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24(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0-31 19:12:38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八段,「妙行勝果,不可思議」,其中的第四小段。我們把文
念一念。
《要解》的原文:「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
往勝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
也」。這一段是《要解》的原文,說得非常非常好,確確實實如是。蕅益大師的意思是告
訴我們,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踰」是超越,「閫」用現
代的話來講是範圍,不能超過。下下根也能夠到達這個境界。其所感的佛、所生土,往往
勝進,勝是殊勝,進是進展、是提升,也不一概,因為,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
人人都有分。
  這樁事情,善導大師在《觀經.上品上生章》裡面講的非常之好。因為古時候的大德
,他們認為上三品是菩薩往生的,中三品是聲聞、緣覺往生的,凡夫帶業往生,只能生到
下三品。照古大德這個說法,上輩、中輩我們凡夫無分,善導大師就不是這個說法。傳說
當中,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他老人家講,
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講的,愈想愈有道理!凡夫遇到的緣要殊勝,也能
上上品往生,也能夠在一生當中生實報土。這就是蕅益大師在此地說的,「往往勝進,亦
不一概」,遇緣不同。聲聞、緣覺、菩薩要沒有遇到殊勝的緣,也不能生實報土,也沒有
辦法上輩往生。所以統統都是在遇緣不同。因此我們對於緣要看重,對於緣要珍惜,實實
在在不容易遇到。
  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緣分,大家住在這邊不感覺到,正是所謂身在福中不知福。你離
開這個環境到其他地方去走走,你才會知道。在這個地方,衣食住行不要操心,雖然不是
很豐足,確確實實吃得飽、穿得暖;堂舍足以能夠遮蔽風雨,環境安定。在現在這個社會
裡頭,我們講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這三個條件都具足,你到哪裡去找!
  道場每天講經,每天念佛。念佛堂,我們很快工程完工之後,念佛堂就啟用,二十四
小時開放。我們採取諦閑老法師的教誨,念累了你就休息,寮房都在附近,休息好了,趕
快用功。研教的研教,念佛的念佛;不研教就念佛,不念佛就研教,這種修學環境到哪裡
去找!圖書資料大致上都完備。有缺乏的,我們總是想盡方法去採購。在這個地方,不知
道珍惜緣分,天天空過了,這可惜,沒有比這個更可惜的了。
  大家自己要發心,發心,不是別人勉強的。第一個發心,承傳如來正法。現在這個世
間講經說法的人太少,大家都曉得,古人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興衰在人才
。什麼樣的人才?有道德、有學問。道德是斷煩惱,證菩提;學問是除邪見,開智慧。十
方善信供養這個道場,他為什麼要供養這個地方?希望你們有成就,希望佛法有傳人;沒
有傳人,佛法就滅了,不僅是衰。希望代代有人承傳,這是第一個。這一條,我們自己想
一想,做不到,沒有這個能力,不具弘法利生的條件,那你要決定求往生,這是成就。
  真正的佛弟子,面前就這兩條路,這兩條路都是正道。傳承如來大法實在不是一個容
易事情,我們自己想想哪有這個能力!德行、學問都不夠。當年我在台中,李老師開班教
學講經,我不敢參加。李老師要我參加,我不敢,自己想一想沒有這個條件。李老師上課
的時候告訴我,你去看看,聽一堂,這個可以。我去參觀,參觀之後,我就感動了。像這
種學法,我自己衡量衡量我的能力還可以,於是我參加經學班。
  爾後李老師告訴我,這個事情是真難,是真不容易。弘法利生要通達世出世間法,當
時他就舉例,世間法,別的不談,單講這部《四庫全書》,你能通得了嗎?我們講堂書架
裡面有一套《四庫全書》,有一套《四庫薈要》,都是完整的。你能通達得了嗎?世間法
通達了,還要通達佛法。佛法,這邊書架上是《大藏經》,我們這個地方收藏的有十種不
同版本的《大藏經》。沒有辦法,做不到!不要說是我們中年出家,我二十六歲才聞到佛
法,三十三歲出家,太遲了,來不及了。歷代祖師大德,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從
小出家,十五、六歲根底就已經打好了。無論在德行、在學問,根基都打好了。我們真的
叫半路出家,亡羊補牢,只有自己拼命發憤努力,等於是上補習班,學一點點。怎麼能弘
法利生?
  李老師這才教我,正規的路子我們走不通,沒有法子走,我們要走特別的路子。這個
特別的路子怎麼樣?求感應!換句話說,求佛菩薩加持。這個事情不求佛菩薩加持,靠我
們自己是決定不能成就的。靠佛菩薩,靠得住靠不住?只要你有真誠心,至誠感通!我就
抱著這兩個字,一個誠,一個敬。敬這一個字是我從小父母、老師、長輩教的,我有,我
敬人、敬事、敬物。誠不夠,煩惱習氣把真誠蓋覆住,誠是李老師幫助我培養的。一生就
靠這兩個字「誠敬」,真誠到極處,恭敬到極處,用這個來求感應。
  所以我在講台上講經,也跟諸位做過多次報告,我哪有能力講經?不過是在講台上,
把這個身體借給佛菩薩用,讓佛菩薩加持,用我這個身、口傳話而已,這是真的!所以這
麼多年來,很多同修都知道,我講經沒有預備,講什麼不知道。講完之後,你問我,我茫
然無知。有人錄音錄下來,給我聽,好像是說過,佛力加持。如果有一點私心,有一點名
聞利養的心,感應就沒有了。全心全意為護持正法,為利益眾生,不為自己;為自己,一
句阿彌陀佛足夠了,就成功了,不要再搞這些。
  這個道理諸位要是明白,我們發心,得佛菩薩加持,這個事情就不難。你真正想感得
佛菩薩加持,你要記住,真誠恭敬之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才能求感應,用這個感
,佛菩薩就有應。所以,這兩條路是我們希有的因緣,無論走哪一條路,只要用真誠心、
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個路就走通了。
  為人演說,「演」最重要,演是自己做到。自己沒有做到,等於說佛在經上講的這些
理論跟方式、方法沒有通過實驗,自己做到是通過實驗。現在講科學,科學重視實驗,我
要做到!經論真的明白了,可以講給人聽,如果自己有疑惑,就不能講!不能誤導別人,
不能把別人的方向、目標指錯了,那個背因果大了!你要負責任。宗門野狐禪的故事是真
的,不是假的,給我們很大的警惕,話不能亂說,怕說錯。
  我們不會說法,對於經教沒有相當研究,勸人念佛是決定不會錯的。給人講念佛的感
應,給人講《淨土聖賢錄》,給人講《往生傳》,真的一點都不會錯!對自己有好處,對
別人也有好處,自利利他。宋朝瑩珂不就是念《往生傳》受了感動,看到別人一個個都往
生,這才下定決心:我也要求往生。沒有別的,誠敬!就把阿彌陀佛感應來了。你看他走
得那麼自在,那麼瀟灑,為我們演說!表演給我們看,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
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誠敬」。
  我跟同學們說過,我一生三個老師,我非常感激,念念不忘。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
給我,要不是他,我入不了佛門。為什麼?對佛教有排斥心,佛教的書我不會看。不是方
東美先生接引,我就沒有這個機會。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教我「看破,放下」,教我「
布施」。這個以前,沒有,沒有這個念頭,我學佛有這麼一點點成就,根基在這六個字。
李老師教給我的四個字,「至誠感通」。
  我學佛這五十多年,就是遵守老師這個教誨、這個綱領、原則,永遠不離。不真不誠
,世出世法你都沒有根,漂浮的,縱然你命裡頭有福報,也是曇花一現,這是真的,不是
假的,沒有根。誠敬是世出世間的根本!印光大師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位想
想,如果沒有誠敬,做不到。你有誠敬,印祖這個教訓你懂得,你會歡喜,你自自然然會
依教奉行。
  看破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真正了解現代社會的真相。你會在這個社會,這一生
當中,永遠保持著心平氣和,你不會有波動。眾生造極不善,你也不會有瞋恚,為什麼?
你看的很清楚。就像《法華經》上所說的,「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
末究竟」,這是看破!世間不管怎麼樣的變化,我們心裡面有一點起伏(要沒有起伏不就
成佛了嗎?)但是影響不大。不像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的起伏幅度很大,大風大浪,有
狂歡、有憤怒。看破了,再好的境緣不會狂歡,再惡的境緣不會憤怒,起伏的波浪很低,
不高。常常能夠保持著心平氣和,平等心、清淨心生智慧!這個道理要懂。尤其是念佛人
,境緣現前,一合掌一聲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擺平了。
  後面這幾句,「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這就是說,信願持名把所有佛法全部都
包括了。蕅益大師是教宗天台,晚年回歸到彌陀。年輕的時候他學天台,所以他的著述、
講演都是用天台教義。天台講八教,「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八教。
豎徹五時,五時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的順序,第一「華嚴」,第二「阿含」,第三
「方等」,第四「般若」,第五「法華涅槃」,涅槃是最後一日一夜所說的。五時八教!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全部的佛法,信願持名是統統都包括了。
  後頭這兩句話說得好,「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歎其難信也」。《彌陀經》沒
有人啟請,世尊自己說出來,無問自說。這是慈悲到極處!你們不知道有一個最殊勝的法
門,你們不知道,當然你問不出來,不問也告訴你。這個法門難信,確實難信。一般外面
宗教講,信的人得救,信的人有福,用在淨土法門,那就妙不可言。你要信,你真的是有
福;你要信,你這一生真的得救,超凡入聖!所以,我們今天報佛恩、報父母恩、報施主
恩、報眾生恩,就這兩種方式,一個是念佛往生,一個是傳承大法。
  我們這裡是淨宗學院,我們所傳承的就是念佛法門。我們的經典是「五經一論」,諸
位一定要知道五經一論是我們的根本、是我們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有了成就,還有餘力
,可以涉獵其他的大乘法,你還有餘力;如果沒有餘力,你就專宗本宗的典籍。我們相信
,本宗典籍如果你用十年功夫,你就有餘力涉獵其他的經教,來擴充淨宗教義的影響力。
涉獵廣了,旁徵博引,辯才無礙。你接觸現代社會芸芸眾生,不能沒有說服力。要具足說
服力的話,佛教的教義,不是講我們一個宗,佛教的教義,各個宗派的教義,還要涉獵到
世界其他各個宗教的教義;乃至於科學、哲學,許許多多這些重要的學術理論、思想都要
明瞭,你才能夠應付得了。
  但是這些你要知道,不是現在就學,現在就學那就把你毀掉了。做學問要有次第,中
國古時候儒佛做學問的方法,跟現在方法不一樣。現在的方法,一開頭廣學多聞,這是我
聽人說,現在人講做學問像金字塔一樣,先是廣,慢慢慢慢的到最後是頂尖,最後他專攻
一門,他是由博到精。佛法跟這個恰恰相反,佛法開頭是一門深入。佛法像個大樹一樣,
它先是根(根本),然後再發展為枝條,枝葉花果,是這樣發展的。這個發展是活的。為
學像金字塔,到頂尖就不能再突破,死的。大樹,千年神木,活的,年年發新枝,年年開
新花、結新果,活活潑潑。所以,必須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一部經至少有一、二年,你的
根愈深將來的前途愈大。果然能夠下定決心走承傳的道路,十年。我們學院是預定九年,
每一年專攻一樣,這十年當中,淨宗根本的典籍,五經一論,根扎穩了。
  《無量壽經》我們採取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真正要學習必須要參考五種原譯
本,現在這個本子有人把它整理好了,你不要操心,你認真努力去研究就行了。《無量壽
經》參考小慧遠的《疏》,參考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都有所本!《觀無量壽經》參
考善導大師的《四帖疏》,天台大師的《妙宗鈔》。早年,我講過《四帖疏》,《四帖疏
》是善導大師著的。善導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印光大師非常讚歎,傳說善導
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彌陀經》,學著講《疏鈔》,講《要解》,講《圓中鈔》,這是
三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有灌頂法師的《疏鈔》,很詳細,過去我都講過。《普賢行
願品》有清涼大師的《疏》,宗密大師的《鈔》,非常豐富,《別行疏鈔》。這些本子我
們曾經大量印行流通,我們這邊統統都有,這是本宗的。一論是《往生論》。本宗的東西
確確實實需要十年,根才扎的厚。
  十年之後,你要有興趣,再涉獵其他各宗派的典籍。佛法裡面奠定根基了,你才可以
涉獵到其他宗教的典籍,這世間一切學術,哲學、科學,那一接觸不難懂,一接觸很容易
就了解。在佛法承傳上,你才扎得了根基。要用真心,真誠心求佛菩薩加持。要求本師釋
迦牟尼佛、要求毘盧遮那如來、要求阿彌陀佛,求諸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
彌勒、地藏,諸佛菩薩加持,這個路就會走的很順利。決定不能有貢高我慢,決定不能夠
有名聞利養,那是魔障。你心裡面清淨、平等,確確實實為正法久住,為利益一切眾生,
魔障再多,你都可以順利通過。每經歷一次魔障,我相信你的境界會提升一次。
  所以我們要常常想到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我們今天緣遇到
了,如果自己不肯發真誠心,你就空過了,那叫真可惜。在這個道場不認真努力修學,你
在這個道場就是障道,就是造業。所以這樣的道場只有兩條路,沒有當中的,不是福,就
是罪,就這兩條。我們在此地是修福,修福、修慧,還是在這造罪業?這個我們自己要多
想想。好,現在時間到了。
==
誠敬是世出世間的根本!印光大師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諸位想想,如果沒有誠敬,做不到。你有誠敬,印祖這個教訓你懂得,你會歡喜,
你自自然然會依教奉行。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0-31 21:56: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0-31 22:48:00
誠敬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1-01 23:3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11-02 15:4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11-03 15:06: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