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祭拜行禮行為會發生什麼事情?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20 12:23:55
一般的祭祀、祭拜行為要注意避免迷信。
佛法說的禮拜,如《善生經》中佛陀教導禮拜的意義,何者是離惡行、應當遠離的惡緣,
何者是行善行、應當親近的善緣,又說了應行禮敬父母、師長、出家沙門等六方的理由。
又,《法華經》曾提到:
「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
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
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此中說到:佛陀過去生曾為一名比丘,他的名字叫作常不輕,為什麼被叫作常不輕呢?當
他見到佛教的四眾弟子:出家修行的比丘、比丘尼,在家修行的優婆塞、優婆夷,一律禮
拜讚歎,說自己深敬於你,不敢輕慢於你,為什麼呢?如果你等都能夠行菩薩道的話,將
來會成辦佛果。這位比丘經常這麼說的緣故,因此這些增上慢的四眾弟子稱他作常不輕。
傲慢的原因,來自增益的我見,因為缺乏緣起的智慧,愚昧於相互依賴觀待緣起的道理,
因此增益了我見(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由增益執持的我見產生我慢。如果知道了緣
起無我的道理,因為有對方才有自方的觀待施設,那麼自然會恭敬愛護對方,不敢輕慢。
透過了知緣起的智慧,並且發起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由緣起空正見的智慧與
大悲菩提心的發心,結合這二者趣入菩薩道,行持菩薩道,將來能夠成辦佛果。又,此中
也含有勸小乘行者廻小向大的意涵,意即小乘行者終將行菩薩道,由行菩薩道而成佛。
又,《普賢行願》提到:
「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虛空
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此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是由了知緣起的智慧與發起菩提心的心力,於十方諸佛的佛果為所願境,作廣大修行。
《普賢行願》: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
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
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
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
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又,一般我們會因為感恩,而對父母、師長、於社會有貢獻的人等對境作禮敬,同樣的,
佛教裡對於三寶對境的禮敬,一則感恩教化,二則提醒自己見賢思齊去除放逸。又,佛教
提到四重恩:三寶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透過憶念這些內涵能夠精進行道。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3-20 17:04:00
阿彌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賊寇)   2019-03-20 21:00: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