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薩地持經》發菩提心之四緣/四因/四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2-11 09:00:43
《菩薩地持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30n1581
「初發心菩薩有四種緣、四種因、四種力。
云何四緣?
一者、善男子善女人,若見若聞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神通變化,彼見聞已,即發是念
:是為大事不可思議,能為如是諸變化事。以此見聞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心。
二者、雖不見聞如上神變,聞說法者讚歎菩提及菩薩藏,聞則欣慶,歡喜信樂。以此
聞法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心。
三者、雖不聞法,見法滅相,而作是念:無量眾生當遭大苦,菩薩住世則能除滅,我
今當修菩提之道護持正法為諸眾生滅無量苦,以護法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心。
四者、不見法滅,見惡世眾生為十煩惱之所惱亂:
一者、愚癡,二者、無慚愧,三者、慳嫉,四者、苦惱,五者、穢污,六者、煩惱,
七者、惡行,八者、放逸,九者、懈怠,十者、不信。
見已作是念:大濁世起,於此惡世尚不能發二乘之願,況能志求無上菩提,我當發心
,亦令他發。以濁世中發心難得為增上緣故,樂佛大智,發菩提心。
「云何四因?
一者、種性具足;二者、諸佛菩薩善友所攝;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難行苦
如是久遠無量諸苦,於此眾苦心不怖畏。
(1) 種性具足者,所謂無始法爾。
(2) 善友所攝者,有四事:
一者、善友不愚不鈍,黠慧不邪。
二者、不教人放逸,亦不以放逸之具,授與他人。
三者、不教人惡行,亦不以惡行之具,授與他人。
四者、終不斷人上信、上欲、上受、上精進、上方便、上功德,令其退下。不以下信
、下欲、下受、下精進、下方便、下功德,授與他人。所謂斷無上大乘令學二乘,斷修慧
與思慧,斷思慧與聞慧,斷聞慧與福業,斷戒與施,如是等,斷上功德,令其退下,以下
功德,授令修習。
(3) 起大悲心者,有四事:
或有世界有苦惱處,或有世界無有苦惱。菩薩生於有苦惱處,1.見他受苦,2.或自受
苦,3.或見俱受,4.或見生死長久受無間苦。菩薩依自種性,性自仁賢,於四境界,起下
、中、上悲。
(4) 於無窮生死、無間大苦,心不怖畏者,有四事:
一者、性安隱勇猛;
二者、黠慧專修思惟;
三者、於無上菩提起增上樂;
四者、於諸眾生發增上悲。
「云何四力?
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方便力。
(1) 菩薩自力發菩提心,是名自力。
(2) 因他發心,是名他力。
(3) 先習大乘相應善根,今少見佛及諸菩薩或少聞歎說則便發心,是名因力。
(4) 於現世中近善知識,聞其說法能修眾善,是名方便力。
菩薩以四緣、四因、自力、因力發菩提心者,堅固不動決定究竟。
他力、方便力而發心者,不堅固動轉不定。」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2-11 22:39: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