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疏【勒那三藏說七種禮。今加為十。】)
第五種:
疏【起用禮。雖無能所。普運身心。如影普遍。禮不可禮。】
『起用』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日常生活的禮節。人與人往來,禮節是第一個要緊的
大事,特別是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講求現代化。非常可惜,我們國家從建國以來到今天
,沒有制禮作樂,所以今天社會的動亂不是沒有根源。這是個亂世,非常可悲,大家把這
個事情忽略掉了,所以將來歷史上寫這個時代是亂世。為什麼?禮樂沒有了。諸位念中國
的歷史,在台灣許多書局出版的二十五史,你們翻開來看看,每個朝代它的政權建立,最
長五年一定制禮作樂。禮樂頒布,全國人民就有個規則可以遵守。我們國家建國以來,除
了軍隊,軍隊有軍禮,其他的都沒有,婚喪喜慶你喜歡用什麼禮就用什麼禮。你看在中國
這個社會上,有用外國禮,有用清朝時候禮,這是大亂,不統一。
古時候,禮有禮服,你看他穿什麼服裝就知道他是什麼身分,誰應該先向誰行禮,這
身分清清楚楚,所以這個衣服叫章服。繡的花紋,花紋是代表身分的,士農工商穿著的衣
服不一樣;朝廷命官品級不一樣,服裝上繡的花紋不一樣;做皇帝,你看看穿的龍袍,親
王也是穿龍袍,滿清的貝勒也穿龍袍。分別在哪裡?龍的爪不同,皇帝穿的龍袍是五個爪
,親王是四個爪,貝勒是三個爪,就在那裡分,你一看就曉得他是什麼身分。禮服,這是
便於行禮。現在幸虧有電視,總統天天上電視,人家認識,否則要在從前的話,總統出來
也穿個西裝,我們老百姓也穿西裝,誰知道你是總統?誰對你行禮,對你致敬?軍人戴的
有階級,一看就看出來了。所以在未來的歷史寫今天這一段,要照傳統的寫法,我們這個
時代是亂世,這麼多年禮樂都疏忽掉了。禮樂是治國的大根大本,非常重要,所以叫日常
生活。第六:
疏【內觀禮。但禮身內法身真佛。不向外求。】
這個禮是觀想禮,專門是修行人用的。這個修行人之禮,多半著重在本尊。像我們修
淨土法門,我們的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禮的對象是阿彌陀佛,行住坐臥都觀想
我們在蓮花當中禮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受我們的禮拜。觀想彌陀,或者觀想西方三聖,
在那裡靜坐也在那裡拜佛。這是屬於觀想,所以『不向外求』。第七:
疏【實相禮。若內若外。同一實相。】
『實相』就是我們常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真相徹底覺悟了,那就是禮
。這個禮,不但身體裡面沒有動作,心裡面念頭都不生。前面『內觀禮』,心裡有念頭,
『實相禮』,念頭都沒有了,跟虛空法界一切萬物融合成一體,這是實相。就是禪宗裡面
明心見性的境界,淨土宗裡面理一心不亂的境界,這個境界在十種禮裡面叫做實相禮。第
八:
疏【大悲禮。隨一一禮。普代眾生。】
這是大慈大悲,一切眾生迷失了真性,輕慢了聖賢,這是經上常講可憐憫者。原因在
哪裡?他的業障深重。菩薩大慈大悲天天拜十方佛,代一切眾生拜,一切眾生是不是能真
得到效果則不問。菩薩有一分真誠的心,得不到我也拜,得到當然更好,得不到也代你拜
,已經盡心盡力了。雖然不能代多數,少數人見到菩薩這樣真誠,代我們禮佛,看到之後
自然會感動,自然會回頭。這在佛法教學裡面叫身教,以身作則。所以佛門道場當中,像
朝暮課誦,一切法會做到清淨莊嚴,目的在哪裡?目的都是為了代一切眾生懺悔,讓不學
佛的人看到心裡受到感動,他能夠回頭,那效果就收到了。第九:
疏【總攝禮。攝前六門以為一觀。】
把第三到第八,一一禮拜當中,這六條的精神統統具足。不必一樣一樣,在一拜當中
統統具足,這叫『總攝』。「恭敬、無相、起用、內觀、實相、大悲」,全都有了,一禮
一切禮,就是這個意思。第十:
疏【無盡禮。入帝網境。若佛若禮。重重無盡。】
這是把心量拓開。『帝網』,「帝」是指忉利天,就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稱玉皇大
帝,大概也就是基督教、天主教講的上帝。佛告訴我們,帝釋天宮殿裡面有羅網,這羅網
非常莊嚴,羅網交叉地方都繫有寶珠,珠很明亮,光光互射,就像這種情形。羅網在台灣
我好像沒有見到,在日本有,日本很多大的寺廟裡面有羅網,多半是用銅絲編織的。因為
宮殿梁柱雕梁畫棟,都是高度的藝術品,羅網是保護的作用,怕小鳥去做窩,把這個藝術
品破壞了;另外是怕別人去摸、去接觸,所以用銅網把它罩起來,一般人只可以看,不可
以接觸它,保護藝術品。忉利天主的宮殿的羅網當然比我們人間更美,所以用這個來做比
喻。寶珠的光彼此互相照,顯示出無盡的景觀。用它來做比喻,佛無盡,我們的禮也是無
盡,就是『重重無盡』的意思,這是顯示出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我這一禮統統都達
到了,這是『無盡禮』。當然這一禮,前面的七種決定都在其中。
這一段簡單跟諸位報告一下,我們曉得佛門講的十種禮的意義,其他的大家看看就可
以了,意思都已經說過。
今天聽說有不少同修要發心皈依,那麼我們經文今晚就講到此地,這是一個段落,剩
下來的時間我把三皈跟諸位略略的說一說。發心求授三皈,當然你對於佛法已經有了相當
的認識、相當的了解,你才發心來學習。好像我要報名入學,我要正式做三寶的學生,我
想認真修學佛法,接受三寶的教誨,這才發心。假如對於佛教沒搞清楚、沒搞明白,你就
要求皈依,那是盲目的、迷信的,那就弄錯了。甚至於還有帶著小朋友的,小朋友很小,
抱在懷裡的,也要來皈依,他懂得什麼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他懂得從哪裡回頭?
還有一種,家親眷屬已經過世了,要代他求授皈依。你想想看,這叫莫名其妙。所以,皈
依真實的意義要搞清楚。
皈是回歸,就是我們一般講回頭,依是依靠。我們一般人在這一生當中,確實人生像
個大海,常講苦海無邊,六道真正是苦海,確實是無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皈就是回
頭,回頭一定要找個依靠,因為我們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超越苦海,要依靠一個真正靠得
住的人物,來幫助我們渡過這個苦海,我們要找這樣的依靠。佛告訴我們,真實的依靠就
是三寶。寶是比喻,寶是人把它看作極為貴重的,佛說這三樣東西可以幫助你渡過苦海,
這三樣東西是真實之寶。世間的這些寶只給你帶來財富,不能幫你了生死、出三界,不能
幫助你超越苦海,唯有這三樣東西可以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這叫做三寶。
三寶是什麼?經論上的名稱叫佛、法、僧,但是我們對於佛法僧這個三寶,一向就是
含糊籠統,認識不清楚。你要皈依,你能得到受用嗎?得不到受用。皈依佛,這佛像,所
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依靠它能行嗎?依靠法,這經典,一把火就燒得乾乾淨淨,
也靠不住。依靠僧,這出家人,出家人自己煩惱還沒有斷,自己生死還沒有了,他有什麼
能力幫助我們?佛教我們皈依的三寶不是這三樣東西,什麼三寶?叫自性三寶,那就真正
靠得住。
佛是覺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覺。這個說法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禪宗六祖惠能大
師就說得很清楚。你們諸位看《壇經》,《壇經》裡面六祖給人授皈依,他不叫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他不用這個。在我想像,在那個時候恐怕就有人迷惑,會有人誤會,所
以他不用這個名詞。他用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用這三個字,然後再加以說明,佛
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他給我們這樣一解釋,我們就很清楚,就不至於迷惑,不
至於搞錯了,依錯了那就壞了。回歸從哪裡歸?從迷惑顛倒回歸,依自性覺,覺而不迷,
叫做皈依佛。也就是說我們從今而後,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覺而不迷,你就真的皈依
佛了。絕對不是說拿個皈依證,「我已經皈依了」,那就大錯特錯。你那是假的,有名無
實,不管用的,那個皈依證誰都不承認的,這個要曉得。你自己真正回頭,那是真正皈依
。所以要曉得,從迷惑回頭,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
第二,法是正知正見,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法。我
們對宇宙、對人生,我們想的、看的都錯了,想錯了、看錯了。看錯了,見解錯誤、思想
錯誤,我們從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思想見解,這叫皈依法。所以皈依法
是正而不邪。我們從前知見邪了,邪知邪見,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
,這不能搞錯。第三,皈依淨,僧是清淨的意思,清淨心。我們現在的心,心地污染了,
心不清淨,心污染,精神污染,思想見解統統都污染了。我們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恢復
我們的清淨心,這叫皈依僧。所以覺、正、淨是我們真正的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
處。
你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小孩沒有辦法皈依,他不懂。人已經死了,他不能皈依,他
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不是說在佛菩薩面前把三皈依念一念,發個皈依證,這就很有功德
了,佛菩薩會保佑他。那是你自己打妄想,沒這回事情,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傳授三
皈是你真正對佛法明瞭了,對佛法清楚了,真正發願想學。想學從哪裡學起?我在此地代
表僧團把佛法修學的綱領傳授給你,這叫傳授三皈。從今之後你就依覺正淨,這就是三寶
弟子,這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是這麼回事情。
覺正淨的標準在什麼地方?我們不知道標準,到底我有沒有覺?我有沒有正?有沒有
淨?所以標準要曉得。標準在經論之中,經論很多,我們學哪個宗派就依哪個宗派的經論
,那就一定不錯。宗派雖然不同、經典不同、法門不同,覺正淨相同;那就是說,方法不
一樣,我們的目標、目的地完全相同。覺正淨圓滿,就成佛了。覺正淨沒有圓滿,我向著
這條路走,你就是菩薩;菩薩是正在修學,沒有圓滿,圓滿就叫成佛。所以覺正淨這個原
則、方向,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決定不能夠捨棄的,不能夠忘掉的。
淨土宗在覺正淨裡面特別著重於清淨心,其實覺正淨一個得到,三個同時得到。在眾
多法門裡面不一樣,禪宗從覺,他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三皈依裡頭他專門走第一個。
禪宗之外,教下,像天台宗、賢首宗、法相宗、三論宗,這些宗派是依照經典的教訓修正
我們的思想、見解,他從正門入。我們淨土宗跟密宗是專門修清淨心,尤其是淨土宗,淨
土宗用信願持名,目的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淨,就是清淨。我們心清淨了,思想見
解一定純正,一定是覺而不迷。所以一個得到了,那兩個同時都得到,這是修學最重要的
綱領,一定要知道。你要不曉得,你一定修得很雜、很亂,這個雜與亂,你費的時間很長
,用的精神很多,到後來什麼都得不到,那是非常的可惜。
淨宗的修學就是老實念佛,實在講,這個方法簡單、容易,只要有耐心,時間不必長
,三個月就見效果,但是你不肯幹就沒法子。你能在三個月當中,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三個月你就會覺察到,你的妄想少了,煩惱少了,心地清淨,智慧增長,成績馬上就看到
。智慧增長是什麼?處事待人接物比從前聰明,以前糊裡糊塗的搞不清楚,現在一看就明
瞭;做事情都有分寸,做得有條有理,這就是你智慧增長了。智慧怎麼增長?心地清淨。
你不肯學就沒法子,一面念佛還要一面摻雜許多亂七八糟東西,你的心不淨。念佛要淨念
相繼,你是雜念相繼,不管用!何況你雜念還斷斷續續的,是淨念嗎?沒有,相繼嗎?也
沒有,雜念斷斷續續,這樣念法念一輩子都沒有效果。所以一定要懂方法、要懂理論,我
們修學才能得到成績。淨宗的成績是無比的快速,你得到這個成績,你法喜充滿,你的信
心就更堅定了。所以不可以亂,不可以夾雜,覺明妙行菩薩說得非常有道理,說得非常好
,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
所以,大家皈依是皈依三寶,皈依佛法僧三寶,自性三寶。住持三寶,這是形相上的
,這個也很重要。所以我們要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目的在哪裡?住持三寶常常提醒我們,
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業障太重,沒有人提起就忘掉了,很容易忘掉。家裡面供一張佛像
,一看到佛像,我要覺而不迷,佛像提醒你;看到一本經書,我要正知正見;看到一位出
家人,我就想到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它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所以我們對三寶要供養、要
尊敬,道理在此地。決定不是皈依一個法師,將來的果報就墮阿鼻地獄,不皈依沒有事情
,一皈依就皈依到阿鼻地獄去了。所以我話講清楚了,我是叫你們皈依三寶的,我沒有叫
你皈依我。你們將來說「我皈依淨空法師」,你們墮阿鼻地獄,我不負責任,我講清楚了
,我這個責任卸掉了。
我在此地傳授給你,給你做證明,就好像世間一般入黨一樣。我不過是資深的老黨員
,你們在這裡宣誓,我在這裡監誓,你沒有入我的黨。你要是入監誓人的黨,這個黨馬上
分裂、分化了,分化在佛法講叫破和合僧。這位法師是我的皈依師,那個不是的,你就是
破壞僧團,你的心怎麼會清淨?有這個念頭起來,你所皈依的是迷上加迷、邪上加邪、染
上加染,你不墮地獄誰墮地獄?一定要曉得、要清楚。
不過世間人的分別執著心太重了,好像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抓住,就感覺到很空虛、
很飄渺。為了這個原因,我就介紹諸位你真正可以依靠的、真正可以靠得住的三寶。我們
皈依佛,落實在事相上,皈依阿彌陀佛就沒錯了。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為我們介紹,
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皈依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護念,一切諸佛都歡喜
,所以皈依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皈依法,我們皈依《無量壽經》,或者是我們皈依淨土
五經,我們依照五經的教訓去做,那你就真的皈依了。皈依僧,我跟諸位介紹三位,第一
位是觀世音菩薩,學他的大慈大悲。第二位是大勢至菩薩,學他的專修專弘;大勢至菩薩
從初發心到成佛,以至於教化一切眾生,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專精到了極處,
這是我們要學他的。第三位是普賢菩薩,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他清淨心包容之中
,以十大願王上上品往生。所以我們皈依僧,你就知道,我皈依的是觀音、勢至、普賢菩
薩,這不錯了,沒有問題了。
落實在這個三寶上,大家都是彌陀弟子。人家問你,「皈依了,你老師是誰?」「我
老師是阿彌陀佛。」這個沒話講,十方諸佛都歡喜、都承認。「你皈依誰?」「皈依淨空
法師。」麻煩就大了,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統統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弟子,
今天大眾在此地皈依,統統是皈依阿彌陀佛。
諸位都拿到皈依證了,我們皈依儀式簡單隆重,就在這個地方做。因為我們人多,我
們也不要禮拜,我們向佛三問訊就好。傳授三皈我不能坐在這兒,坐在這兒變成皈依我了
,我要站旁邊,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普賢菩薩都在此地。好,大家起立,我們先向佛
像三問訊,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看皈依證上的誓詞跟著我念,我們以真誠、清淨、
恭敬心在佛菩薩面前發願。從今天起,我們皈依三寶,依三寶的教誨來修行,這叫真正的
三皈,名實相符。所以儀式簡單隆重。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歸依佛陀,兩足中尊;歸依達摩
,離欲中尊;歸依僧伽,諸眾中尊。」好,一問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
日,乃至命存,歸依佛陀,兩足中尊;歸依達摩,離欲中尊;歸依僧伽,諸眾中尊。」好
,再問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歸依佛陀,兩足中尊;歸
依達摩,離欲中尊;歸依僧伽,諸眾中尊。」三問訊。
==
從今之後你就依覺正淨
淨土宗在覺正淨裡面特別著重於清淨心,其實覺正淨一個得到,三個同時得到
不可以亂,不可以夾雜,覺明妙行菩薩說得非常有道理,說得非常好,
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