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不思議智者,佛之智慧深廣而不可思議,故云不思議智」)
祖宗的教誨是經典,家譜是歷史,歷史重要,懂得歷史,知道感恩,使命感是從這個
地方出來的。中國的歷史完整,從漢朝,司馬遷寫的第一部《史記》,《史記》是通史,
往後每個朝代都有斷代史,那一個朝代的,從漢一直到前清,這叫正統。中國自古以來,
對於社會,特別注重下一代,要好好教他,教什麼?經、史,還有餘力可以學文學,如果
沒有餘力,文學可以不學。經、史能幫助你個人修身,一生幸福快樂,幫助你家庭和睦,
家和萬事興,幫助你事業成長,幫助社會安定,幫助世界和平。經是理論,是教誨;史,
過去那些人,怎樣用經來經營自己一生,從來到這個世間到離開,回歸自性,大圓滿!佛
是聖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不再懷疑了,沒有理由懷疑。自己所編的那些理由都
不能成立了,經史可以作證,所以我們要相信。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的人你找到目標了
,渡河你找到船了。所以看到經上所說的,完全是自性流露的。佛有,佛沒有障礙,顯示
出來了,佛的智慧不是在記憶裡頭。佛的智慧,你不問,他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你
問他就答覆,智慧就被我們看見了,被我們發覺了。所以每一部經都是弟子們問出來的。
你不問,佛不說,佛沒話說,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眼見色,見得清楚,耳聞聲,聽
得清楚,六根起的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他不落印象。我們說一句俗話說,他
不放在心上,他心清淨,他心平等,他心無有一物。我們看到的放在心上,聽到的放在心
上,接觸到的都放在心上。這個心是妄心,都變成煩惱,都變成習氣,把真心一層一層的
蓋覆住了,透不出來了。我們要學佛,從哪裡學?要像佛一樣,見色、聞聲、接觸境界不
放在心上。心上,現在我們明白了,只放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教給我們的。這句
佛號這是密碼,我們拿到這個密碼了,鍥而不捨,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放鬆,決定得生淨
土。生淨土等於成佛,佛的這五種智慧就現前。怎麼會那麼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
,不是我們自己證得的,是佛加持的,只要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能得到這個加持。這一得
到加持,人就得大自在。那就是阿彌陀佛一帶一路,習主席的一帶一路是地球,阿彌陀佛
一帶一路是整個宇宙,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你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哪裡都有同胞
,哪裡都有同學,值得去的,好地方,所以念念要想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這部經好,最好是能把它念背,念得很熟,能背誦,為什麼?起心動念都是《無量壽
經》,起心動念都是極樂世界,你決定得生,道理在此地。學習最好年齡愈小愈好,十五
歲到二十歲。大乘經裡頭,主要的經典都可以背誦。古大德有很多的榜樣,我們看到了。
念佛往生是不思議智所立的,不能懷疑。如果是「疑是故,名不了不思議智」。我們
迷了,我們對於不思議智有懷疑,所以念佛往生的心不夠堅定,它障礙我們往生。這五種
智慧如果你們不明瞭,都會產生障礙,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此地。那到
底怎麼辦?方法有,我們肯不肯相信?方法是什麼?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無量壽經》
念滿一千遍,你就相信了。一千遍還不行,兩千遍;兩千遍不行,三千遍。古大德,現在
也有少數同學,讀了一千遍,小悟,真有悟處。讀兩千遍了,讓他再講一遍,比第一遍有
深度,意思廣。念三千遍就有可能大徹大悟。不能徹悟,也是大大的悟處。這才能什麼?
不疑。好!無量功德。不懷疑,你把這一關突破了,往生可靠,靠得住了,你往生的信心
具足了。不能讀經,就一句佛號,行。就這一句佛號,時時刻刻,無論在什麼地方,心裡
頭的佛號不斷,口裡佛號沒有關係,心裡的佛號不斷。時間念久了,不念自念,習慣,他
有念佛的習慣,就像一般人有打妄想的習慣,他是不是有意去打妄想?他無意,他並不想
打妄想,可是妄念就很多,習慣了,能夠把妄想換成阿彌陀佛佛號,好!這方法妙絕了。
我相信養成這個習慣,三年就成功了。凡事起頭難,起頭難不怕它,忘掉了叫失念,念佛
這個念頭失掉了,失念,忘掉了,一想起來馬上就接上。慢慢的失念的時間愈來愈短,正
念的時間愈來愈長。念到最後,從早到晚,一次失念都沒有,恭喜你,你念佛成功了。你
要是把這個念佛功德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
此地都是勸我們不能懷疑。不思議智,念佛是不思議智之所立,所以不能夠不相信。
下面,「不可稱智者,謂佛之智慧,眾多無量而稱說不能盡。故名不可稱智。念佛往生,
為不可稱智所成。疑是故,名不了不可稱智。大乘廣智者,於諸法門知之窮盡,故名大乘
廣智」。大乘是指佛法,佛法裡頭最殊勝的。這個智慧開了,大乘教完全通達了。開了,
菩薩成佛了。佛有大乘廣智,菩薩沒有,菩薩通一個宗,通一個派,學派,跟佛不一樣。
佛是學過的、沒有學過的全通了,成佛之道他全知道,成佛之道有多少?無量無邊,不止
八萬四千法門,是無量法門,全通了。這是無明煩惱習氣斷盡了,從等覺到妙覺位,證得
究竟圓滿的佛身,圓滿的回歸自性,這個智慧就現前。
「念佛往生為大乘廣智之所感,疑是故,名不了」,你對它懷疑,你不了解「大乘廣
智」。最後,「無等無倫最上勝智者,位分高出,名無等無倫」,倫是同類,沒有人跟他
相同的,這是最上殊勝的智慧。「今此念佛往生,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所發。疑是故,云
不了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上之三說互相發揮,《淨影疏》簡述其要;《宗要》廣演其義;
《會疏》會歸淨宗」。念老把這三個參考資料,都把它抄在此地,讓我們讀他這一部註解
,可以說把經裡面所說的,論裡頭所說的,祖師所說的,統統都會集在這註解裡頭,這個
註解好!
我們再看下面。「經云:以疑惑心」,用疑惑心的人,為什麼會有懷疑?不能信,不
明瞭佛的智慧。他不能信,所以生疑,這是很大的障礙,這是根本煩惱。佛說根本煩惱有
五個,貪、瞋、痴、傲慢、懷疑,懷疑專門對聖教說的,聖教裡頭特別對大乘說的,大乘
裡頭特別對淨宗說的。淨宗只要不疑,你就有分;你疑惑,對你就沒分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一者不信不思議智,故疑但念阿彌陀佛,未必得生極樂。不
知不思議智有大威力,非思量所能及。一切萬法無非自力他力,自攝他攝,千變萬化,無
量無邊」。這幾句話重要。我們生在這個地球上,佛經裡面稱的娑婆世界,四大部洲,南
贍部洲就指這個地球,分分秒秒地球上發生多少事故。一切萬法發生在地球上,無非是自
力他力。自己起心動念是自力。我們沒有起心動念,眾生起心動念,這裡頭還有佛力加持
。我們中國人能想透,有祖宗的力量保佑,有三寶加持,儒家的聖賢,道家的聖賢,中國
人能理解,他們加持。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聖賢、祖宗加持,我們把它排斥掉了
。怎麼排斥的?懷疑,不相信。想加持,加持不上。這個怪我們自己,怪我們自己善根、
福德不夠,在這一生當中,沒有真正接觸過高人,沒有人指點,沒有人把這些事情講給我
們聽,我們完全憑自己的猜測,憑自己的知見來做判斷。所以老師重要。老師可遇不可求
,到哪裡去找?
我要不遇到這三個老師,我知道,我四十五歲那一年就走了,四十五歲還是迷惑顛倒
,到哪裡去?頂多人天兩道,不墮三惡道算不錯了。但是人天兩道又來做人了,投胎又來
做人。第二個四十五年到今年圓滿,我會變成什麼樣子?接觸現在這個社會,能不被污染
嗎?能不走彎路嗎?不可能。第二個還算不錯了,這四十五年的時候,完全接觸大乘佛法
,依賴這個功德壽命延長。延長到今年還沒走,又到世間來了,來幹什麼?我心裡想的,
前面四十五年,大乘佛法沒人講經了,我發心講經,到處講,講到現在真的老了,體力跟
從前比,不要說多,二、三年前就差很遠,但是現在有個使命,漢學院,還有校長跟王子
在此地,提倡的宗教學院,好事情,這兩樁事情,確實能夠幫助世界,化解衝突,帶向安
定和諧,讓我在這個地方盡一點綿薄之力,把這個好事促成。往後的,是諸位同學,是你
們的事情,希望你們要發心,有使命感,這樁事情才能做好。一定要從格物致知,誠意正
心,從這入門,少一個你都不能成就,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把這個念下去,這念完。「自攝他攝,千變萬化,無量無邊。安得以凡夫有礙之
情識,疑彼如來無礙之妙法。豈知一面之鏡,能現萬像。千年積薪,一火燒盡。故至心一
念稱名,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十念必生又何足異」。後頭這一句很重要。一聲佛號,
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要怎麼念?真誠心念,念這句佛號沒有懷疑,沒有退轉,全心全
力求佛加持,跟佛是一個心,一個方向,一個道路,就得佛的加持,一點都沒錯,所以十
念必生。希望我們決定不錯過這一生,無比殊勝的緣分真得到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就這一句佛號,時時刻刻,無論在什麼地方,心裡頭的佛號不斷,
口裡佛號沒有關係,心裡的佛號不斷。時間念久了,不念自念,習慣,他有念佛的習慣,
就像一般人有打妄想的習慣,他是不是有意去打妄想?他無意,他並不想打妄想,可是妄
念就很多,習慣了,能夠把妄想換成阿彌陀佛佛號,好!這方法妙絕了。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