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23(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2-05 23:56:12
  請看一百七十二面,最後一行,「七觀觀正報」,這是「華座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
。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這段經文裡面,『諦聽』是聞慧,『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慧,聞、思、修三
慧。經上明白的給我們說出來,『除苦惱法』,我們大家都感覺到很苦惱,「苦惱法」怎
麼樣把它除掉?佛在這一章裡面就教給我們除苦惱法。如果我們學會了,我們的苦惱也能
夠像韋提希一樣的可以能夠除掉。看經文: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
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世尊在《無量壽經》教阿難及大眾,要想見阿彌陀佛,應當一心頂禮、稱讚,阿彌陀
佛就現前。在這個地方,前面是佛以神力將諸佛剎土示現給韋提希夫人看。經講到這個地
方,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西方三聖在此地現身,這都是給我們證明這個法門的真實性。
當時見到的,在《無量壽經》上,菩薩眾不算,單單算與會的大眾,天眾都不算,只算人
間眾的時候,二萬人參與這個法會。出家的比丘是一萬二千人,包括居士、國王、大臣,
二萬多人。這個地方是在皇宮,是韋提希夫人被幽禁的時候,宮中只有五百宮女侍候侯皇
后的,這個地方見到西方三聖,是阿難、目連、韋提希夫人及五百宮女。所以都不是一個
人見的,大眾見的,我們應當要相信。不要認為,經上這樣寫的,我沒有看見,我們自己
沒看見的太多了。這麼多人看見的,我們應當深信不疑,西方世界彌陀三聖決定不是假的
。我們看經文: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
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韋提希夫人見到西方三聖,立刻就頂禮,『接足作禮』是最恭敬的頂禮。註解上跟我
們講得很清楚,這不是禮拜西方三聖,是禮拜釋迦牟尼佛,下面的話是對釋迦牟尼佛講的
。她見到西方三聖了,未來眾生怎樣才能夠像我一樣有這個機緣得佛力加持,見到西方三
聖?可見得夫人心量是不一樣,自己才得利益,馬上就想到一切眾生。不但想到當時,還
想到以後未來世的眾生,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值得我們效法的。這叫做大乘心,這叫做
菩提心。我們看經文: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
  這是教給我們觀想佛菩薩的方法。看經文:
  【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
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
  前面說的是觀佛,現在是先從蓮花想起,先觀佛座下的寶蓮,從這邊觀起。再看經文
,一百七十六面。
  【一一葉間。】
  這是蓮花葉與葉之間。
  【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
上。】
  這是花體的莊嚴。花與葉兩間交處,還有許多珍寶裝飾,而且樣樣都放光。『一一摩
尼珠』都放光,實在講花也放光,是葉也放光。
  【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
  這個前面我們看過,就是如意寶。
  【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珍珠網。以為校飾。】
  『校飾』就是蓮臺上的裝飾,『甄叔迦』,後面有個註解,是赤色的寶。再看經文。
  【於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
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
異種金色。】
  從經文段落上來看,先給我們說明蓮花的顏色、數量,然後再講花間的寶珠光明,再
觀花臺寶網,再看到臺上面的裝飾。蓮臺上面的裝飾,有寶幢、有寶珠,都放光明。底下
一段是講它的作用,在一百七十八面。
  【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珍珠網。或作雜華
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這個地方有一句要特別注意。我前面講的種種莊嚴,這還沒有講到佛像,只是看佛的
蓮花、蓮座、蓮臺而已。『施作佛事』這一句很重要,佛事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
悟、離苦得樂,這叫做佛事。這是佛的蓮座,這樣的莊嚴,蓮座也能夠叫眾生見色聞聲、
睹其光明都能夠滅罪增福,都能夠破迷開悟,這才顯示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不可思議。下面
經文,告訴我們這種種莊嚴的來由,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本是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所以結歸到最後,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成就的。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看到佛發
願,五劫修行,成就莊嚴的世界。在這部經上我們所讀到的、所看到的,都是四十八願的
成就。看一百七十九面。
  【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
  這個『念』就是觀想念佛,在沒有觀佛像之前,先觀華座。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
。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
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一段註解裡面有幾句話,我們讀了之後就明瞭,而且曉得修學專一的重要。「首句
念,作觀看」,就是觀想念佛,「觀想須專,一不可夾雜,少一不慎,觀即不成」。經中
所講的境界實在太微細,想想古人講的話,我們閻浮提眾生心太粗,境界太細,觀想很難
成就。觀想愈往後是愈精細,花臺我們已經無法觀想了,底下再講到聖像,那就更不容易
,就更難了!在這個地方我們知道一個原則,就是要專,決定不能夾雜。說實在話,我們
今天修學犯了最大的過失就是夾雜,所以修學經歷長時而不能成就。讀經、讀古大德的開
示,雖然時時這樣提示我們,我們都是很含糊籠統就看過,不曉得這句話的重要性關係我
們一生修學的成敗。
  念佛是十六觀之一,此地講不可夾雜,念佛一樣的也不可以夾雜。所以我教給同修們
的方法,你要真正肯做,說老實話功夫成就也不過是三年、五年就可以辦到,辦不到那是
你自己錯了。那就是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夠間斷,不能夾雜,三、五年是決定會成就。不
夾雜這是真正功夫,起一個念頭就是夾雜,夾雜必然中斷,中斷就夾雜,不是夾雜妄想,
就是夾雜無明。這是心不能專一,就是此地所講,『少一不慎,觀即不成』,稍稍不謹慎
,功夫就失掉。所以先勸諸位念經,把經念熟,念到能背誦,背誦得很熟,然後再開始修
行。修行,那就是這部經從頭念到尾,不能有一個妄想。這個經不長,我們選的是《無量
壽經》,不長!念到能夠背誦的時候,這部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也不過是半個小時。半小時
裡面不起一個妄念,這功夫就算不錯了。起一個妄念就不算,這個經就不算,從頭再念起
,看看一天能念幾部。
  如果一天能念個五部、十部都不起妄念,在五忍菩薩裡面,你第一個伏忍就得到了,
我們淨土宗講功夫成片。然後你不念經,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行,那是一念相應一
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功夫才得力!我們念佛號功夫不得力,就是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
想,夾雜了,所以「觀即不成」,念佛也是觀,也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如果念成功,
就滅罪了,諸位曉得罪是什麼?罪就是妄想,妄想沒有了,罪當然就滅了。罪滅了心就清
淨,清淨心是福,清淨心起作用是慧,福慧都現前,哪有不生西方的道理?我們再看下面
一段,底下一段重要,這是第八觀「聖像觀」。
==
自己才得利益,馬上就想到一切眾生。不但想到當時,還想到以後未來世的眾生,
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值得我們效法的。這叫做大乘心,這叫做菩提心。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2-06 02:51:00
華座觀,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2-06 21:56: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2-07 15: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9-02-07 20:4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