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說十善業道經79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29 16:45:37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七十九集)  2000/9/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4-0079
  請掀開經本:《十善業道經》第十二面,經文第四行看起: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六度裡面,這是第二「持戒波羅蜜」。『不與取』,這是盜戒;能夠離不與取,也就
是持戒布施。這一條就是持戒布施,前面是不殺生布施,這是持戒布施。布施決定得福報
。這個地方講的「財寶」是通三世的果報。財布施得財富,財也算是寶;法布施得聰明智
慧,聰明智慧是法寶;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定知道大家會把健康長壽視為第一寶
,所以財寶通三種因果。常行布施的人,他要是不離惡業;也就是還造十惡業,他也歡喜
布施,他得不得福報?得福報。他的福報在哪裡享受?在三惡道享受;就是沒有離貪瞋痴
,他墮在畜生道裡面,畜生道有福。
  我們現在看很多人養的寵物,你看牠多有福報!一個家庭養個寵物,那是一家人的寶
貝,沒有一個不歡喜牠,沒有一個不關懷牠,牠那個福報是前生修布施。如果這個寵物很
聰明,牠還有法布施;如果牠健康長壽,牠還有無畏布施。所以你仔細去觀察,你觀察人
家飼養的寵物,你就曉得很多過去生中三種布施都有,但是沒有離開貪瞋痴,得這個果報
。如果福報大的,他就變成羅剎,變成阿修羅,福報大的;阿修羅是畜生當中的領袖,餓
鬼當中的鬼王,會得這樣的福報。但是我們知道,這種福報享完之後,他的惡業現前,那
就真的是苦報了。由此可知,如果不修十善業,所修一切福都不真實;唯有修十善,依十
善再去修布施、持戒六度萬行,這個福報才是真實的,最低限度都是享人天的福報。
  可是諸位要知道,人天福報還不是究竟。我們看看過去,過去有,現在沒有這麼大福
報的人。前清康熙、乾隆,他那個福報生生世世修,不知道修了多少世,累積成為人間的
帝王,福報修得來的。他們決定是三種福報統統修,所以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康
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做了四年太上皇,他要不修這三種福報,他
的福從哪兒來的?固然這兩位皇帝都是英主,英明的帝王,確實為國家民族與人民做了不
少的好事,有沒有過失?還是有。為了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文字獄,就殺了多少念書人,
這就造業。福報享盡了,他還有餘福,餘福再享得差不多了,罪報就現前了。
  所以,六道裡面的果報,總不是究竟的,聰明人決定要超越六道。即使發願要到六道
救度這些苦難的眾生,一定要能乘願再來。為什麼?乘願再來,他是願力身,他不是業報
身;乘願再來的人,決定不造業。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他是累積修福慧而來的,
還是真正乘願而來的。如果還有惡念、還有愛憎,他不是乘願再來的;乘願再來的人,情
轉變成智慧了,所以說決定沒有感情起作用。他處事待人接物是真實智慧,決定不是感情
;還有情,這是業報身,隨業流轉。佛家法相宗的「轉識成智」,「識」就是情識。所以
說轉八識成四智,四智菩提,這是乘願再來人;沒有能夠把心心所轉變成四智菩提,他是
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福報再大,做到摩醯首羅天王,福享盡了,還要往下墮落;換句話說
,決定逃不出輪迴。
  所以我們冷靜的觀察,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比不上須陀洹;須陀洹雖然天上人間
七次往來,決定脫離六道輪迴,諸天天王沒有辦法超越輪迴。我們修行在哪裡修?六根接
觸六塵境界裡面,如何把情識轉變成菩提,四智菩提轉阿賴耶為大圓鏡。「大圓鏡」是什
麼意思?就是我們現在把佛陀的教誨總結成這十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
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大圓鏡。真誠心包太虛、遍法
界,清淨心包太虛、周法界,乃至於自在包太虛、周法界,隨緣也是包太虛、周法界,這
是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個「
智」的量都是包太虛、周法界。
  我們在什麼地方轉?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做一個大轉變,決定不起自私
自利;順境決定不起貪愛,逆境決定不起瞋恚,我們就止於至善。與一切眾生接觸,起心
動念無不是善,決定跟十善業相應,果報是稱性的,所以『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稱性
的財寶什麼人能夠侵犯,什麼人能夠奪取?人家要來要,都給他了,這裡去了,那裡就來
了,永遠不會斷掉,所以說愈施愈多。
  我們看到現在這個世間,眾生生活得這麼苦,文化水平一天比一天低落。物質生活的
艱苦,不懂得財布施;文化水平的降落,不懂得法布施。我們每看一本書,翻到後頭「版
權所有,翻印必究」,不肯法布施,他怎麼會長聰明智慧?念念總是計算別人,貪圖小利
,健康長壽的果報得不到,沒有了。我們細細觀察這個社會,都在造業,不知道修福,認
為造業是自己聰明,自己比別人高明,造作這些惡業得來這些福報。他不曉得那個福報是
他命裡有的,命裡有的福報,比他現在所享受、所得來的大很多很多!因為他造罪業已經
打了折扣,打折扣,他還享這麼大的福,你就想想,如果不打折扣的時候,他的福報有多
大!
  過去世間聖賢人多,修學的環境好,家裡面有老人給你做榜樣,社會上有許多學者給
你做榜樣。中國古籍,不要說多,清朝末年以前,哪一個文學作品後面有「版權所有,翻
印必究」的?沒有。你們所看到的都是「歡迎流通,功德無量」,都是勸你去流通,沒有
禁止的。「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到民國初年才有,民國這個時代人苦、可憐,不懂得修
福。民國以來,我們所看到這個社會上的一些大富長者、豪門貴族,都是過去在那些帝王
時代修的福,現在來享受。我們這一生真的是有幸遇到佛法,所以才能看得出來,這個世
間因緣果報,我們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於是我們自己知道應該怎麼作法。
  這一句是離偷盜,得的福報是『最勝無比,悉能備集』,這兩句話是你得到的是最勝
無比的福德。不僅如此,後面這兩句『悉能備集,諸佛法藏』,福慧兩種福報,你都得到
了,這個果報真正是無比的殊勝。智慧,這是法布施所得來的;真有施心,著作決定不可
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個字樣,這些他得的福,非常非常有限。佛門裡面,現在
有一些大德也是粗心大意,疏忽了這樁事情,自己的著作也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把自己的法緣斷掉了,違背了自己的誓願;誓願天天還掛在口皮上念:眾生無邊誓願度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你度什麼眾生?違背自己的誓願,你度的眾生是有條件的。
你拿錢來買我的書,變成什麼?變成商品生意買賣了,哪裡有法緣?這樣的心態念佛不能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麼小氣的人。
  我們自己學佛有一點心得,寫出來供養大眾,恨不得多印一些贈送給別人。自己沒有
能力印,別人印不是更好嗎?我更省事。不准別人印,一定要自己印來賣錢,成什麼話!
這樣的心態念佛不能往生,世間一個慈善的人,尚且不這麼作法。我們中國古時候教學,
好的東西都是想盡方法流通。我們平常很容易看到的是這些大夫,他們有一些一般的救急
的處方,都印成小冊子,也是「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從來沒有看到這些善書後面,限
制別人翻印,沒有見過。中國人過去沒有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從外國傳來的。
  外國人自古以來接受的教育,是功利主義的教育,他要保護自己,唯恐別人侵佔自己
的權益,所以法律上訂了很多。中國人自古以來受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是希望一切眾生各
個都能作聖作賢。佛法的教育是希望一切眾生早成佛道,怎麼可能有限制?這是我們最低
限度要覺悟的。往年我在此地,演培法師問我:「怎麼樣能夠做到法緣殊勝?」我告訴他
:「布施。無條件的布施,無私的布施,你的法緣自然就殊勝。自己只要認真落實佛陀的
教誨,依教奉行,法緣是自然殊勝。」
  我講經弘法四十一年,從來沒有說是拉一個信徒來聽,沒有過;我也從來不去撒廣告
,這是李老師教導我的,講得非常有道理,我懂。他說:「你在外面去講經,你打了很多
廣告,招來很多聽眾。頭一天不錯,大家上了當,被你騙來了;這一聽,聽到你講得不怎
麼樣,明天人就少了一半,後天又少了,你不就洩氣了?你自己信心就沒有了。」這很有
道理。不撒廣告,我頭一天講經三個人聽,第二天講經四個人聽,第三天講經五個人聽,
你的聽眾天天在增長,增長把我們的氣就鼓起來了,這是李老師教導我的。所以決定不可
以搞廣告,搞廣告,你頂多是講一次,你不能講第二次,講第二次、第三次,你聽眾會逐
漸下降;除非你真的講得好,真的講得好也不搞這一套。
  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佛教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絕不拉聽眾
,聽眾是自己仰慕而來的。他有真誠心,這就是印祖講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他
真能得利益;拉得來的,感情或者不得已勉強來的,沒有恭敬心,不得利益。這真正是過
來人才懂得,才把這個道理傳給我們。到處去招攬信徒的,這都是外國人的思想,不是我
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29 17:32:00
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6-11-30 01:52: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