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72(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2 15:44:17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7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九頁第二行,下面眾魔這裡看起:
  我們都把它念一念,『眾魔』,「見第十一品魔惱註」。跟前面所說的相同。這個魔
,原本這個翻譯,上面是個麻,下面是個鬼,原本是下面是石,石頭的石,相傳是梁武帝
把它下面這個石頭改成一個鬼,因為這個折磨比鬼還可怕。所以翻經的時候是造了不少新
字,這個魔也是其中之一。梁武帝改了之後,以後經上,寫經的人多半都用這個字。
  『外道』,這個要稍稍說明,「於佛教之外立道者,行於至理之外者,皆名外道」。
第一句是違背了佛教,稱之於外道。為什麼?因為佛法是向內求的,不是向外求的。大乘
經上常說「心外無法」,也說「法外無心」。這個跟六祖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所
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教是從自性所建立的,換句話說,是自性所流出來的。
自性也就是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它沒有形相,它生智慧,它生萬法,它是能生能現,
所生所現是一切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整個宇宙,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
自性所生所現。雖然有生有現,不能說它有。這個不好懂,能生能現,怎麼說沒有?佛經
上常常用夢做個比喻,夢幻泡影,主要是講夢。夢,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醒過來之後,
你說這個夢裡頭是有還是無?自性現萬法就像這個現象,夢境是妄心現的,我們現前這個
境界是真心現的,非常相似,所生所現的不可得。
  現在量子力學家,對物質現象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質是什麼?這些科學家告訴我們,
根據他們的研究得到的結論,這個宇宙裡面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明明是有,
我眼看見、耳聽見了,怎麼說沒有?這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
,畢竟空,不可得」。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有,夢中有境界;你說它
有,不可得,無法想像。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有要放下,無也要放下,不能執著有,也
不能執著無,執著無也是錯誤,都屬於執著。它不現相的時候沒有,現相的時候有,不能
說它真有,為什麼?現在我們體會到,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它是生滅法,也就是有為
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前念滅後念生了,一個接著一個。是不是相續相?不是相續相。
相續相,前面的相跟後面的相是相同的,這叫相續。前面一個念頭所現的相,跟後面這個
念頭所現的相,並不完全相同,換句話說,找不到有兩個相是完全相同的,包括過去、現
在、未來,沒有相同的。所以說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能放在心上,放
在心上它會折磨你,那叫魔,不能放在心上。有也好,無也好,統統不放在心上,心是清
淨的。心裡沒有有無,這就好,清淨是真心,不生不滅是真心,就是它沒有念頭。有念頭
是妄心,妄心,佛學有個名詞叫阿賴耶,它是個生滅相,前念滅後念生;真心不生不滅。
  能大師說得好,真心是什麼樣子?第一個清淨,清淨是說它從來沒有染污過,清淨;
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現象,這是真心,遇到緣它有生,緣失掉它就沒有了,所以不能說
它真的有生滅,它沒有生滅;第三個,能大師說本自具足,這條很重要,具足什麼?具足
一切法。如果不具足一切法,它怎麼能現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緣,想
什麼現什麼。經上給我們說,極樂世界的菩提樹高廣六十萬由旬,那在我們無法想像,六
十萬就不得了,還加上由旬,一個由旬,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
你說它有多高?從地球到太陽還要超越,無法想像。是真的嗎?不能說真。是假的嗎?不
能說假。有緣真起這個現相,雖起這個現相也不可得,這一句話要記住,永遠要記住,《
金剛經》上,真的是金剛之語,永恆不變,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切法確實無所
有,不可得,無論說它有、沒有都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
  古人念《金剛經》有受用,現在人念《金剛經》打妄想,沒受用,這是我們要學古人
,既然知道它不可得就不能放在心上。得失這個念頭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把它放下,從心
上放下,不是說事。實在講,事不可得,這個心也不可得,真妄都不可得,統統放下,真
心就現前。什麼是自性?什麼是真心?見性就解決了。怎麼見性?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
。眼看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清楚,六根接觸的境界統統清楚,了解真相。真相叫實相,是
揀別它不是虛妄的,心現識變你見到了,見到的人得大自在,成佛了。我們眼為什麼見不
到?有魔、有煩惱,把我們的悟門堵塞了。那我們說遠離魔惱,把它放下。經上教給我們
的簡單明瞭,見色,看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見。諸佛如來所見的,沒起心動念
,我們眼見色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覺,起心動念落在阿
賴耶裡頭,阿賴耶叫妄心,就真心變成妄心,變成妄心就是凡夫所見。
  六道凡夫用阿賴耶見,六根全迷了。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
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佛。如果還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有,沒
有分別執著,那是菩薩。他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是阿羅漢。阿羅漢不執著,菩薩
不分別,佛不起心、不動念。在什麼時候?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修什麼?就修這
個,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佛法,這個功夫是對內不對外。向外求呢
?向外求叫外道,於佛法之外,自己去建立一個道路,這個道路肯定是錯的,為什麼錯?
它入不了自性。佛法是要求明心見性;心外求法,那個法是與自性完全相反的。是自性所
生,能生所生,求能生所生了不可得,它頻率太高,我們可以說連個概念都沒有,怎麼知
道它是假的?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頭,這一彈指起了多少念?三十
二億,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就是三十二億乘十萬,這一彈指,得出的數字,三百二
十兆。你想想看,這一彈指,生滅已經有三百二十兆次,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眼前面對
的電視畫面,這個畫面的生滅是一秒鐘一百次,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看不出一點破綻,
其實全是假的。它存不存在?存在。存在的時間多長?電視是百分之一秒。我們現實的環
境,就是三百二十兆。記住,是一彈指。如果是一秒鐘,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乘七,三
百二十兆乘七,得出來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沒有感覺。它起
心動念,這起心動念的頻率有多高?不算超過它,就算跟它相等,它存在的時間,是二千
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佛菩薩看世界,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
分別執著,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他也看得清清楚楚。
六根的能力跟它是等齊的,平等,等齊的,他才見得到,速度相同就見到,不相同見不到
。所以我們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科學不斷的提升,也許能夠把念頭的生滅觀察到。
到那個時候,科學家承認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高等科學。早年我學佛,方東美先生把佛
教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教是高等哲學」。我相信,將來科學家會告訴我們,佛教是高等
科學。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
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見性的法就
是外道,稱之為外道。行於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至理就是真心。我們做人,想學佛
,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那是菩
薩,那是證果的人。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佛菩薩達到
了,我們才起步。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
之道,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佛教導我們,特別是教導初學,十善業道,相應,跟這個
目標方向相同。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
真正這條戒做到了。我不殺他,我還恨他,我還討厭他,這都不行,你還有習氣在,到時
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
處。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一絲一毫小便宜你要是佔了它,都叫習氣,殺盜淫
的習氣。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頭上念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修行,功夫
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
樣起伏,這不行,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今天總
得要把它搞透徹、搞明白,才會有受用。口業: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不能欺騙人
;不兩舌,兩舌是挑撥離間,這個很嚴重,罪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
;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口四業。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
,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為什麼定開智慧?能大師
後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
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
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昨天我看到一個同學給我寫了一封短信,他學《無量壽經》,我叫他找個清淨環境去
讀經,讀《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讀三千遍,他念滿三千遍,寫這封信給我,問下
面一步怎麼走法。他信裡頭說,古人這個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其義自見,三
千遍念完之後,對於這部經的意思,不要看註解,不要聽講,明白了不少,那是自見。我
教他再往前進一步,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不要看多,從頭到尾看個三
遍就可以,為什麼?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一樣,正知正見;不一樣
,邪知邪見,你錯了。往下功夫怎麼用?再讀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這個三千遍完是小
悟,第二個三千遍,大悟,第三個三千遍,大徹大悟,無師自通。我勸他好好用功,不要
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禪定境界現前就開悟,你去做試試看,給大
家做個榜樣。佛菩薩,祖師大德,決定不欺騙人,他們自己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們今天
也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好,無師自通。大乘八個宗都可以有傳人。現在找老師找不到
了,沒老師了,怎麼辦?這個方法好。印證,找古大德給你印證。像胡小林居士,讀《大
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讀一千遍的時候有悟處,很歡喜,讀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
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這
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
,要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教你念一千遍
,念完了講給我聽聽,不參考別人的,你自己所悟的。講完了再念一千遍,一千遍念完了
,再講一遍給我聽。三遍就畢業了,三千遍就畢業了。我希望年輕的佛弟子,出家、在家
都可以,走古聖先賢這條老路,他們開闢的,我們走這個路子。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
之後起修,修什麼?我前面所講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為什麼
?這是法身菩薩。我們還會起心動念,不要緊,學不分別不執著。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
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天台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就是這個境界。真修行!
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無量壽經》經題上「
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覺,
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道不能離開佛,離開佛,真的心外求法。心外
求法,求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能見性。智慧能見性,知識不能見性。知識還是六道
凡夫,無法向上提升,六道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你達不到,這個不能不
知道。
  下面,《資持記》裡面所說的,「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這叫外道,不
接受佛的教化。我們把這個圈子縮小,縮到最小,最小的,能成佛的話,就是信願持名、
求生淨土,這是佛法裡面的正法,佛法裡面無比殊勝的正法,正中之正,保證你這一生當
中,往生極樂世界圓滿成佛。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再去加一些東西,減一些東西,加上參
禪、加上學教、加上持咒,可能你這一生就不能往生,往生的機會緣錯過了,那怎麼樣?
那你叫別行邪法,不受佛化,佛的教化你不接受,這個叫佛門裡面的邪法。佛門外面的邪
法,那是跟佛法完全相對立的,這個不對立,你搞多搞雜了,這邪是這個意思,也錯了。
難,好難好難!所以這個法,十方諸佛都說,這是個易行難信之法,很容易行,但是很難
相信,你要是不相信,佛不怪你,佛點頭。為什麼?就是這樣,你要一受就信了,那你是
超人,你不是凡人,你是凡人,應該是這樣的,不能不知道。
  所以讀經,念老這個註解不簡單,你看這句話,《資持記》裡頭說的,不是他講的,
他老人家引經據典,祖師大德的法語,拿來解釋經,不是他自己說的。實際上,字字句句
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自己意思,就不會抄在此地,抄在這個地方,還不就是他的意思嗎
?他的意思跟佛菩薩沒兩樣,他的意思跟祖師大德也沒兩樣,高明。避免別人造口業,造
口業是毀謗他,他要是說他自己寫的,這些出處都不寫出來,有人會說:他算老幾?一個
在家居士,學了幾天,就大膽敢註解《無量壽經》,會有人罵他。用這種方法,這都不是
我說的,我都到處抄得來的,沒有一句是我自己說的,無非是希望別人看到之後能尊重,
能起恭敬心、真誠心,好好的學習,這就對了,用心良苦。我也有人說,外頭罵我的人不
少,我聽了很歡喜,為什麼?替我消業障。我業障很重,無量劫以來累積到今天,誰替我
消?幸虧這些人替我消業障,我感恩,我不會責怪他,我尊重他。這也是在佛法裡頭學來
的一點小功夫,不貪、不瞋、不痴,這不瞋,在人生,在一生當中,沒有怨恨的心,沒有
怨恨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你說你多舒服,心地清涼自在,經題上清淨心是這樣修的
。不能有貪欲,不能有瞋恚,不能有愚痴,這一條是最難,要怎樣不愚痴?多讀佛經,多
聽祖師的開示,幫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煩惱,貪瞋痴是煩惱,戒定慧
是智慧。
  《天臺淨名疏》云,「法外妄計,斯稱外道」。這個法是佛法,跟佛法相違背的這叫
法外。妄計是你自己以為,用一種註解來說,這是你的智慧,古人沒說過,你說了,真難
得;如果說錯了,那要負責任,果報大概都在地獄,所以我們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
末法時期,真正善知識稀有難逢,黃念老慈悲,給我們做這個好榜樣,我們要感恩,我沒
有智慧,字字句句都有出處,這個出處就是智慧的見證,祖師大德都承認的,這個方法好
,把這個方法留給我們,做出這種註解,做一個範本、樣本,我們可以依教奉行。下面,
「《圓覺經集註》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理是真理,佛法所說的理。與理不相應,
與理相違背,這叫外道。違背了戒定慧,這個問題嚴重,跟佛所說的相違背。佛說的話,
我常說沒有意思。讀經,好好讀經,別去想這句話什麼意思,那句話什麼意思,沒意思;
沒有意思,又與自性相應,一遍一遍讀,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出來。
  我們早年學講經,初學,遇到經上難講的地方太多,怎麼辦?看註解裡頭沒有,或者
註解看不懂,把經本合起來,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二、三百拜,意思就出現,趕快
寫,有的時候寫都來不及,一面寫,寫到後面前面忘掉了。每一個學經教的人都有這個經
驗,每一個講經的人也都有這個經驗。講經的時候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認真去準
備,去備課。上講台之後,可能從頭到尾所講的與你準備的不相干,你準備的完全沒用上
,講出來了,別人有記錄的,記錄拿來給你看,你拿到手上看到,這話是我講的嗎?自己
都不相信自己,怎麼我講得這麼好?這個情形也很多,常常發現。都給我們作證,佛法是
心法,只要心開悟了。準備是什麼?是敬業,一定要做,不能依靠,完全是自然的,到講
的時候自然流露,這給我們證明其義自見,這個時候意思跑出來了,淺深廣狹都不一樣,
一次一次不相同。一概不要去理會,清淨平等覺重要,要抓住這個重點。我們還達不到這
菩薩境界,抓到什麼?真誠,清淨,恭敬,抓到這六個字就行,不但是在學習經教的時候
,講經的時候,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掌握住,對人,對事,對物。這叫真修,真正把你所
學到的佛法,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落實到六根觀察六塵境界
,全用上了。
==
在人生,在一生當中,沒有怨恨的心,沒有怨恨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
你說你多舒服,心地清涼自在,經題上清淨心是這樣修的。
不能有貪欲,不能有瞋恚,不能有愚痴,這一條是最難,要怎樣不愚痴?
多讀佛經,多聽祖師的開示,幫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煩惱
《論語》裡面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面對人事一切不如意,能夠「不慍」:不怨不恨不尤,
這個人,真的是個身心健康自在的君子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2 17:33:00
阿彌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10-12 17:4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2 19:12:00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3 08:38:00
像板友ppt51543心得是【阿彌陀佛】,就非常淨土,沒話說。而淨空用《論語》實在撈過界,閣下心得也照引之,難道修淨土,單一句【阿彌陀佛】修行實不到位?值得反思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