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1(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5-06 00:10:57
肆、本經簡介
一、發起序:有諸菩薩業障深重
這部經我們曉得它是《大寶積經》裡面的一部分。《大寶積經》總共有一百二十卷,
這部經是第九十一、九十二兩卷,我們這邊用卷上跟卷下。在《大寶積經》裡面是第九十
一卷是卷上,九十二卷是卷下,它的名稱叫「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蕅益大師在《閱藏知津》裡將全經分做十五段,做個簡介,我們就依循蕅益大師
的分法。第一段、第二段是屬於序分。「佛在鹿野苑」,就是世尊當年度五比丘的處所,
在鹿野苑,「與千比丘,五百菩薩俱」,這是第一段通序。第二段,「有諸菩薩業障深重
」,對大乘法疑惑退轉,彌勒菩薩看到了,非常慈悲去慰問他們、去安慰他們,這是第二
段。這段是本經的發起,它還是序分,是發起序。
二、正宗分
(一)菩薩懺悔發願,得佛授記
第三段以後一直到第十五段,都是屬於正宗分,正宗分裡頭總共有十三段。這五百菩
薩裡有六十位隨順彌勒菩薩的教導,去見世尊。見到世尊之後,他們也很難過,知道自己
退轉了,知道自己愚痴。佛也很慈悲安慰他們,為他們說明過去世的業因。世出世間法,
諸位要曉得,總不出業因果報,真正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退轉也有退轉的因緣,精進成
就,成就也有他的因緣,我們不知道,愚痴,佛知道,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他們過
去生中所造的業、所受的果報,以及這一生當中修學所受到的影響,把這些事實都告訴他
們。他們聽了之後,那當然是造的惡業,這一定的道理,發慚愧之心,懺悔之心。佛說了
,將來你們還是會往生極樂世界的,過去生中曾經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那真是一歷耳根
,永為道種,業障消除,這個善根就現前。正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
德因緣,得生彼國」,他善根現前。這是佛對他們的教誨、安慰、授記,告訴他將來要生
極樂世界,這就是授記。這些菩薩聽了佛說法之後,非常感動,當時在佛面前就懺悔、發
願,發十三大願,佛看到之後也非常歡喜讚歎,給他們作證明。
(二)佛為末世菩薩說二種四法
第五段,彌勒菩薩實在講是專門為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我們現代這個時代在家、出家
的菩薩所犯的過失,跟這些菩薩沒有兩樣。實在講我們感覺到,這些菩薩是大慈大悲故意
裝這個樣子來替我們請法,他們哪裡是真的有過失,都在那裡演戲、表演,讓我們後人來
看,這一問一答,我們得利益。所以我們要曉得諸佛菩薩怎樣慈悲,以大智慧來教化一切
眾生。彌勒菩薩就問,末世菩薩,這說我們現代,現代人,要成就幾種法,才能夠平平安
安脫離六道輪迴,了生死出三界,怎麼樣你才不受阻擾,安安穩穩的能達到這個目的。世
尊就告訴彌勒菩薩,當然也就是告訴我們,有四種法。佛說四種法之後,又說四種法。
第一個四種法非常重要,「不求他人過,亦不舉人罪」,這兩條列在第一。我們想想
,仔細想想,太有道理了,幸虧佛說出。我們今天無論修學什麼法門,無論修學哪個宗派
都不能成就,找不到原因,不曉得原因在哪裡,佛這給我們一語道破。你天天看別人的過
失,天天看別人的麻煩,心不清淨;要了生死出三界,要想修學法門功夫得力,總而言之
你的心要清淨,你心不清淨,怎麼能成就?佛這一句話點破了。我們天天看別人的毛病,
天天說別人的是非,一看這兩句恍然大悟,真的沒錯。所以我們修行要想功夫得力,從那
裡修起?從今天起我不看人家的毛病,我也不說別人是非。你看看《六祖壇經》,六祖大
師也是這樣說的,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要是真正修道的,你就絕對不會
看到世間過。我們天天看人過,這怎麼行!
再看《無量壽經》,世尊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是諸佛菩薩
示現教導我們的。你看佛像,塑造的佛像沒有,畫的佛像都有,畫的佛像很多佛像上有畫
個圓光,圓光上面寫了三個字,多半是梵文,這三個字念「唵、阿、吽」。三個字什麼意
思?身口意三業清淨。三業清淨就是佛,三業不清淨就是凡夫,佛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
。《無量壽經》世尊告訴我們修行的總綱領,身口意三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
業,不譏他過」,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個經上所講的「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可
見得世尊教誨,都把這個列在第一條,我們粗心大意,沒有認真去留意。不但沒去做,連
世尊的意思都沒有體會到,我們的修學怎麼能成就?這四法裡頭,這兩法重要。
第三叫我們「離粗語」,就是說話要柔和,不要粗暴。第四個是「慳吝」,就是吝嗇
,捨不得。佛說了這四法,具足這個四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會成就。
這四法說完了,到第七個大段,世尊又補充四法,又說了四法,教給我們第一個要「
捨懈怠」。懈怠懶惰也是障道的,懶惰的人不精進,學什麼也不能成功。第二要離開熱鬧
的場所,要「離憒鬧」,憒鬧就是沒有利益的熱鬧場所。第三要能夠「安住寂靜」。第四
要「知足常樂」。這四法也非常重要,佛說具足這四法,這個人這一生當中就有可能了生
死出三界。這是把重要修行的綱領教給我們。
(三)佛說無希望心修法布施成二十利,又二十利
彌勒菩薩再問,第八段再問。因為佛曾經說過「無希望心修法布施」,現代人修法布
施都是有目的、有希求的,這是錯誤,這個不能出三界。無希望心修法布施有多少的好處
,佛說有二十種利益,說完之後又說二十種利益,說了四十種利益。這一條很重要,說了
四十條利益。可是我們要記住,不要看到佛說的無希望心利益這麼多,那我們趕快修,那
你就變成又有希望,那又錯了。不能貪圖「佛說有這麼多好處,我們趕快修」,你就又錯
了。你只要修,這個利益是自然的,不求自己會得到的,不必要求,不必要作意。
(四)末世四眾弟子種種過失、惡作
第九段世尊為我們說明,末法時期,就是現在這個世間,四眾弟子種種的過失、種種
的惡作,這個事情很麻煩。這是我們中國佛教古人常講的「地獄門前僧道多」。誰墮地獄
?都是出家人、道士,修道的人修到最後都墮地獄。什麼原因?過失太多。現在不但是出
家人,在家人犯的過失也不少,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
(五)慧行菩薩與初業菩薩修學不同
第十段,佛為我們說明慧行菩薩跟初業菩薩修學不同的形相,不一樣的。初業菩薩是
指我們,我們初學,煩惱沒斷,初業菩薩。慧行的菩薩是已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法身大士的修行跟我們不一樣,他那種修行我們學不得,我們要學他就壞了,我們對他要
尊重、要敬仰,決定不可以學他。譬如大家都知道的,宋朝時候有個濟公活佛,他那個你
能學嗎?天天吃狗肉、喝燒酒,你可以學他嗎?瘋瘋顛顛的,不能學。他是高僧,他是慧
行菩薩,這個我們學不得。我們對他尊重、恭敬、供養,接受他的教訓,他的行持學不得
。再譬如民國初年,江蘇鎮江金山寺有位妙善法師,他的德號跟現在普陀山的老和尚名號
相同,就是那兩個字,妙善法師,人家稱他作金山活佛,他的行持很像濟公,那也學不得
的。我記得上一次我們講經,此地印的《金山活佛神異錄》,是樂觀法師寫的。樂觀法師
曾經跟他在一起相處一段時期,對他瞭解很深,他寫了這本書要紀念他。這是我們非常尊
敬的,真正的高僧大德,那個生活、行為不能學。
慧行菩薩跟初業菩薩不同,他們是沒有煩惱、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地真正清淨。
《金剛經》上講的標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做到了。我們今天
不行,我們起心動念人我是非,那怎麼可以學他,學不到的!我們學他,造罪業,他幹那
些事情是無量功德,決定不相同。
(六)初業菩薩應當觀察利養、憒鬧、世話、睡眠、眾務之過失
第十一段是說明初業菩薩應當觀察利養的過失,佛在這個經上也是很大的篇幅來說明
。確實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由於科技的發達,給不少人帶來了財富。財富多了,也就是
說生活環境優裕,於是在這些地區,出家的這些出家人福報就大,名聞利養豐足,這個東
西實在講不是好事情。如果沾著名聞利養,沒有不墮落的,你的享受只是很短的時間,可
是你要是墮落了之後,麻煩就太大了,時間就太長了。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決定不能為
名聞利養所害,這個要知道。今日之下,受名聞利養之害的太多了,不要看他眼前大福報
現前,你仔細觀察,將來都是三途果報。世尊在此地給我們提高警覺,讓我們認識清楚,
不要在這個地方墮落。
第十二段,這個文很長,裡面包括要我們觀察喜歡熱鬧場所的過失,佛說了二十種。
喜歡世間這些言語、世間的學術,也有二十種過。又給我們說睡眠二十種過。眾務二十種
過,眾是眾多,務是事務。過去唐朝時候,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馬祖、百丈兩位大
師,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改革者,他們兩位提倡叢林制度。在他們以前沒有叢林,沒有叢
林那個時候的修學,世尊在世也是一樣,只有講經說法的時候大家在一起,在一起來聽經
,研究討論。修行是各人修各人的,沒有共修,沒有大家在一起早晚課的,沒有,各人修
各人的。團體在一起共修,是馬祖、百丈兩位提倡的,所以叢林制度的興起,他們兩個創
始,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的確成就了許多人。叢林就像辦大學一樣,把它制度化,叢林
就是現在所講的佛教大學,過去的教學好像是私塾,把它制度化、正規化,這是中國佛教
的特色,這是很值得讚歎的。
百丈清規裡頭第一條就說「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大家要記住,佛門中常告訴我們「
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你的心才真清淨、才真平等,喜歡眾務,沒事還去
找事,這個錯了。佛在這裡說的過失,雖然說的二十種,說得很重!現在我們出家、在家
學佛,都喜歡做這些世間的事業,世間事業與了生死,換句話說,與你的清淨心、平等心
不相干。《無量壽經》在經題上,佛為我們提出三大綱領,修行的三個大原則,「清淨、
平等、覺」。這三大綱領貫穿一切佛法,不是說只有我們念佛人要修清淨平等覺,其他的
法門就不修了,其他法門還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寶,覺是佛寶,清淨是僧寶
,平等是法寶。三寶具足,也就是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在家、出
家四眾弟子學佛,學什麼?你要知道,我們所修的、所學的是清淨平等覺;換句話說,妨
害清淨心、妨害平等心、妨害覺心,那是世間法。世間法有時候不能不做,總是愈少愈好
,不要沒事去找事,那就錯了,叫大錯特錯。世尊在此地詳細給我們說明這些過失。
(七)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非出家者
第十三段說明「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非出家者」。這一段文
字不多,只有幾行,是世尊教誡出家弟子的;換句話說,對出家弟子抱著有厚望,是責備
也是勉勵,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八)戲論二十種過失
第十四段,由於彌勒菩薩的啟請,佛又給我們略說了戲論二十種過失。
(九)發十種心能生極樂世界
正宗分到最後,就是第十五段,這段非常重要,常常古大德註解經書在文章裡面所引
的「彌勒十心」就出在此地,就是彌勒所講的發十種心,一定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十種心
是什麼?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發菩提心」的詳細說明。《無量壽經》只說「發菩
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沒有細講,這個地方發菩提心講得非常詳細,具足這十種心
就是圓滿的菩提心。所以,這十種心就是菩提心的落實,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
接物上,非常重要。到這裡正宗分就圓滿了,後面還有幾行經文,是本經的流通分。
這是簡單將這部經的大意先說出來,諸位同修沒有看經之前,先對這部經有個概略的
認識,這樣子你讀誦、聽講就能夠提起興趣。
好,現在我們就可以開始講經文,諸位翻開經本。
伍、序分
一、通序:六種成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仙人住處施鹿苑中。與大比丘眾滿足千人。復有五百
諸菩薩眾。】
這是第一段,蕅益大師所分的段落,這第一段。這是本經的通序,六種成就。同修們
在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可以說在現代我們地球上,已經是屬於稀有的道場。現在在全世界
,還能夠像這樣講經,大概只有新加坡這個地方,臺灣,可能中國大陸還有,其他國家地
區已經不可能。因為時代已經趨向工業時代,高科技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面,每個人必
須全心全力去求新的知識,你要不求新的知識,真是很容易就被時代淘汰掉。因此他們分
秒必爭,沒有多餘的時間說是來聽聽佛法,不可能。在美國,最長的假期只有五天,所以
在美國你要是講經天天講,遇到最長的假期講五天,他可以天天來聽。你說我這個經講十
天,他就一半沒有法子來聽,他就聽不到。如果你說這個經要講兩、三個月,他一次都不
會來,我不可能那麼長的時間來。所以現在在外國講經,最好的方式是講三次,三天就圓
滿,最受歡迎。我們要瞭解時代,要認識眾生的根機,佛說法契理要契機,現在無論在哪
個地方講東西要精簡,要短不要長,這個很重要。像這樣的場合稀有了,再過個十年、二
十年,可能新加坡也不行,也沒有這個機緣。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很幸運,這個一定要曉得
。長期講經道場,像這種六種成就大家都聽得很多、都很熟,所以此地略說說就行了。
『如是』這兩個字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廣,不僅僅是說這部經是我阿難(『我』是
阿難尊者自稱,阿難是集結經藏的人)親自聽佛所說,這個容易,好懂,對初學的人講,
這個講法就行。而實際上它的意思,「如」是真如,「是」,如就是是,是就是如。相宗
常說的,「性相不二,理事一如」,這個意思就深了。性是講的體性,世出世間一切萬法
的體性,相是相狀,體性跟相狀是一不是二,這個話很難懂。一部《大般若經》就說明這
樁事情,確實是一不是二,這才叫「如是」。所以一切經,釋迦牟尼佛講了四十九年,不
算多,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所宣講的無盡法門,都不出如是兩個字,換句話說,都是如
是兩個字的詳細說明。這部經上講的,就是講的如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講的如是
。有些經是講性相的概說、概論,像《華嚴》就是講的概論,面面都說到,有些經論是講
性相的某一部分,譬如六百卷《大般若》,只講般若這部分,如是裡頭一部分,不是圓滿
的。
所以一切佛經說什麼?就說如是,如是說的理,是是講的事;如是講的性,是是講的
相。佛囑咐阿難集結經藏的時候,將這兩個字放在最前面,代表如來所說的是正法,與性
相不相應的,就不是正法,正法必定是相應的。
『我聞』的意思也很深,在此地不必再多說了,許多經論的講解都可以做參考。『一
時』,最簡單的說法,師資道合的時候,或者我們今天講因緣成熟的時候。因緣不成熟,
佛想講沒人聽,或者眾生想聽,沒人說,必須因緣成熟。「一時」這個一,意思也很深很
廣。『佛』是說法的人,這是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波離奈城仙人住處施鹿苑中』
,這是說法的處所。現在交通便捷,許多同修都曾經到印度去觀光、旅遊、朝聖,這些古
蹟都還存在,這在鹿野苑。『與大比丘』,比丘冠上一個「大」,說明他不是普通的比丘
,至少他已經是回小向大的比丘。為什麼?這個會是大乘法會,這個經教是大乘經教,比
丘能夠參與這個法會,也能夠聽大乘經教,必定是回小向大的這些比丘,所以稱之為「大
比丘」。或者是大權示現,大菩薩以比丘的身分來護持佛法,為一切眾生做影響眾,這個
意思統統都有。有一千人。
『復有五百諸菩薩眾』,「五百諸菩薩眾」是特別提出來的,意思很深,從底下一段
就看出來。這些人在這個大會裡面,密意是來發起這次的法會,來挽救末法時期這些初業
菩薩。這些菩薩,說實在話善根福德深厚,能在這一生成就,為什麼不成就?遇緣不好,
遇到些惡緣,只要點醒,他就回頭!所以這些菩薩的密意是在此地,他們在會中示現來發
起。
二、別序:本經發起,密意啟請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這三行文,這三行文是全經的綱要,這部經就說這幾樁事情。這
三行文裡頭一共有十二樁事情,全經說這十二樁。
(一)總說:有諸菩薩業障深重
【是時眾中。多有菩薩。】
『多有』就是講這五百菩薩。
【業障深重。諸根闇鈍。】
這一句是總說,他們有業障。雖有業障,剛才我說過了,大家要記住,他們善根福德
很深厚,雖然業障深重他能回頭,只要遇到善緣。緣很重要,善根福德底下那個因緣是關
鍵,遇到善緣,他能回頭、他能成就,所以佛、彌勒菩薩對他們都非常愛護。因為業障深
重,諸根就顯得闇鈍,六根不聰明、不俐落,眼雖然看,糊裡糊塗看不清楚;耳雖然聽,
也聽不明白,這叫闇鈍。六根都闇鈍,也就是六根接觸六塵迷惑顛倒不起覺悟,就這個意
思。這是總說。下面別說有十二樁事情。
(二)別說:十二不善之行
【善法微少。】
這第一個,起心動念善少惡多,這是第一個。第二:
【好於憒鬧。】
『憒』用現代的話講糊塗,『鬧」是熱鬧,糊塗加個熱鬧就是胡鬧,胡鬧的場所太多
了。諸位同修要記住,他為什麼不說比丘要說菩薩?菩薩有在家、出家,這個地方要說比
丘,那都說出家人,說菩薩,你們在家同修都包括在裡頭。哪些是胡鬧的場所?卡拉OK就
是胡鬧場所,跳舞舞廳也是胡鬧場所,戲院也是胡鬧場所,電影院也是胡鬧場所,我舉這
幾個例子,還多著呢!甚至於說實在話,有很多寺院裡做法會都是胡鬧場所。你做法會、
參加法會都是是非人我,張家長、李家短,你參加法會你心清不清淨?你的心不清淨,道
業不能增長,也是胡鬧。這個裡頭的範圍就大了,喜歡搞這些。學佛的同修我認識很多,
臺灣住慣了,年歲大退休了,成天念佛。兒女接他到美國去,住了一個月就不耐煩了,說
什麼?太寂寞,沒有人聊天,沒有人跟他胡鬧,他就又跑回臺灣來。臺灣朋友多、打牌的
人多、聊天的人多、說閒話的人多,都是胡鬧。喜歡胡鬧不能成就。第三個:
【談說世事。】
喜歡談論世間事,世間事裡面有邪、有正。正論,儒家是正論,道家也是正論,這是
我們世間學校都排上課程的,為什麼佛不許可?佛的標準是出三界了生死,你這些言論、
這些道理、理論不出三界。你學佛,你學佛的目的是要出三界了生死,這些世論不能幫助
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佛就說,你學是可以學,不能執著,少學為妙。不要把心完全放在
這上面,放在這上面就壞了,為什麼?增長執著,增長貪瞋痴,沒有好處。所以世事要能
夠放下。第四:
【耽樂睡眠。】
喜歡睡覺,貪睡!睡眠是昏沉,光陰空過了,你睡眠的時間太長,這是過失。第五:
【多諸戲論。】
戲論心掉舉,你心不安,戲論的範圍非常之廣。第六:
【廣營眾務。】
廣是大、廣大,營是經營,眾是多,務是事務,都是些世間事務,搞這些。喜歡搞這
些世間事務,把修道給耽誤掉。所以真正修道人,對世間事務要遠離,要能夠放下。第七

【種種貪著。】
不屬於前面的,你有執著、有慳貪的,都包括在這一句裡頭。第八:
【為所不應。】
你的言語造作,不應該做的你去做。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範,佛
希望他的學生,我們作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也要做世間人的好樣子。佛法這麼好,
大家常常讚歎,又常常感慨佛法為什麼這樣衰微?佛法好沒錯,為什麼衰微到現在這個地
步?就是我們沒有做好樣子給社會人看,我們如果都有個好樣子給社會人看,這社會上誰
不尊敬佛法,誰不修學佛法!我們口口聲聲要弘法利生,做的樣子是壞樣子,人家一看「
佛不能學,你看學佛,學佛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做錯了。這糊裡糊塗在學佛,學成個糊
塗佛,沒人敢接近,錯在這個地方。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要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第九:
【妄失正念。】
妄是妄想太多,妄想多,正念就失掉,正念是清淨心。第十:
【修習邪慧。】
不是真智慧。邪慧是什麼?世智辯聰。邪慧與正智差別在哪裡?我們要很清楚的把界
限劃出來。從清淨平等心裡面生的智慧是正慧,正智慧,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生的那個慧
就是邪慧,這就很好區分。所以佛第一個教我們斷煩惱,煩惱不斷你的智慧都不是真智慧
,都是屬於邪慧,佛家叫做世智辯聰。假如你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斷了,那就不叫你世智
辯聰,叫你正覺。你那是真的智慧,不是假的,智慧現前。正智跟邪慧差別就在此地,一
個是煩惱斷了,一個是煩惱沒斷。第十一句是:
【下劣精勤。】
精進好難得,但是他精進的事情錯了。什麼事情精進?搞貪瞋痴精進,搞是非人我精
進,搞經營世間事業精進,這種精進。下,下就不是上,下是什麼?六道,十法界裡頭六
道在下,上面是什麼?上面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下就是你在六道精進。六道精進還
罷了,劣,劣是三惡道,你往三惡道去精進,這還得了!下已經就錯了,劣就更糟糕了,
多少人幹這個事情。第十二句:
【行迷惑行。】
無論你修的是出世行或者是入世行都是迷惑顛倒,沒有智慧,照應前面「業障深重,
諸根闇鈍」,行的是這些。一開端,這個不是佛說的,也不是彌勒菩薩說的,這些事就是
五百菩薩眾裡面有些菩薩表現出來的。
這一段經文叫「發起」,密意的發起,沒有言說,沒說,這些菩薩在日常生活上表現
這些現象。這些現象顯露出來,世尊不能不教誨,不能不把他糾正。這些現象實在說,就
是我們現代這個時代,佛門裡面在家、出家四眾弟子的現象。他們在當時表演這個樣子,
故意讓釋迦牟尼佛看,讓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這講給我們聽的,讓我們明瞭,知道懺悔
改過自新。
剛才我說過,我們都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只是遇緣有差別。這個遇緣差別是善導
大師講的,講的真好,我們聽了之後,真的是心服口服。他在《觀無量壽經》講到,往生
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他講這是我們遇緣不同,所以成就不一樣。不干大小聖,就是
你或者菩薩往生、羅漢往生,我們人天往生,這種程度不相干,與這個不相干,是遇緣不
同;換句話說,我們凡夫遇到殊勝的因緣,也能夠上上品往生。菩薩要遇不到好的緣,他
往生可能品位還在我們下面。遇緣不同,話說得有道理,增長了我們的信心。
我們看這段經文,密意的啟請,下面引起彌勒菩薩就有動作了。
==
有沒有覺得這十二不善之行就是在講我們?>"<
「我們都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只是遇緣有差別。
我們凡夫遇到殊勝的因緣,也能夠上上品往生。」
所以這部經就是我們遇到善緣!
不僅教我們改過修善,彌勒菩薩還教我們怎麼發菩提心,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大家有沒有發現,《無量壽經》是彌勒菩薩當機,這部經彌勒菩薩又教我們菩提心,
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也就是說,彌勒菩薩雖是法相專家,但是他是修淨土法門的嘛!
我相信將來龍華三會,彌勒菩薩一定也是教淨土法門,教念佛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riveror   2018-05-06 12:45: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5-06 15:2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5-06 15:5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06 22:19:00
阿彌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5-07 10:49: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5-11 22:3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