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教徒如何發願?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8-11-24 07:29:39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要發清靜的願、遠大的願,而不要發愚蠢的願、不切實際的願。佛教徒
當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應該要發願:以佛法來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我個人來說:我十五、六歲時,就知道佛法相當好;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誤解的人太多
。其實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因為很多人都將它解釋一種玄理或者迷信,反而失去了佛
法原有的價值。如果將佛教誤解為迷信,淪為一般的民間信仰,這抹滅了佛法與世法不共
的智慧;若成為玄理,淪為高談闊論,那又完全脫離實際生活,對我們的心理、生理健康
毫無幫助。
因此,我發了一個願:「我能夠懂多少佛法,就告訴他人多少;用我的口、用我的筆,用
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將佛法的好告訴大家。」
我並不奢望我說出來或寫出來以後,所有人都覺得很有道理、都能認同;因為願意接受我
的人有多少,是我沒有辦法控制的事。
我不會想:要把全中國的人都變成佛教徒,把全世界幾分之幾都變成佛教徒;或是幾年以
後,我要完成多少大願、收多少高徒。如果那樣想,是狂想、是做夢,因為這些因緣都不
是自己能夠掌控的。
所以,一個人願意聽也好,兩、三個人,五、六個人願意聽,我也歡喜;人多也好,人少
也好;一切看因緣,也就是隨緣。但隨緣不是被動地等待因緣,反而是主動地促成因緣,
只是不去擔心和煩惱因緣可以促成多少。
對在家居士來說,每一個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親戚朋友,還有一起工作的同伴;其實
我們不需要影響大多人,從身邊的人影響起即可。
我們可以發願:「我願所有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都可以過的很幸福愉快;我願用盡一切方
式讓他們身心健康、沒有煩惱;我願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為他們奉獻。」
我想這些願,每個人應該都可以做得到。不要以為這個願好像只在自己的周圍繞圈圈,就
覺得這些願不大。這個願雖然小,卻是大願的基礎。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是菩薩行的基
礎;如果能再擴大一些,以一切眾生煩惱為家,擔負起「如來家業」,那就是更深廣的菩
薩行願了。
所以,我們不能以實質的東西或數量來衡量願的大小,例如別人布施一百萬,那我就要發
願布施一千萬。同樣的,在發願時,也不要陷入數字、數量的框框中;否則框框過大,那
會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流於狂想、空想;框框過小,則又局限了各種可能性,又流於
個人的小願。
人不要被框框局限,但要有大方向:從人道、天道,解脫道,菩薩道到佛道,層層超越。
從近而遠、從小而大、從微而著;有次第、有彈性地不斷進步,這才是佛教徒標準的發願
方法和心願。
做為一個佛教徒,狂想不能有,但宏願不能沒有。或許自己微言輕,沒辦法登高一呼使得
萬山相應,但還是要有為社會奉獻、希望影響整體社會的大願心。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11-24 14:14:00
阿彌陀佛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18-11-24 14:50:00
南無度人師菩薩摩訶薩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8-11-24 16:4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1-24 20:27: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1-24 22:2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