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7(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1-25 15:46:27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倒數第三行,從經文看起:
  經【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
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
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從這一段看起。普賢菩薩的大願,第三願是『廣修供養』。在菩薩行門當中,我們常
常看到的,菩薩所修的是六度,六度裡面第一條就是布施。普賢菩薩這條也是菩薩所修的
布施,他不叫布施,而叫供養。通常供養我們是對長輩、對上,我們稱供養,對平輩、對
下都叫布施,這是有分別、有親疏、有遠近、有高下。普賢菩薩所修的一一法統統稱性,
性德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即使對在下位的眾生,菩薩布施的心跟供養如來無二
無別,我們等到底下經文當中就可以看到。所以這是以最真誠的心、最清淨的心、最平等
的心,修學菩薩所修的一切法門。但是不一樣的,菩薩法門把布施擺在第一,而普賢法門
裡面,是把禮敬、稱讚擺在前面,把布施供養擺在第三。這個非常明顯的,前面曾經跟諸
位報告過,十願是後後深於前前,後面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後面。後面包括前面,就是
供養裡面包括禮敬、稱讚,這是跟其他菩薩行門不相同的所在。
  供養(也就是布施)是度慳貪的。慳貪是三毒的根本,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煩惱
障礙了我們的自性,障礙了我們的德能。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的智慧、能力跟一切諸佛實在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差別。我們在《
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依報、正報的莊嚴,這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他自己本身
,以及他生活環境的美滿;依正莊嚴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我們身心與生活環境的美滿。實
在說沒有一絲毫的欠缺,這是我們本來統統都有的。為什麼我們現在活得這麼苦?為什麼
我們跟諸佛如來有這麼大的差別?原因究竟何在?就是被煩惱、妄想障礙住。所以佛說「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一語道破一切眾生不能證得佛果的原因,就是妄想,
就是執著。
  無始劫來的妄想變成了所知障,無始劫來的執著就變成了煩惱障,佛教我們修行,歸
根結柢就是把這二障去掉而已。煩惱障去掉,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所知障去掉,就明心見
性,見性成佛;換句話說,同佛受用,智慧、德能,一切享受跟佛是一樣的。由此可知,
我們無量劫來就被這兩樣東西所害。佛說我們迷惑,這個話怎麼說?被害了還不知道。被
這兩樣東西害了,還把這兩樣東西當作好人,一天到晚都不肯捨棄,那有什麼法子?這叫
愚痴,這叫迷惑顛倒。
  世尊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為我們說一切法,說法的目的何在?就是喚醒我們,讓我們認
識妄想執著的可怕,讓我們明白妄想執著對於我們的傷害,我們痛下決心把這兩樣東西放
下,就功德圓滿了。所以大乘經上我們常常聽到,也常看到,有所謂「佛不度眾生」,佛
確實不度眾生,佛只是把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來。肯不肯相信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放下
也是我們自己,實際上誰度誰?是自己度自己!肯相信的人有智慧,肯放下的人有福。所
以,菩薩行裡面,第一個科目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捨,就是放下。
  我們今天講到布施,只是捨一點錢財而已。其實錢財捨了沒有?沒捨,怎麼說沒捨?
因為聽說佛門裡面講「捨一得萬報」,所以你才肯捨。捨是什麼?利潤很高,捨一報萬。
如果說捨了沒有回報,我看你一文都不會捨,由此可知,菩薩行不容易。菩薩是真正覺悟
的人,徹底明白的人,他肯捨,他肯放下,決定不求回報,他心才清淨,才能把煩惱障、
所知障給布施掉,那才是如來所說的正法。
  布施有三大類,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在行願裡面,供養也有這三類,有財
供養、法供養,無畏雖然沒有說,當然含攝在其中,財供養裡面有,法供養裡面也有,含
攝在其中,我們應當知道怎樣修法。修布施供養,不但自己受大利益,自己是什麼利益?
自己把煩惱、妄想捨掉,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學,成就自己聞思修三慧。障礙沒有了,三學
三慧自然就現前,三學三慧是性德,這是自利。在利他方面來說,是興隆佛法,利益眾生

  佛法住在這個世間,今天佛法比不上其他宗教,原因在哪裡?佛法住在世間需要財富
,還需要人才,今天佛門裡面財富敵不過外道,沒有財富就不能把佛法普遍的推展、弘揚
。我們基金會成立到今年十年了,十年我們做的工作非常有限,問問我們基金會,統計我
們十年的收支,比起其他道場,微不足道。人家道場蓋個講堂都花一億多,我們十年印經
來做布施工作還達不到這個數字,你就曉得沒有財力就沒有辦法把正法發揚光大;沒有財
力,人才我們就請不到。許多工作需要專家來做,專家固然發心,發心這個事情不能長久
,因為人家要生活,要養家活口,他生活不能解決,他就不能全心全力來做這個工作。我
們經費有限,對於那些專家,我們很想聘請他,他也很樂意來從事於佛教的弘護工作,但
是為了家庭生活,不得不捨棄佛法。由此可知,布施是自利利他,是幫助佛菩薩光大佛法
,所以在菩薩行裡面列入第一條。
  布施的果報我們縱然不要,它也會來,為什麼?有因必定有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
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布施都得這三種殊勝的果報了,再要用恭敬心布施
,這就講到供養,果報更殊勝,果報確實倍倍增加。他是以虔誠恭敬心來修這三種布施,
一一行無不稱性,怎麼知道稱性?像前面所說的,這個地方也不例外,『所有盡法界虛空
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這是修布施的境界,你看多麼廣大。這些都不必細說,前面都講
過,跟前面完全相同。『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
種種菩薩海會圍遶』,這是他布施供養的境界;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
切諸佛菩薩都是我們供養的對象。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這是講的兩種業因。我們怎麼能夠做得
到?確實我們是凡夫,我們的心量窄小,不但我們的能力達不到,我們的心力也達不到。
起心動念都是是非人我,都是分別執著,哪有這麼大的心量?這是諸佛如來與大菩薩的境
界,我們也能夠沾到一點邊緣,也能夠相應少分,這是得力於普賢菩薩大願的加持。普賢
菩薩的願在哪裡?就在這本經上。讀了這本經才曉得,我們應當要以虛空法界作我們修行
的境界,把我們的心量拓開,像普賢菩薩一樣,這就是佛力加持。
  我們真有這個意念,真有這個願望,或者是你真有這個想法,普賢菩薩的願力就加上
了。你的願愈真愈切,普賢菩薩加持的力量你彷彿可以感受得到;如果你的願力沒有那麼
樣的堅強,搖擺不定,那麼菩薩加持的力量很不容易覺察出來。他加持力量的大小完全看
我們自己的願力,我們的願力真、願力切,加的力量很明顯。因為佛的願力再加上自己的
覺悟,就「起深信解」,對於諸佛如來的教誨我們生起深信心,能夠深入的去了解、明白
,把它變成我們現前的思想見解,「現前知見」就是我們現在的思想跟見解。這就是剛才
講,我們自己的願力。
  大家必須要曉得,這一切眾生,我們只說人,這個世間一切人,這一生到人道來,怎
麼來的?不是佛菩薩叫我們來的,也不是上帝讓我們來的,更不是閻羅王判入輪迴的,真
正的原因是業力牽引我們到這一道來的。唯識經論裡頭講得很清楚,業有兩大類,引業、
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去受生,當然到人、天兩道是善業,惡業就牽引你
到三惡道去了,這是引業。滿業是什麼?是講你到這一道之後,你的身體狀況以及你的生
活環境,那叫做滿業。有人身體健康長壽,一生享受富貴;有人身體欠佳,一生生活環境
非常困苦,這是屬於滿業。我們都到人道來,引業相同,滿業是每個人都不相同,是這麼
一回事情。換句話說,業力主宰了我們的命運,我們這一生修行,我們的道力要是敵不過
業力的話,那來生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那麼我們要問,什麼樣的道力可以叫我們不要輪迴?道是什麼?道是戒定慧,換句話
說,我們定慧的力量能夠把煩惱斷掉,行了,就超越輪迴。佛法裡面講得很好,我們的定
力能夠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就能證得小乘須陀洹果,但是還不能出三界。雖然不能出三
界,你得到了保證,因為見惑斷掉,在六道裡面三惡道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你決定不會
墮三惡道,你只有在人天兩道裡面去輪迴。假如將八十一品思惑也斷盡,那就恭喜你,你
就超越三界。
  這是原理,大小乘佛法任何宗派、任何法門,禪宗也好、教下也好,顯教也好、密教
也好,統統是這個原理,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都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一定要用定慧來
斷,你的定慧功力不夠,斷不了,那就沒有法子,你所修的就變成了福報,來生享福。來
生到哪一道享福不一定,要看你的引業把你引到哪一道,但是你不管到哪一道都有福報。
畜生道,你看外國人養的寵物,非常享福,比人的福報都大,主人伺候牠無微不至,福報
大,享福。鬼道裡面去了,去當鬼王,去作鬼神,你看拜他的人有多少!在台灣,這些鬼
神、鬼王很多,前生修的大福報,到餓鬼道裡面去享受。所以,你修的福不一定在人天,
看引業引到哪裡去,這統統都要知道。所以修行難,實在是太難太難!這才算是一個結果

  如果不能斷見思,見思不能全斷,至少也要把見惑斷掉,我們這一生修行才算是有成
就;沒有這個能力,換句話說,統統沒有成就。這個事是真難,怎麼知道?我們在座每位
同修,你們不是這一生才學佛。有人告訴我,「我學佛才不到一年」,不到一年是這一生
你看到的,你過去生中學佛,過去生還有過去生,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都學佛。現在怎麼
樣?自己心裡有數。為什麼生生世世學佛,還落到今天這個樣子?每一生學佛都沒有斷見
思煩惱,換句話說,一投胎再做人又要從頭來起,過去所修的忘得一乾二淨,這就知道難

  真知道難,這個人有救,因為佛法裡頭還有個特別法門,專門對我們這一類人來建立
的,那就是淨土帶業往生的法門。這個法門的好處在哪裡?不要斷煩惱,這就容易;要斷
煩惱是真難,不要斷煩惱,事情就好辦。但是它有三個條件,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淨
土必須要具備的三個條件。你要真信,你要真願,願力一定要強過業力,換句話說,我們
這一生來的時候是業力做主,將來走的時候是願力做主,而不是業力做主。這跟其他的法
門,剛才我跟你講了,是道力跟業力兩個比較。道力是定慧,道力強,超過業力,你這一
生證果,成就了,這個難,道力成就難。淨宗法門是願力,願力比道力就容易太多了。我
們有個非常強烈的願望,這個願望超過了自己的業力,你就決定得生。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在此
地再補充他老人家的話,再明白的告訴大家,願力有了,有一點點不行,不能往生,要有
非常強烈的信願,這個信願力超過業力,就必定得生。蕅益大師的意思是很清楚,怕諸位
初學的同修看錯了,以為有一點點信願就自以為行了,那是不可靠的,要有很深的信願。
普賢菩薩在此地講的「深信深解」就是強烈的願望,願力超過業力,這樣修行,一一行統
統稱性,功德無量無邊。
  下面這是略舉,我們拿什麼供養?其實諸佛菩薩的富貴我們比不上,我們無論拿什麼
東西供養諸佛菩薩,都比不上他現前所受用的。但是我們的供養是表心,我們盡心的供養
,這分真誠恭敬心;這點物質雖然很微薄,表我們的真誠恭敬,是這個意思。所以不在物
質,這個要知道。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這句是總說,就是在「供養具」裡面要選擇我們
能力可以辦得到的,這是最好的,是我們能力能辦得到的。有些好東西我們能力辦不到,
那沒辦法,這個地方講的「上妙諸供養具」都是指我們自己能力可以辦得到的。這與我們
自己的福報有關係,我們的福報很大,非常富有,那我們供養的香花當然是最好的,我們
可以辦得到。假如我很貧窮,很好的花我買不起,甚至於到野外去採一朵野花,這是我自
己能力可以辦到的,這就是我的上妙的供具。這是隨著個人自己能力、環境,這個沒有標
準的,只是盡心盡力選擇最好的供具。我們的恭敬心表達出來,真誠恭敬表達出來,供養
的福德決定是相等的。
  所以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但是你必須要知道,富有的人認為貧窮人
路上摘朵花供養就是上妙供養,我們何必花那麼多冤枉錢,也去摘一朵。那就不成敬意,
你的真誠恭敬完全沒有,必須以自己能力去辦才是真誠恭敬。所以,標準每個人不一樣,
自己一定要曉得。下面舉幾個例子。
  經【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
香。】
  這是供花,『鬘』也是花,把花串成個花環,這叫做「鬘」。古時候在印度很流行,
現在有些國家地區也流行,從前台灣也有,現在好像沒有了。我第一次出國的時候,還有
人買花環在飛機場送給我,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在機場也看不到了。但是有些地區還有,
像夏威夷這些地方還有這個習慣,那叫花鬘。這是講花。第二種是『音樂』,音樂也是供
養,音樂裡頭有歌舞,這都是供養。古時候印度跟中國,歡迎賓客或送行的時候都是載歌
載舞,我們在唐人的詩詞裡都看到,這是音樂供養。『傘蓋』,傘跟蓋形式是相同的,作
用有點差別,傘是遮陰的、遮雨的,蓋是防止灰塵污染的。『衣服』,可以說都是我們日
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必需品。『天種種香』,香也是供具。香裡面有『塗香』,像我們現在
擦在身上的香粉、香水,塗在身上的,這是塗香。『燒香』,我們放在香爐燒的香屬於燒
香。『末香』就是香粉。
  經【如是等雲。】
  這幾種東西,我們先說它表法的作用,為什麼佛門裡講供養佛菩薩用這些東西表達我
們最高的敬意?花是代表因,一般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修因,修因後來才會有
結果。菩薩的因就是六度,所以我們看到花,就要想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般若。佛門供的花,提醒我們時時刻刻要有六度心,要修六度行,表這個意思的。不是擺
在那兒好看的,如是擺在那兒好看的,那就錯了,是提醒我們的。佛面前的花代表六度,
外面的花代不代表?同樣代表。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花,乃至於人穿件花衣服,你一看到
就提醒自己的六度心、六度行,這是我們供養花的意思。供音樂,音樂是讚歎,前面講稱
讚如來,是以這種音樂來供養,不是現在流行歌曲,那就完全違背了修學。
  這個地方只是略舉,通常在供品當中的香花、水果,我們供果,果代表我們的希望。
修念佛法門,果就代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希求的;禪宗禪堂裡面供的果,就是希望得禪
定、開悟;教下講堂,天台的講席、華嚴講席,這教下的,他們供的果是代表大開圓解。
換句話說,果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是這個意思。絕對不是佛菩薩還會吃這些東西,
沒這個道理。擺在那個地方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要懂這個意思,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
,也不是供給他看的。他也不要吃,也不要看這個東西,是我們對佛菩薩的敬意,以這些
象徵常常提醒自己,是這個意思。
==
你的願愈真愈切,普賢菩薩加持的力量你彷彿可以感受得到;
如果你的願力沒有那麼樣的堅強,搖擺不定,那麼菩薩加持的力量很不容易覺察出來。
他加持力量的大小完全看我們自己的願力
很不容易覺察出來不代表沒有,是我們有障礙,願力非常有限微弱,
所以"感受"到的加持就非常有限和微弱。
這用在念佛人身上也是一致的吧。
我們念佛,就得佛的加持和佛光注照,
我們願力越堅定、心念越專注,接收的效率就很高、很穩。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25 16:3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5 16:44: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25 18:1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1-25 21: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8 14:35: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