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81(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1-02 12:27:38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8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Ⅱ) 中道自然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八十四頁倒數第二行,「中道自然」。請看經文:
  【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
  這個後面還有四個字,是後面的一句,應該放在這個地方的,「檢斂端直」,這是一
段。檢斂端直。
  我們看註解。『遲緩』,「遲者,遲徐、安徐之義」。這個徐就是緩慢,不著急,它
跟緩連在一起,意思相同,念老給我們解釋,「寬緩之義」,安徐、寬緩。「故遲緩者,
即安閑沉穩而不緊張急燥也」,是這個意思。這是表現在外面的。
  修行修什麼?不能不知道。修是修正,行是錯誤的行為、不當的行為,要把它修正過
來,這叫修行。行為範圍非常廣大,佛法把它歸納為三大類,就是身、口、意,行為再多
,不出這三大類。身是造作,口是言語,意是念頭,我們起心動念錯了,要把它修正過來
。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大家把聖賢教育疏忽了,古時候在中國,從小就念聖賢書,就
懂得收斂,懂得不違犯倫理道德,不違犯父母的教誨,不違犯祖宗所立的規矩,一個家庭
從上到下統統要學。古時候中國人的家是大家庭,現在一般人很難理解,什麼大家庭,沒
聽說過,沒有見過。大家庭是兄弟不分家,姐妹是出嫁了,兄弟不分家。
  我這個年齡,小時候,大家庭還普遍存在,我們自己家就是個大家庭。但是到我出生
,我們家已經敗了,也就是兄弟分家,不在一起了,中國傳統的家就沒有了。我父親在外
面謀生,他是公務人員,我們住在鄉下,住在姑媽家裡,我的姑母,我父親的姐姐。他們
家還沒有分家,兄弟十個住在一起,很大的一個村莊,莊園,一家人,上上下下我記得的
時候還有將近兩百人,住在一起。在中國現在的地圖上還能看到,你看到鄉下,這一家是
王村,那家是李村,那家是張村,那就是一家人,沒分家的。抗戰以後,勝利以後沒有了
,抗戰期間還有,戰後沒有了。八年,把我們中國的家毀掉了,再沒有大家庭了。
  大家庭規矩很嚴,所以能管一個家庭,中國古人叫齊家,齊是整齊。你這一個家庭,
人雖然多,興旺的,一個家庭七、八百人,很衰的也有兩百人,如果沒有規矩,這個家就
亂了。所以它有家規,它有家法,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家學就是教育。從小,這一
家人裡面的大人,都要為孩童做最好的榜樣,讓小孩從小就受家庭教育的薰陶。家教是什
麼?現在諸位知道有《弟子規》,《弟子規》是家教裡面最重要的一門教科書。裡面總共
一千多個字,內容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都是每個人從小到老都要遵守的,這家教。家
學,家人修養,父母尊長,大人做樣子給我們看。
  這個地方是講學佛,我給同學們做過報告,我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
我們年輕,不懂規矩,表現出來什麼?是心浮氣躁,與這個地方講的完全相反。大師怎麼
教我?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看了半個多鐘點,我們那個浮躁的氣遲緩了,這個心定
下來。老師才說話,只說了一個字,「有」。我們聽到有,心裡面馬上就緊張起來,那個
浮躁的動作又出現。這習慣嘛,從小沒人教過。這麼多年離開家庭在外面流浪,找一份工
作,收入只能維護自己最低的生活,日子很難過。佛法也不是那麼容易懂得的,因為從小
受的教育,除了在鄉村裡頭那段時期之外,看到了倫理、道德、因果,畢竟還是太小,十
歲就離開家庭了。那在社會上看的,跟家裡講的不一樣,但是家庭那個基礎、概念還是有
。但是,外面環境影響很大,不能不受影響。所以,經上講的這幾句,我們完全違背了,
沒人教你。
  章嘉大師這個教學方法,你提出問題,看著你,等到你心平氣和,浮躁的樣子收斂了
,他才肯跟你講話。為什麼?這個時候你的精神集中,這個地方講『容容虛空,適得其中
,中表相應,自然嚴整』,老師才真教你,你能聽得進去,你能夠不懷疑、能夠接受。如
果心浮氣躁,不能接受,老師給你講的真叫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了,所以講不在
意,那個講是白講了。所以章嘉大師的教學方法還守著古人的規矩,心浮氣躁,不跟你談
話,到你整個情緒定下來,這時才可以。他說的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而且認真去
落實,它起作用了。
  我們學會了,求學怎麼個學法,學會了。聖賢的學術要用真誠心,沒有誠意,不必說
,說了沒用處,心不清淨也沒用處,心不尊敬也沒用處。所以基本的條件要真誠、要清淨
、要恭敬,這樣接受真得利益,不會忘記,會依教奉行,那就落到修了,就是修行。修行
這兩個字,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行為很多,無量無
邊,佛把它分成三大類,第一個起心動念,念頭是意業的行為,身口意,就是心,心的行
為,這個最重要。第二個言語。第三個身體,身體的造作。不符合倫理道德的,就是錯誤
的;不符合聖賢教誨,這是錯誤的,要用聖賢的標準。在中國,主要的標準就是五倫、五
常、四維、八德,不多。
  五倫是講關係,父子有親,親愛,把這個放在第一條。宗教裡面,大慈大悲,就是親
愛。親愛從哪來的?大慈大悲來的。西方宗教裡面,神愛世人,愛心從哪來?愛心從神那
來的,神聖的。第三就是聖賢教誨,特別是宗教教育。中國自古以來,五千年,聖賢教育
;西方這麼多族群能夠延綿到今天,靠宗教教育,社會有秩序。如果都能夠遵從,人人都
能夠接受,從小養成好習慣,這個地球是極樂世界,這個地球就是天堂,你看到每個人都
是行善積德,沒有過失。現在,我們遇到的這個社會,就是現在這個社會,細心去觀察,
地球人,生長在地球上的人,他想什麼?他說什麼?他幹的什麼?你細心冷靜觀察就明白
了,明白什麼?這不是人道。
  人道的標準,在中國傳統是五倫、五常。五倫是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
幼有序、朋友有信。現在這五個字找不到了。親,親愛沒有了;夫婦有別,不同的任務沒
有了;君臣沒有道義,領導與被領導;長幼也不講;朋友也不講信用。五倫亂了,五倫亂
,天下就亂,社會就動亂。五倫是道,不是哪個發明的,不是哪個創造的,自然的,五常
是德,這道德。德,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在社會上看不到了,仁沒有了,人跟人的關係就是完全講利害,不講倫理道德。義是
正當的行為,是如理如法的行為,也就是說,與倫理道德相應的行為叫義。禮,禮沒有了
,現在誰講禮?禮沒有,社會就亂了。智,無知,現在。末後一個,沒有信用,不講信用
,人學會了騙人。仁義禮智信沒了。中國過去做人的標準就是五倫、五常,五倫五常丟掉
,就不是人了,人跟禽獸沒有兩樣。人比禽獸高的就是懂得倫常道德。
  最後講到八德,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現在的社會,大家把這
些東西丟掉了,沒有人學、沒有人講,也沒有人真幹,所以現在的人苦。
  古時候人樂,快樂,樂從哪裡來的?樂從倫理道德裡頭來的,於地位不相干,於財富
也不相干。孔子沒有很高的地位,也沒有財富,生活勉強可以過日子。學生當中,顏回真
的是貧窮,窮到三餐飯都成問題。但是顏回跟孔子,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
你看到他都是笑容滿面,歡歡喜喜,他那個歡喜從哪裡來的?尤其是顏回,簞食瓢飲,那
是真正的貧窮,但他樂,孔子學生三千人當中他最快樂的。換句話說,快樂,於貧富不相
干,於地位高下不相干,從哪來的?夫子給我們解答了。《論語》開頭第一句,孔子說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喜樂,是從內心裡面往外發的快樂,那是真的快樂
,那不是假的,那是聖人之樂。古時候讀書人羨慕孔顏之樂,孔顏之樂是聖賢之樂、是佛
菩薩之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是出生為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國王。國王的位子
放棄了,讓給別人,自己出家去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休息在哪裡?找個
樹底下打坐。每天休息的時間四個小時,也就是他們休息的時候,他休息是打坐,晚上十
點鐘到兩點鐘,這四個小時,叫中夜。中夜是休息的時候,就靜坐。兩點鐘就起來,起來
什麼?起來用功,有參禪的,有修止觀的,有學經教的,學經教是背誦經典,淨土宗是念
佛。什麼時候起來念佛?兩點鐘就該起來了,拜佛、念佛,念到天亮。
  天亮這個時候,出家人就準備去托缽,托缽是上午,一般八、九點鐘就要出去了。出
家人住在山上、住在河邊,沒有房子,起來之後,洗臉漱口,自己做早課,早課完了之後
,出門去托缽。所以,他們居住在鄉村、都市不是太遠的地方,就是托缽方便。午餐是十
一點半以前吃的,不能過十二點,過十二點就要破齋了。齋就是日中一食,這是佛的規矩
。不能過中,中就是十二點,要在十二點以前飯吃完,缽洗乾淨。這個時候是釋迦牟尼佛
教學的時候。
  講經教學,同學們修學複講,或者是村莊裡面、都市裡面有這個法緣,有人請你去講
經。這些弟子們誰有緣誰就去,這是回報齋主,就是信徒。信徒們對於出家人財供養,供
養一缽飯,他所需要的;衣服破了,供養一件衣服;生病的,供養他醫藥。那出家人,出
家人供養佛法,講經教學,幫助他入門,幫助他對正法的了解,幫助他們修行,所以是法
布施。出家人對在家人法布施,在家人對出家人財布施。很有秩序,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
,這些人都是善人,為什麼?他們持戒,他修定。定,不在形式,在沒有妄念、沒有妄想
、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定。起心動念,定就沒有了,分別執著那就造
業了。
  所以這個地方經裡頭教給我們,外面你看這些出家人、修行人遲緩,幹什麼都是慢慢
的,不慌不張,可是裡面不然,「內獨駛急」。「駛急」,註解裡頭說,「駛者疾速」,
快,「急者緊急、急速」。那是什麼?求道心切。老師昨天講的,有沒有聽明白,有沒有
落實在生活上,那叫真修行。聽到佛法,而佛法跟自己的生活不相干,跟自己的事業不相
干,跟自己待人接物都不相干,那不叫白學了!學了真管用,你真用上,法喜充滿,真快
樂!所以無論是講經、是修觀,還是修定,甚至於背誦經典,研究討論,這些課程大概都
是在下午,托缽之後。把這些餐具都洗乾淨,都放好了,這時課程就開始了。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次第,首先講阿含,小乘,也就是我們今天
所講的辦小學。小學多久?十二年,扎根教育,我們今天小學六年,佛陀的小學十二年。
我們的中學六年,佛陀的中學八年,講方等。再提升,大學。現在的大學教育,本科三年
、四年,一般都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的本科二十二年。最後八年那是研究院。大學,學
生稱菩薩;中學,學生稱阿羅漢、稱辟支佛。小學畢業就證阿羅漢果,大學是菩薩,從大
學提升到研究所,就成佛,或者我們稱他法身菩薩,那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
你要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了,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宗教?他跟一般宗教不一樣,他是教學,
他是學校。依照佛的教誨,這就是經律論這些典籍,修正我們自己起心動念,這意業的行
為,心理行為;修正我們的言語、議論;修正我們身體的動作,一舉一動合乎規矩。
  最重要的是心清淨,我們的經題,上半段是講的果報,下半段講修行,先說果,後說
因,這是佛法常見的。為什麼說果?你喜歡,然後就告訴你,你想得這個果,你應該怎麼
修。《無量壽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果報。大乘是智慧,圓滿的智
慧;無量壽是德行,最究竟最圓滿的德行,無量壽,誰不歡喜?你要不要智慧?你要不要
福報?真正的福報是無量壽;莊嚴是一切都美好,一切都稱心如意。學佛有什麼好處?好
處就在這裡,經題上就表現出來。
  怎麼修法?「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是佛教的小學,重視清淨心;平等是大
乘,方等、般若,是大定;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成佛了。我們也可這樣看法,清
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這三個學位。怎麼樣才拿到這個學位?清淨心拿到阿
羅漢的學位,平等心拿到菩薩的學位,大徹大悟拿到佛的學位。這是佛教三個學位的名稱
,人人都可以拿到,人人都應該拿到。要用什麼方法?那這段經文很重要,這個裡頭六句
,二十四個字,這很重要。
  我們看念老教導我們的,「外若遲緩,內獨駛急」這兩句,「指其表現於外者,寬緩
安閑,渾若無事」。你看他多自在,這是外面。中國《論語》裡頭記載,孔夫子,學生對
老師的讚歎,是實在的,不是假的,孔子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你看他,你
能看出他溫良恭儉讓。跟這一句對照起來看,表現於外面的,夫子是溫和、善良;你看這
裡,寬緩安閑,渾若無事,若無其事,悠閒自在。夫子講得更具體,溫和、善良、恭敬,
對人對事對物你看到他恭敬,節儉、謙讓,謙虛,樣樣都能讓人。讓是不爭,爭不好。
  外國人,我早年在美國,看到信徒家裡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父母都教小孩要競爭,不
能落在別人後面。所以,小孩從小壓力就很大,父母希望他成績好,希望他樣樣都比別的
同學強,這個教育不好。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小孩教忍讓,從小就要教;忍讓再向上提
升,謙讓,謙虛、謙讓;再提升,禮讓。從小讓到底,沒有跟人爭的,所以這個社會哪來
的鬥爭?哪裡來的戰爭?不可能。現在鬥爭、戰爭到處都發生,處處都是戰場,怎麼得了
!人活在這個世間,爭,競爭,多苦,多辛苦!爭到又怕丟掉,所以爭也苦,不爭也苦。
  老祖宗不是這樣教給我們的,儒跟道都沒有講競爭,佛也沒有講競爭。如何能在一生
生活當中過得安閒無事?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安然無事就得到了。生活所需很少,真正
學佛,生活簡單,一天吃一餐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看到他老人家一
天吃一餐。他告訴我,他從三十歲的時候學佛,一年多他就學日中一食,所以日中一食他
幾十年,吃得很少。工作量是普通人五個人的工作量,也就是說,他一個人所幹的事情是
五個人幹的,他全包了,沒有助手。
  一餐行嗎?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我三十一歲,三十三歲出家,我那個時候吃兩餐,晚
上這餐斷掉了,沒出家之前就斷掉了。所以,從兩餐進入到一餐不難,我吃兩餐吃了有二
、三年,我就吃一餐,學李老師。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得多,他山東人,喜歡麵食,告訴
我,學佛的人一天一餐、兩餐,麵食營養比稻米高,他勸我吃麵食。我每天,小饅頭要吃
三個,一塊錢一個,一餐飯要三塊錢,老師只要兩個,他一餐飯兩塊錢,台灣錢。台灣錢
,美金一塊錢換台灣錢好像那個時候三十四塊。你就想想,老師一餐飯只要兩塊錢,一個
月六十塊錢,六十塊錢大概只有美金一塊半。你說他自不自在,生活太簡單、太容易了,
滿心的歡喜。我一個月伙食要九十塊錢,他六十塊錢解決了,這我趕不上他。我是吃到第
八個月我才告訴他,老師問我,身體怎麼樣?我說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做下去,一
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你妄念多,希望得到的很多,那很苦,統統放下,一點點我
們生活就能夠很正常的活下去,好!
==
依照佛的教誨,這就是經律論這些典籍,修正我們自己起心動念,這意業的行為,心理行
為;修正我們的言語、議論;修正我們身體的動作,一舉一動合乎規矩。
《無量壽經》中說:「於此經中,生導師想。」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02 17:24: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02 18:18:00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11-02 18: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11-03 13:19: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