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下面第七段「說法莊嚴」,我們把這段經文念一念: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
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是說法莊嚴裡面「眾鳥化跡」。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曉得,
世尊在後面跟我們說明,這個地方的眾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絕對不是畜生道。佛為
什麼不現佛身說法?要變現這些眾鳥說法?這是佛對一切眾生愛護無微不至。如果佛現身
在那裡說法,聽經的學生一定恭恭敬敬、規規矩矩的坐在那個地方,不能沒有威儀。是鳥
在那裡說法他就很輕鬆了,沒有拘束,可以隨便一點。坐著聽也行,站著聽也行,走著聽
也行,躺在那裡聽也可以。這是阿彌陀佛對眾生的愛護,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
在早年,我也常常想到二十一世紀的道場,我說二十一世紀的道場不再是寺院庵堂,
不是那個形式。大眾修行的道場應當是像澳洲的退休村,澳洲的退休村實在是做得好。我
們在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我每到一個地方總是首先看這個地方的老人福利事業。在
美國、加拿大我常常去參觀老人公寓,我到澳洲來首先就參觀他們的退休村。我看了六、
七個退休村,看得非常喜歡,這個應當是這個世紀的道場,真正學佛念佛。
退休了,退休村裡面有講堂,有圖書館,有攝影棚,有遠程教學的設備。念佛的聲音
也像阿彌陀佛這個地方,學他,眾鳥化跡。我們現在自己沒有法子變化,我們可以裝小型
的擴音機放在樹上,說法的聲音從樹上就播出來。人在樹下悠閒自在,可以聽經,可以跟
著念佛。如果有樓台亭閣,小亭子裡面可以放閉路電視,幾個人坐在那邊聽經也可以看到
法師的形像,這是現在科技可以能做得到的。
每個道場有它主修的課程,所以說各個宗派都可以做。退休之後在這個地方,無論在
這個退休村哪一個角落都是道場,你說這個多自在。大眾在一塊學習,不一定聚集在一個
講堂。澳洲退休村規模都很大,因為土地太多了,所以一個退休村就像一個公園一樣,土
地面積大。這裡頭花草樹木、小橋流水,你走進去之後確實很值得你留戀。如果能夠加這
一套電器化的設備,隨時可以看到影像,可以聽到念佛的聲音,講經的聲音,這也就像極
樂世界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忘念佛。
「六時演法」,聽經聞法日夜不間斷,這個「六時」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二十四小時。
此地「六時」是講古時候的印度,古印度把每天分做六個時辰,白天三個時辰,晚上三個
時辰。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白天他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白天十二個小時
;夜晚叫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這是晚上的三時。所以他的一時等於我們現在的四小
時。
佛陀當年在世,僧團裡面休息的時間是中夜,中夜是睡眠休息的時候。中夜是晚上十
點鐘到兩點鐘,這是中夜,所以十點鐘睡覺,兩點鐘就起床了。佛教大家要精進,不能懈
怠,不能貪睡。我們現在一般人睡眠八小時,太過分了。這是佛家。所以要精進,要勇猛
精進,時間比什麼都寶貴,不可以浪費時間。
但是現在人的業障比從前重,妄念多,不休息體力不能恢復。所以諦閑老和尚那個教
誨我們就非常讚歎,不分晝夜,累了就好好休息,什麼都放下好好休息,休息好了立刻接
著幹。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休息好了什麼時候就幹,這個方法對我們來
講沒有壓力,確實是好方法。如果功夫得力了,你的睡眠愈來愈少,你的精神愈來愈飽滿
。
六時演法,日夜不間斷,這個現在我們可以做得到。我們可以用講經念佛的錄相帶,
講經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播放錄相帶,念佛也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念佛用播音。每
個地方都有這個設備,設備旁邊都有開關,你想聽念佛,一按鈕佛號就出來了;你想聽經
,一按鈕畫面就出來了。我要不想看也不想聽,你統統關起來,你說多自在。聽經聞法沒
有中斷的時候,「聞正法樂」。
「悉念三寶,得正念樂」。「明無三途」,說明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所以沒有墮落
苦,這些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悉念三寶」,這個三寶是廣義的,念佛、念法、
念僧。佛是覺悟,覺而不迷;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僧是清淨不染,淨而不染,僧又
表和合,六和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諸法,都不能超過這三大類,「覺正淨
」這三大類。「覺」慧學,「正」定學,「淨」戒學,戒定慧三學,一切諸佛菩薩教化眾
生總不出這三大類。這個地方是用佛法僧代表。所以你要曉得,「佛」要是用三藏來講,
代表論藏,「法」代表經藏,「僧」代表律藏,經律論三藏。悉念三寶!
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三惡道,沒有三惡道,就顯示他有人天道。凡聖同居土裡面是
人天道,因為你是帶業往生的。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那阿惟越致菩薩不是你修得的,是阿
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你的,使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很像阿惟越致菩薩。這個不可思議
,不是你自己證得的,你自己證得的時候就花開見佛了。諸位要曉得花開見佛的時候是你
自己證得的。花沒有開,你就已經是阿惟越致菩薩了,佛力加持的,這個很不可思議。
再看第二段「極樂普攝法界眾生」,這一句很重要。法界是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那
麼你想想看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範圍是多大,沒有邊際。這個就像學校一樣,學校學生來
自很多很多地方,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學校,就有一點像我們現在講的遠程教學,無遠
弗屆。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是他的教區,極樂世界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像諸佛
剎土。諸佛剎土它真的是一個學校,它有它的校區,有它的範圍。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
範圍,所有一切學校都是它的範圍。這就是講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是阿彌陀佛教化的範
圍,你說他範圍多大!
「根塵一一圓妙」,「圓」是圓滿,「妙」是微妙。「知此文亦特為此土而說」,這
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方便話,特別應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根機而說的。好像他特別是對我們
,這是世尊介紹裡面的方便說,實際上他的教區的範圍無限的廣大。因此彌陀弟子無論到
哪一個佛國土,都特別受到歡迎,都把你當作貴賓來看待。沾阿彌陀佛的光!人家一看是
彌陀弟子,跟其他諸佛弟子不一樣看待。底下要介紹這個說法的內容:
「大智度論云:三十七品」,就是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
」。這點我們一定要懂得,否則的話,你看到這個眾鳥說法的範圍很拘束,好像很小。一
般人看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這有什麼稀奇?《大智度論》上面說得很清楚,三十七道品
無所不攝;換句話說,它一展開,十方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都不出它的範圍。也就是說三
十七道品是佛法的綱要,是佛法的總持法門,展開是一切法,一切法歸納不外乎這三十七
大類。這樣你就明瞭,西方極樂世界,佛說法、菩薩說法、眾鳥說法都是究竟圓滿;換句
話說,你想學什麼法門太容易了。無論想學哪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因為你二六時中不間
斷。
到極樂世界去了之後,我們要問凡聖同居土裡面還需不需要飲食,還需不需要睡眠?
不需要了。我們知道娑婆世界六道裡頭,色界天不要飲食,不要睡眠了,你想多自在。不
要飲食少了多少麻煩,飲食浪費好多時間,浪費多少精神。飲食在世間法裡面講是五欲,
財色名食睡是欲望,五欲。在佛法裡面講是五蓋,蓋是比喻,把你的性德蓋住了,蓋是障
礙。財色名食睡是障礙,障礙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障礙自性的無量德能,障礙自性的相好
光明,這五種障礙。
所以到色界天初禪以上飲食就不要了,養身體的養分從哪裡來?禪悅為食,禪悅代替
了。我們世間人也有這個說法,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色界天人禪定快樂,那是最好最好的
滋養。欲界天人還不行,還需要飲食,色界天不需要了。到西方極樂世界難道還需要嗎?
不要了。
不要,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那是煩惱習氣。到那裡去好久沒有吃飯了:怎麼沒有吃
飯?心裡一想吃飯,飯就來了。飯食擺在面前了,想想我現在是極樂世界菩薩了,不是凡
夫,這個東西沒有必要了。這念頭一生飯菜立刻就沒有了,變化所作。所以在西方極樂世
界凡聖同居土裡頭有這個現象,方便有餘土裡頭沒有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全是凡
聖同居土。所以這個要曉得,無量道品都在其中。下面我們簡單的介紹三十七品這個七科
,就是七類,七大類。
第一段是「四念處」,「以智觀境」就是看得破,所以四念處是智慧。在我們娑婆世
界,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說的四種觀,這是真正智慧。第一個「觀身不淨」,第二個「觀
受是苦」,第三個「觀心無常」,第四個「觀法無我」,你要常常作如是觀,你智慧就開
了。
「身」很骯髒,不乾淨!現在的人三天不洗澡身上的氣味就很難聞,身上氣味從哪裡
來的?是你裡面冒出來的。裡面很不乾淨,從前禪宗大德常常比喻,人的身體是什麼?叫
臭皮囊,這個皮袋子。皮袋子裡面裝什麼東西?裝的是尿屎大糞膿血,沒有一樣乾淨的,
三十六種不淨之物,這個皮袋子裡頭裝這個東西。你要覺悟,你真正了解看清楚、看明白
了,這個身體不值得留戀。
那怎麼辦?這是個假東西,咱們藉假修真。明心見性是真,我們要藉這個假相來修真
,千萬不要被這個色身欺騙了。愛惜這個色身,貪戀這個色身,要以種種滋養保護這個色
身,錯了。佛不是說叫我們不要愛惜這個色身,不要錯會佛的意思。佛說你要真正認識你
這個色身是個什麼東西,你要認清楚,然後你好好利用它。藉假修真,這就對了。
第二「觀受」,「受」是你的享受,你這一生的享受。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分,你是
富貴還是貧賤,總而言之一句話,你自己細心去觀察,你所受的是樂還是苦?前面跟諸位
說過,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觀受是苦。你說現在還有樂,很
快樂,樂是壞苦。那我現在不苦不樂?不苦不樂是行苦。三界統苦!《法華經》上把它比
喻作火宅,這是身像一棟房子,裡面已經起火了。這是覺悟!不覺悟不知道,觀受是苦。
第三句「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念頭,你的念頭生滅不住,所以它不停,妄念。無常
,簡單跟你說,你的念頭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剎那生滅,剎那變化,自己做不了主。
自己做不了主所以才叫無我,(我是主宰),做不了主的。自己真能作主,我不想老,我
不想生病,我不想死,能做到嗎?做不到。這個心不是經典上講的真心,這個心是妄心。
妄心是什麼?《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無常,千變萬
化。
第四句「觀法無我」,這意思就是說一切法裡頭沒有主宰。一切法是因緣生法,沒有
主宰,沒有自在。你有這四種觀,大致上就差不多了,曉得「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
法無我」,你才能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
,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人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看破之後自然放下。
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就不一樣,極樂世界「常樂我淨」是真的。蓮花化身,淨,它不
是不淨,淨!身體透明的,一絲毫染污都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眾生身體透明的,沒有染污
。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煩惱習氣統統斷盡了,我們這個身體是透明的
。帶一絲毫分別執著,漆黑一團。
西方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它真有樂。我們這個地方觀心無常,人家那個地方「
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常」。「自在主宰」那就是「我」。由此可知,我們這個地
方要修四念處,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念處的結果顯現了,成就了,到那個世界圓滿了。所以
《彌陀經》上不講前面三科,它從『五根,五力』講起,我們這個世界要修,要修四念處
觀,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它不需要,它那裡沒有這個問題。
再看「四正勤」,四正勤也是我們要修的,極樂世界沒有。四正勤是「斷惡,生善」
。勤是勤奮,正是正確的、正當的,我們應當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不要忘記,
你要真修。斷惡有兩句,「已生惡令斷」,已經生起的惡。這個善惡的標準,佛教初學就
是用的「十善業道」,十善業。十善業的反面叫十惡。我已經惡念生起來了,惡業已經造
了,你要覺悟趕快斷掉。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惡!這
個念頭一生起來立刻就要斷。
「未生惡不生」,我還沒有這個念頭,那你要記住這些惡的念頭不能生,對自己有嚴
重的傷害,而且還傷害別人。「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不生」,惡就沒有了,惡的念頭沒有
,惡的行為沒有。
斷惡要生善,「已生善增長,未生善令生」,唯善,無惡唯善!善惡還是以十善業道
為標準,我們初學一定從這個基礎上扎根,然後再提昇,然後再擴大,十善業是根本。不
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常常生這個念
頭,這個念頭沒有生要趕快生。惡的念頭要斷,善的念頭要生,惡的行為要斷,善的行為
要生,這個樣子你的心行「無惡唯善」。「淨念相繼,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從這個地
方建立的。
這個四句通一切法,在大乘法裡面譬如六度,慳貪是惡,布施是善。吝嗇的念頭,貪
求的念頭,這個不善要斷;布施的念頭,布施的行為,布施供養是善,要生。惡業是不善
,持戒是善;瞋恚是不善,忍辱是善;懈怠是不善,精進是善;散亂是不善,禪定是善;
愚痴是不善,般若是善。總以十善業道是為最初的基礎標準,慢慢再提昇,提昇到一切法
,一切法世出世間法都有善惡兩面,斷惡修善。
第三段「四如意足」,足是滿足,滿足就如意了,所以這是四種,佛教給我們的,你
滿足就如意了。「放得下,回首如意,回頭是岸」,所以這個四條是定、是福,四種定,
四種福。我們中國人常常講的回首如意,你看從前富貴人家手上常常拿著一個如意。拿這
個如意是什麼意思?如意頭是回過來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無論做什麼不要太過分
了,要知道回頭。不知道回頭麻煩就來了,要出亂子了。現在人講節制,懂得節制。無論
做什麼事情它都有一定的度數,到這個時候應當要節制,在中國古人講的是應當要回頭了
。凡是造作罪孽都是不懂得節制,不知道回頭,所謂一意孤行,這個麻煩就來了,到果報
現前後悔莫及。
佛教我們這四樁事情,第一個是「欲」,欲如意足。欲是欲望,一定要知足,知足就
常樂了。所以第二個「精進」,精進如意足那常樂。我用的解釋是用這兩句,「知足常樂
,心安理得」,我這樣解釋大家很容易懂。古大德解釋這四句很不好懂,你看我這個解釋
,一看你就明瞭了。什麼事最快樂?天天有進步真快樂,確實法喜充滿。《論語》裡頭夫
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天天有進步,精進就是天天有進步。苦是什麼?沒有進
步這才苦。
「念如意足」也叫做「心如意足」,諸位將來看佛法裡頭這個四如意足,有的用「念
」,有的用「慧」,但是有些地方他用「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用「念」跟用「
心」,我們統統都看到,經本上都有這個說法的,都是一樣的。念如意足,心安!心安是
你心要知足,你心就安了。「精進如意足」,今天精進,我今天的功課都做圓滿了,都有
了進步,這就可以了,你就常樂。精進不能不知足,不知足,精進過分了,過了頭了,你
的身體受傷害。一天的功課一天做完,不可以一天做十天的功課,那要命!
佛不是這樣教人的,佛是隨你自己的根性、程度,教導你一定適合你的根性,適合你
的程度。在從前私塾裡頭讀書,老師教學生是因人而異,進度各個人不一樣。天分高的,
記憶力、理解力好的,每天課程(從前叫上書,就是教你念的進度),上上根的人可以念
二十行。一行二十個字,二十行是四百個字,你每天能夠消化得了,這上根人。中等根性
的人得十五行,十行到十五行。下等根性的人很笨,記憶力不好,那教他念幾行?三行到
五行,三行六十個字,五行一百個字,你要把它能念熟,能背過。
測驗學生的標準,實在講很容易測驗。老師教你念,譬如說教你念二十行,看看你是
不是上根,十遍能背,這就是標準。十遍不能背,好,馬上減下來。一定是十遍會背了,
這適合你的程度,十遍不能背那就太多了。所以那個下根的人,教他三行六十個字,十遍
能背,行。那一個同學他念一百個字,十遍能背,他的天分比這一個就要高一點。所以同
時教一樣的課程,每個人進度不相同。十遍會背了,老師再督促你,高聲去念,念一百遍
,高聲看著本子念,念一百遍。這一百遍念完之後,本子關起來再背,背一百遍,這有進
步!這是今天的功課,明天是明天功課,這是精進如意足。
我舉這個例子大家好懂,每天要有進步,進步是有尺寸的,適合於自己程度,適合於
自己根性一點不困難。天天有進步,月月有進步,年年有進步,他怎麼不快樂?念如意足
(心如意足),心安。慧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理明白了。理明白了心就安,心安了理
就明白了。「成就一心,不退菩提」,我這個說法大家好懂。可以統統落實在日常生活當
中,落實在學教,落實在念佛,落實在修行,它是綱領、是原則。好,現在時間到了,我
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以十善業道為標準,我們初學一定從這個基礎上扎根,然後再提昇,然後再擴大,
十善業是根本。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
不痴,常常生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沒有生要趕快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