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21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7-29 15:48:16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三頁倒數第二行,最後兩個字看起。
「五者直心,直即正直,直照平等,入無生智。無明神我空,於空三界生者,結縛而
不受故」。這一條所說的直心與菩提心裡面所講的直心很接近,可是並不就是菩提心裡面
所講的直心,因為它的境界不相同。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解釋說直是正直,所謂正,離一切
邪曲就叫正,正就叫直。剛才說與菩提心裡面的直心很相近,就是直照平等,換句話說,
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面用的這個心不平等,就不是直心。
這種用心是說自受用的心,唯有清淨平等才能夠入無生智。無生智就是無生法忍的智
慧。無生法忍是境界,無生智能證入,這個智慧一現前,才真正明瞭一切法原本就是不生
不滅。這個境界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現前的境界一切法都是生滅法。動物有生老病
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都叫生滅法。這種智慧一現前,就見到一切萬
法、動植礦統統都是不生不滅,這才是見到諸法的實相,一切法不生不滅。
忍有定的意思,這個心定了,不動,不會再動搖了;有同意的意思,同意這個說法;
有認可的意思,認是認識,他真正認識得很清楚,許可佛菩薩這個說法。沒錯,確確實實
一切法本來不生今亦不滅。證得這一個地位的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要是真實證得這
個地位的那就相當高,是七地、八地、九地這三個位次證無生忍。諸位讀《仁王經》都很
清楚。《仁王經》無生忍以上的就是寂滅忍,下品寂滅忍是法雲地的菩薩,中品是等覺菩
薩,上品的就是究竟佛果,可見得這相當高的境界。
「無明神我空」。神我就是阿賴耶識,外道不明瞭事實真相稱為神我,而我們中國一
般俗人把它稱作靈魂。所以有一些宗教比一般凡夫高明一點,凡夫是執著這個身是自己,
那一些宗教們他曉得身不是自己,神我是自己。因為這個身要死的,神我不死,身死了他
過四十九天又投胎了,又來了,好像穿衣服、脫衣服一樣,衣服穿髒了脫掉再換一件新的
。身就好像衣服一樣,那個靈魂就好像是我們人一樣,它不會死,永遠在六道捨身受身,
幹這個事情。那是不是真正自己?不是的,在佛法裡面叫神識,外道叫神我。能把這一關
突破就超越三界,我們念佛人就是事一心不亂,破了我執。
神我從哪來的?靈魂從哪來的?從我執來的。執著阿賴耶識見分的一分認為那是自己
,就是這麼回事情,這麼來的。如果能把無明也打掉了,那就證得理一心不亂。這都要什
麼?都要靠無生智。無生智從哪裡來的?是從直照平等來的。這個直照有一點像我們現在
所謂的直覺,有一點這個意思,換句話說,絕不通過思惟,不經過想像;換句話說,他不
經過心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他沒有分別,第七識是執著,他也沒有通過執著,這個心
我們叫直覺,沒有經過第六識、第七識,這個心是平等的。這個心是照見,不是思惟想像
才見到的,直接就照見。如果我們平常在境界裡面能夠這樣的用心,對自己的功夫當然會
增進,不管修哪個法門,功夫才能夠得力,才能開智慧,才能夠轉識成智。無明神我空就
是轉識。
「於空三界生者,結縛而不受」。三界是講的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空三界不
是說三界沒有了,是你自己在三界裡面的身因空了,當然你出三界了。三界二十五有,有
就是你有這個業因,你沒有欲界的業因你不生欲界,你沒有色界的業因你就不生色界,你
沒有無色界的業因那你也不生無色界,超越三界了。結縛就是煩惱業習,這個時候就三界
之內統統斷盡了。由此可知,直心是多麼的重要!不從直心上下手我們就不可能沒有障礙

諸位要知道障礙是從內生的不是從外來的。這兩天有個同修來問我,問我佛跟魔怎麼
變的?我告訴他真實話無佛亦無魔,這是真的,就是外面境界沒有佛跟魔。佛、魔是什麼
地方來的?是自己心裡面變現出來的。如果你自己心是一個覺悟的心,大地眾生都是佛,
本來成佛;如果你自己這個心是迷惑顛倒的心,這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是魔障。可見得正是
佛跟我們說的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心變境界,心轉境界,這要緊!
你是佛心。你看提婆達多這諸位曉得是個魔,什麼人的福報能比佛更大?佛還有個冤
家對頭,老是找麻煩,老是障礙著,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在如來眼睛裡面他是佛,佛自己
在《法華經》裡面講過,如果沒有提婆達多他不能成佛。逆增上緣!幫助釋迦牟尼佛圓滿
功德。提婆達多有沒有罪?幫助佛成了佛,他有大福報,可是他障礙眾生聞法的機緣他有
罪,他有大的罪過。所以提婆達多是墮地獄,這是沒錯的,經裡面說得很清楚的,生身墮
地獄。佛派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到地獄裡去探訪他,去訪問他,而沒想到他在地獄裡面的
享受宛如天宮,好像在天堂裡面享樂一樣,其實那個地方是地獄。地獄裡頭他為什麼不受
罪,還在那裡享受?因為他成就了釋迦牟尼佛,幫助他成佛,這個福報太大太大!因為他
有罪業,所以他墮地獄,墮地獄裡享福,享天福,這個境界不可思議!這一樁事情諸位去
讀《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你就了解。所以是萬法唯心!
如果我們這心裡面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心就是魔,看一切境界統統是魔。譬
如我們在打佛七,要是有人看到瑞相,看到阿彌陀佛來了。你這個心很清淨,一心不亂,
一下看到佛來,一下歡喜心亂掉了,佛來把你的一心不亂破壞了,他不是魔是什麼?所以
佛七道場有沒有感應?有。冥冥加持我們不能夠覺察得到,何以曉得?諸位看看照片,三
張照片就在我們這個佛前面有一道光,往上面沖的,底下小上面大,諸位去看看照片,這
是不可思議的感應。還有感應,同修們告訴我,有鬼神在道場參加佛七得到受用,冥冥當
中有感應。這個光是從照相機照出來的,如果這個光當時大家都看到了,那全部都瓦解了
,每個人心都動搖了,不是恐懼就是歡喜,那一心全都跑掉了。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這
個道場天天都有龍天護持,佛菩薩護念。
由此,就曉得是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外面境界決定是平等的。修行修什麼?修
自己的直心,真正正直照見了才覺得外面的境界是清淨寂滅相,不但超越六道輪迴,超越
十法界,那就是入一真法界。所以本經前面完全是教我們用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怎樣
用心,這是修行的基礎,是修行的大根大本。要是善財童子在參訪善知識的時候所提出來
的兩個大問題,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梵網經》上卷就是答覆他第二個問題的
。云何修菩薩道?道是講存心,就是怎麼樣用心。所以上卷是講用心,是講修菩薩道;下
卷是講戒律,是答覆上一個問題,就是云何學菩薩行?行是生活行為,是戒律,可見得五
十三參善財童子提出這兩大問題,《梵網經》這兩卷答覆盡了。
《華嚴經》五十三位善知識所表演的那一套就是《梵網經》的心行,應用在日常生活
當中、待人接物之處就是《四十華嚴》。我們學了不會用,趕緊去念《華嚴經》,看看這
些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用法?菩薩的行為怎麼樣用法?《四十華嚴》就是善財與五十三
位善友表演給我們看、給我們做榜樣。所以我們道場取這三部經再加上《彌陀經》,《彌
陀經》是總歸結,最後的歸宿。這三經是一而三,三而一,有《梵網》、《四十華嚴》才
能真正往生西方世界。也正因為這兩部經,我們才把淨土裡面那些玄妙不可思議的義趣體
會到幾分,這不容易!所謂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的法門,我們也能真正體會到幾分
,這是得力於《華嚴》、《梵網》。沒有這兩部大經的基礎,即使是《疏鈔》、《要解》
講得那麼清楚,我們讀了依然是空過了。這種情形比比皆是,所以我們自己要慶幸自己,
在這些大經當中怎麼就會選擇了這三部經,這太難太難!你看看《大藏經》裡那麼多經典
你怎麼會去選出這三樣,這不容易,不亞於中第一特獎,不簡單!
「六者不退心,不退入凡夫地,不起新長養諸邪見,常空生心,心入不二為不退,一
道一照故」。不退就是不退轉,既然發了菩薩心,尤其講到這一段是十迴向,決定不會再
退轉當凡夫,不會的。再跟諸位說也不會退轉到二乘,聲聞、緣覺,不會退轉到那裡,功
夫只有往上增進。但是這個進度確實有快慢的不同,有人進得很快,有人進得很慢,快也
好、慢也好,不會退轉,所以這你得要放心。我們現前的功夫不得力,沒上軌道,所以進
得少退得多,我們修行無論怎麼樣勤苦用功,成績總是不甚顯著,沒什麼好的成就,虧就
吃在退轉上。這下面跟我們講退轉,退轉的相。
「不起新長養諸邪見」,這句話很要緊。什麼叫新的長養?當然說一個新的必定有個
舊的,沒有舊的那新的怎麼產生?長養善根是修學法門,譬如說我們現在修念佛法門,一
句聖號長養善根,長養福德。我們現在聽說禪不錯,再來參究參究,那就又找了個新的長
養法。怕念佛還不行,收不到效果,再去找一個別的法門,那就叫新的。這個新的不但不
能幫助你長養善根福德,反而打閑岔了,來了麻煩,這叫邪知邪見。那也是佛說的?佛說
的沒錯,你選擇一個法門就成就,佛說無量法門是對無量眾生說的,不是對你一個人說的
。對你一個人說,你要問佛,佛一定只給你說一個法門,不會給你說那麼多。佛好比是個
大夫,他開的藥方開得多,每一個病人他都處方,開的方子太多了。這是醫王好大夫,他
開的那我吃沒錯。如果你害的不是這個病,這藥方一吃就吃死掉了,那是你自己找死,醫
生開的方子沒開錯,他開給那個人吃的,不是開給你吃的。
你們要懂得佛說無量法門因人施教。你看那個經對誰說的、對誰講的。《金剛經》是
對須菩提講的,《楞嚴經》是對阿難講的,你是不是阿難?你是不是須菩提?唯獨《彌陀
經》奇怪了,《彌陀經》是無問自說,不是對任何人講的;換句話說,不是對某一個人講
的就是對一切人講的,沒問的,沒有當機的。所以《彌陀經》裡面你看看序分的表法,十
六位尊者那是代表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不是說佛說的,佛說得沒錯,決定不可以毀
謗,可是不能亂修。
為什麼不能毀謗?都是正法。都是正法是對某一種根性人來說它是正法,不對根性的
那就是邪法。好像害病一樣,如果這個藥方對症,良藥,藥到病除,當然是良藥;假如這
個藥方不對症,毒藥。你看看毒藥跟良藥是一不是二,同樣這一服藥,那個人一吃病好了
,對他來講是良藥;我害的不是這個病,一吃這個藥就吃死了,毒藥。藥還是一樣的,藥
並沒有良、毒,人對症不對症上分良、毒!如來說的一切法我們稱正法、邪法是這個說法
,諸位懂這個意思嗎?對了你的根性,這個法門叫正法,不對你的根性,雖然是如來說的
,是邪法,要懂得這個意思。就跟吃藥一樣,佛法就好比藥,佛就好比是個大夫、是個醫
生,我們眾生是個病人,每個人害的病不一樣,怎麼能吃同樣的藥?所以這個地方特別要
注意,不起新長養邪見,一個法門選定了,一門深入,我們才會有成就。
「常空生心」。所謂空,空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空一切法門,守住這一門。我們
如果選定持名念佛這一門,那就決定這一門,把其餘一切法門都給它空掉。觀想、觀像、
實相統統都是念佛,也都把它空掉,我就持名就好了,二六時中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
就成了。「心入不二」,不二就是專一,這就叫不退。諸位要記清楚,你再多選擇一個法
門就退心了,再選這個法門你就退了兩步,選擇十樣、二十樣那你就退了十步、二十步。
你們諸位想想心不專一,怎麼會能成就?
末後跟你講「一道一照故」。道是道路,只能走一條。所以學佛的人如果要想成就,
跟諸位說那就得天天像打佛七一樣,沒有這個殊勝機緣大家共同在一塊精進念佛,一個人
也要念,行住坐臥不離彌陀就是佛七。所以佛七的道場是十方諸佛護念,一切護法龍天護
持,不要小看。任何一個道場比不上佛七道場,你們想想為什麼?因為《彌陀經》是為十
方諸佛之所讚歎,就憑這一點,你看其他哪一部經有十方諸佛讚歎的?十方諸佛讚歎只有
一部《阿彌陀經》,所以佛七是專修阿彌陀佛法門的,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不擁護。十方
諸佛所擁護的,護法龍天、八部鬼神那還需要說嗎?不用說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有這種道場存在就是諸佛菩薩在住世,這個道場是真正成就人的。沒有這個因緣是這
一個地方眾生沒福,沒有福是什麼?是共業。我個人明白這個道理了,我一天到晚阿彌陀
佛不斷,我一個人打佛七。我在美國舊金山遇到過巫老居士,他就常常一個人打佛七,如
果他空閒多他就幾個佛七連在一起打,沒有時間的時候常常自己單獨打一個佛七,一個人
。他的佛七還是精進佛七,他的兒女非常孝順,佛七的時候他不見客,他自己一個小佛堂
,他不離開這個小佛堂,就在小佛堂念佛,三餐飯送給他,他不到餐廳跟大家一起吃飯。
一個人也能幹!有這個因緣大家在一起幹,這是大家的福報,沒有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是沒
有這個共業,我們可以別業,我們自己修。
大家在一起依眾靠眾,自己一個人修學有的時候昏沈、掉舉、懈怠、放逸,功夫用不
下去,有這種種障礙。可是現在我們要用隨身聽錄一個念佛的錄音帶,用個耳機利用這個
,不就跟大眾一樣嗎?等於說大家來提醒我,我自己佛號忘掉了,聽到念佛的聲音又提起
來了。我們如果能夠利用這些科學工具,我們常年佛七就不會中斷。不能利他一定要求自
利,決定不能夠放棄大好光陰。這講一道一照,照就是照見,唯有一心才是照見,二心就
迷見不叫照見,二心就迷了,這是講的不退心。
「七者大乘心,解解一空,以一空智,智乘行乘,任載任用,令諸眾生,同入佛海故
」。大乘心很難得,大乘心是菩薩心,為什麼?利益一切眾生。「解解一空」這四個字怎
麼講法?兩個解在一起,一個是誤解,一個是正解,境界不一樣,我們今天對佛經的一些
道理是屬於誤解,沒有證得。我們對於空一,對一的意思大經裡面講的一真,《彌陀經》
講的一心,一的意思我們有相當的體會,空一也有相當的認識。這都是屬於解悟,沒入這
個境界,入這個境界就是菩薩位,入得這個境界剛才講那就是理一心不亂。由此可知,事
一心還是屬於解悟的地位,不是屬於證,不是屬於解證,是屬於悟的意思。由解悟到證悟
,一定要依大乘心。
「以一空智」。一空智就是大經裡面所講的一切種智,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
一物的一空智。然後以「智乘行乘」,智乘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智慧,行乘就是我們現在
講的事業,我們的作為,所作所為。智乘就好比現在人所講的理想,他的理想,他的志願
,這些都可以說好比是智乘;他的種種做法,種種方便,這就是他的行持,以這個來度眾
生。「任載任用」。載是比喻,好像車可以能夠載很多人,度他們成佛道,用是起用、是
作用。任載任用就是能夠任運、能夠自在、能夠不費力氣,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眾生「同
入佛海」。海是比喻廣大,幫助這些人個個成佛。大乘心。
由此可知,大乘人是具有大乘心的,沒有大乘心怎麼能叫大乘人?大乘心是建立在智
慧的基礎上,是建立在願行的基礎上,真正是普度眾生,而且要令眾生同成佛道;不是把
他度到一個階段就把他丟掉,不是的,一定要幫助他到究竟圓滿。也許有人說如果你幫助
那個人,你幫助一半他就不幹、不接受了怎麼辦?這種情形有,很多很多,這算不算圓滿
?算圓滿,為什麼?那是他沒有福報中途退掉了,不是我們的心不圓滿,不是我們的力不
圓滿。諸位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在這菩薩道是念念功德圓滿,不一定說
那個事情要做完成了才叫圓滿,不是的。
所以大乘戒律裡頭他論心不論事,一發心就圓滿,事情做了沒有?沒做,沒做也圓滿
,為什麼說沒做圓滿?沒有機緣,我發一個心普度一切眾生的念,盡心盡力幫助眾生,眾
生不願意跟我學,一個也沒有來,對我自己講圓滿了,功德圓滿了。因為我不是不盡心,
不是不盡力,沒有機會。如果有人跟你學,你一定要把他教成才算圓滿,沒人跟你學,這
個便宜可真大,一發心就圓滿了。所以菩薩道有的時候很好修不難修,可是你不能投機取
巧,你要是投機取巧,我趁人家不肯跟我學的時候我來發心,我這一發心就圓滿了,那你
就不圓滿了,為什麼?你這個心就不善,心要發的真、純、善,念念圓滿功德,所以自己
才法喜充滿,清涼自在!所以菩薩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來跟你學一天,認真盡心盡力
教他一天,來學兩天教他兩天,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這多自在!孔老夫子教學也是如此
,諸佛如來教學也是如此,所以得大自在,這是講的大乘心。
「八者無相心,即心無相,妄想解脫,照般若波羅蜜,無二相故」。這個無相是本來
就無相,此地註子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即心無相。這是真的,心裡面有相那就是妄想。你
看我們中國人造字,單單寫一個心,心沒有相,心上再加一個相就變成想,你一想就有相
,你不想沒相。如果再一分別就叫思,你看心上寫一個田,那個田是什麼?界限,劃了許
多格子就起了分別,起了分別就叫思。現相還好,相裡面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分別執著,
一有分別執著就變成思了。所以中國字非常有味道,你要懂得造字的義趣會開悟,一看到
這個字就開悟。所以要曉得心本無相。
「妄想解脫」。想是有相,但是那個相是虛妄的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跟我們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的,心是真實的,換句話說,能變的心是真的,所
變的相假的,這個真假定義怎麼分法?真的它永遠不變,心永遠不變,它沒相的;相它會
變,常常在變,剎那在變,從來沒有停過。我們現在這個人的身相剎那在變,人老了,剎
那剎那在老,不是說到一年才老一次,不是這樣的,不是的,沒有這個道理的;也不是一
月一月老,一天一天老,剎那剎那在老,它永遠不會停止的。所以這個相是假的,前一剎
那的我與後一剎那我就不一樣、就不相同,昨天的我決定不是今天的我,諸位要明白這個
道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你對這個相就能夠放下、就能夠不執著。要修的是修性不
是修的相。無相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無相就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解脫、就自在
了。
「照般若波羅蜜,無二相故」。般若波羅蜜就是無相心的大用,它起作用了。般若是
智慧,波羅蜜是究竟圓滿,合起來講究竟圓滿的智慧照一切法無二相。諸位想想一切法怎
麼會無二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豈不是無二相!《金剛經》裡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
夢幻泡影」,無二相。這一切有為法是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包括盡了。我們在《百法》
裡面所看到的八心王是有為法,五十一個心所是有為法,十一個色法是有為法,二十六個
煩惱也是有為法,二十四個不相應還是有為法。這些諸法都是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歸納為九
十四類,這九十四類統統叫有為法。與有為法相對的有六個無為法。
既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在這一切法相上要去計較、要去分別執著,這是
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自己作自己的障礙,自己給自己找來的煩惱,找來的生死苦厄。因為
生死也是有為法,也是夢幻泡影,都是本來不可得的。不可得斤斤計較要想得到,這不叫
自找苦吃是什麼?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以從無相心裡面生起般若智照,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切苦厄,那就像佛、像大菩薩一樣的自在,這是講的無二相。無二相,一切相都等於空,
空是不二的,一切法當體皆空、一切法皆無自性,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九者慧心,無量法界,無集無受生,生生煩惱而不縛,光明照性入一切法故」。這
是慧心,通常我們講智慧。智決斷的意思多,慧是選擇的意思多,善於選擇這是慧,能當
下決斷這是智。在無量法界裡面無集無受生,集是講的因,無集就是不造因,無受生就是
不感果報。當然果必定有因,佛給我們講四諦法,苦、集、滅、道,苦就是受生,是果報
;集是業因,集是起惑造業,像前面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然就無集無
受生。我們現在明白這個道理,經論裡面讀得很多,這個道理是充分的明瞭也不懷疑,可
是沒有把這個道理變成我們實際的生活。何以故?在我們實際生活裡面還是起惑造業,還
是受果報的。理是悟了,起惑造業是還照舊,生死輪迴還是擺脫不了。
理沒悟之前悟明這個道理第一重要。理要是真正悟明白了,再沒有一絲毫疑惑了,這
個時候什麼?起行重要,把悟的事情統統放下,別再惹麻煩了,好好的修行,修什麼行?
一定要把這個道理變成生活。行門裡面最直截、最了當、最方便、最穩妥的就是這一句「
阿彌陀佛」,念念喚醒我們覺悟,彌陀你就會念了!念念彌陀當中與西方阿彌陀佛相應,
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與眼前實際生活是覺而不迷相應,這一句彌陀算你會念了,你
念的得力了,真正念到無集無受生。生死那是六道的果報,煩惱是六道的惑業,都不能繫
縛你了,你在三界當中得大自在,解脫了。
「光明照性」。這個光明就是佛光,所謂佛光就是般若,就是真心的覺悟,始覺照本
覺,本始不二。「入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待人接
物,這叫一切法,是以光明照性入一切法。性在哪裡?性就是一切法,我們講席當中常常
以比喻來說,以作夢來比喻,譬如作夢,夢裡頭夢是自己心變現的,心在哪裡?夢境就是
心,你那個夢境裡頭每一樣東西都是你自己的心,都是心變的。你要今天問光明照性,性
在哪裡?一切法就是性,性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性好比是能作夢的心,十法
界依正莊嚴就是所作夢這個夢中的境界,你說性在哪裡?唯獨光明才能照見,明心見性!
明心是覺悟的心,無明就見不到心,就迷在這個現相上,覺悟的心就是光明的心,他就見
性了,就在相上見性。一一相,一一事,一一物,無有一法不是自己的真性,這個時候就
成佛了,見性成佛,什麼時候成佛?見性就成佛,這是慧心,上賢菩薩所修的。
「十者不壞心」。這些我們全都要把它搞清楚,要好好的修學。「八魔不壞,入佛威
神,出沒自在,動大千界,於虛空平等地心,無二無別故」。諸位在《八大人覺經》裡面
讀到有四魔,魔是來折磨你,是來擾亂你。我們現在看這個魔字,這個魔底下是個鬼,這
在中國字裡頭不是古字,在當時算新字,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原來用的這個磨你們看看
佛經,這個古本的佛經從前翻譯的磨是折磨的磨,底下是個石,折磨的磨。梁武帝認為這
個折磨人非常難受,就跟那個魔鬼一樣很可怕,所以他改了,他把石頭改成了個鬼,所以
這個字在當時是新造的字,會意,很可惡,很可怕。
這四種魔第一個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第二個是煩惱,第三是死魔,第四是天魔。
這四魔在佛法裡面是總說,就是所有的魔可以歸為這四大類,這是四大類,每一類裡頭那
就無量無邊。煩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五陰,世出世間一切法哪一法脫離了五陰?所以這
個境界是非常廣大而沒有邊際。可是這一些魔難,這四大類三類屬於自己的。五陰是自己
的一邊,煩惱也是自己這一邊的,死也是自己這一邊的,只有天魔是外面的。天魔為什麼
能夠折磨你?因為你裡面有三個漢奸,跟他一勾結,你就上當了。如果你裡面沒有死魔,
沒有煩惱魔,沒有五陰魔,天魔對你就無可奈何,最後只有投降來當你的護法了,沒有辦
法能夠傷害你一分一毫。所以諸位要曉得一切的折磨是從自己心裡面起來的。
此地講的八魔是什麼?八魔就是屬於煩惱魔,我們常講「八風吹不動」就是指這八種
,這八種境界一現前心就動了、就守不住了。被外境誘惑自己做不了主宰,所以這八類也
叫做魔,也叫做風。風是什麼?風是動,將你的心智動搖了,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所
以你要問什麼時候我的功夫成片?我有把握往生?即是八風吹不動你功夫就成片了。世出
世間利益擺在你面前不為利益動心,不動心,功名富貴你心裡頭乾乾淨淨,不為它所動;
衰了,衰是一下衰落了,從原來在很高的地位上,現在一下掉下來了。如同美國的總統選
上去之後這是利,名聞利養統統來了,一下選不上掉下來,這是衰。這個利衰是最明顯的
都能不動心,衰落也不動心,人家讚歎你也不動心,毀謗你也不動心,才能到功夫成片;
這些利、衰、毀、譽一遇到的時候心裡馬上就動搖了,這個人一點功夫都沒有。
所以古人勘驗學人,用什麼東西來考試他,他一進門,無緣無故把他臭罵一頓,他一
生氣,算了,不及格;或者給他捧一頓,讚歎一頓,他就得意忘形,我很了不起,對我很
讚歎,完了,一切都完了,哪裡曉得人家在考試,看你動心不動心。這種情形我們在《禪
林寶訓》裡面見到很多很多。古人考東西不是考一篇文章,出幾個題目給你,不是的,就
是在談話當中就看到你的程度,所以他談那個話的目的在哪裡?他目的都不是在話,意在
言外,目的是看你動不動心,讚歎你不是真的在讚歎你,毀謗你也不是真的毀謗你,看看
毀謗你生不生氣,讚歎你你喜不喜歡。你要是一動喜怒哀樂,凡夫,博地凡夫一個,沒有
入門;如果真正能夠在利衰毀譽裡頭都不動心了,這個人就是法器,可以造就,將來一定
會有了不起的成就。祖師要遇到這樣的人,他會格外的栽培成為法器,為什麼原因?就是
因為他有不壞心。這個人要遇到的時候決定不能把他放棄掉,一定要全心全力成就他,他
是真正法器。世出世間法都一樣,世間法好的老師遇到這個學生他也不肯捨棄,他也加意
來教他,就是特別來教他,一定幫助他成就。
所以我們學佛要曉得決不能為四魔、八風所動,你成就了不壞心,你成就這個心,諸
佛菩薩沒有不加持的道理,護法龍天沒有不守護的道理。如果八風稍稍動一下,你的心就
做不了主,跟你說諸佛菩薩不會加持你,護法龍天也不會保護你,為什麼?你還不夠條件
,還沒有這個資格。所以到八魔不壞,入佛威神,佛的威德神力加持你,你也能夠得到少
分。
「出沒自在」,你得到自在了。「出沒」有進退的意思,有顯隱的意思,這一句就顯
示你無不自在。進則可以兼善天下,退則可以獨善其身,無不自在。「動大千界」,這個
動是講震動,剛才講了這是真正的法器,大千界裡面諸佛菩薩沒有不歡喜你,沒有不尊重
你的。「於虛空平等地心,無二無別」,他才真正不壞,心像什麼?虛空,一切不受,四
魔八風他都不受。平等地心沒有高下之分,所以他在一切境界裡,永遠不起分別、執著、
妄想,看一切法無二無別,這叫不壞心。所以成就不壞心這是佛門的真實法器,這是我們
應當明瞭,應當修學的。到這個地方這是一段,把十迴向裡面這十種心介紹出來。下面是
總結。今天時間到了。
==
好好的修行,修什麼行?一定要把這個道理變成生活。
行門裡面最直截、最了當、最方便、最穩妥的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念念喚醒我們覺悟,彌陀你就會念了!念念彌陀當中與西方阿彌陀佛相應,與阿彌陀佛四
十八願相應,與眼前實際生活是覺而不迷相應,這一句彌陀算你會念了,你念的得力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7-29 16:03:00
是心做佛,是心作佛。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7-29 22:20: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7-29 22:3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7-29 23:5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7-30 14:1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