像,泰國、西藏、中國、日本等等都不太一樣
各時期也有不同的造像風格,那是人幹的事情
作者: hywu (hywu)   2016-09-27 10:25:00
善說善說
作者: terryhosee   2016-09-27 18:33:00
講解清楚,解答我許多疑惑,非常感謝!南無阿彌陀佛!我學佛之初看到佛像會覺得我修行的最終目標就是變成那個樣子,有種不夠究竟、不夠圓滿的感覺,看了許多人回答之後我才知道凡夫眼界的局限性的錯誤我覺得也要多深入經藏跟聽法師說法,才能更深入體會更高深的境界,也才能繼續提升信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