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7(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4-17 17:28:17
一、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徑登不退為趣
  《疏鈔》裡頭說:「依正清淨,信願往生,以為宗趣。」《圓中鈔》說:「以信願淨
業為一經宗要。」「《彌陀要解》曰:以信願持名為宗」,這是印光大師非常讚歎的。因
為《彌陀經》跟這部是同一部,它是一不是二。真信、真願、持名。本經上講的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我們要記住,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離
開,分秒必爭。我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願意親近阿彌陀佛,什麼都放下,不
再幹傻事了。世間事,有緣,這個緣是什麼?這個緣是利益眾生的,這個緣不是小因緣,
可以做。如果不是正法久住,不是利益眾生的,再殊勝的緣我也不要了,這個事情要懂得

  後面是念老在這一段的總結,「綜上」,上面所說的「大小二本,中外諸家所明宗趣
,皆以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為本。於是廣參諸家之說,據本經之文,標明本經宗趣曰:本
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徑登不退為趣」。得真幹,才能得到真實的
利益,永遠不要搞生死輪迴,永遠不要再搞冤冤相報。這一生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
世,以後再來,換成菩薩身分,不再是凡夫,這就對了。
我們再看念老的原文。「又彌陀第十九願曰: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
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
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第十九願,發菩提心。
第十八願,一向專念。願文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他是為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
迷惑的眾生,真正想幫助這些人離究竟苦,究竟苦是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才叫離究竟苦,
真離苦,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這個幫助眾生才幫助得徹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
醫腳,是幫助我們從根本上解決。這個恩德多大!
二、聞名發心,發菩提心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十九願聞名發心,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四弘誓願是菩提心
。四弘誓願只有第一條是願,後面三願成就第一願。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話跟
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個意思。但是佛的這個心大,眾生無邊誓願度
,眾生包括了十法界。不但包括十法界裡頭有情眾生,把無情的也包括了。無情,植物、
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屬於無情的眾生。情與無情都在裡頭,這個願心發得大。願是發
了,怎麼兌現?怎樣才能做到?這就是要幫助別人,先要成就自己,自己沒有道德,沒有
智慧,沒有德能,這個願是空願,做不到。所以有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是成
就自己的德行,也就是道德,要成就自己的道德修養。有了道德修養,這個都是有層次的
,順序不可以顛倒。我們履行道德是為誰?是為度眾生。道德是身教,做榜樣給人看,把
五倫做出來,把五常做出來,把四維做出來,把八德做出來;在佛法裡面,把三皈做出來
,把五戒做出來,把十善做出來,把六度做出來,把六和敬做出來。
  有了道德,煩惱輕、智慧長,這個時候可以學法門了,法門無量誓願學,八萬四千法
門,大乘,小乘三千威儀。我們今天學佛,沒有按照這個順序,我們沒發這個大心,心量
很小,自私自利;沒有斷煩惱,沒有在道德上用功夫。於是,自己迷惑顛倒,起心動念是
自私自利,是損人利己,這就造了惡業。惡業的果報在三途,餓鬼、地獄、畜生,那就更
苦了。所以,人不能不覺悟,覺悟了,不敢不回頭。
  學法門,學法門為的是對一切眾生做更多的付出,做更圓滿的付出,沒有一樣是為自
己。《金剛經》上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什麼意思?不起心、不動念、
不分別、不執著,用這種心為一切眾生服務。《弟子規》上講,「凡是人,皆須愛」,這
中國傳統文化,愛人是第一德。學法門,還要向上提升自己,自己一定要達到佛的地位,
佛道無上誓願成,為什麼?才真正有能力普度一切眾生。沒有成佛,幫助眾生還是有限的
,成佛了,幫助眾生是無限的。為什麼?你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什
麼樣的眾生你都有辦法幫助他。這叫發菩提心。
三、修諸功德,真幹
  修諸功德,真幹,身行言教,釋迦牟尼佛出世給我們做的表演。身行,他給我們做示
範,做最好的榜樣;言教,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他的工作是教育。奉行六
波羅蜜,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必修的,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進、修禪定、修智
慧,佛教菩薩主修的六門功課。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佛告訴我們,以自
己一生修學的功德,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叫迴向。我
不求名聞利養,我不求七情五欲的享受,也不想升官發財,只想往生極樂世界,於是這是
真正善人,為什麼?他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世間人所要求的我都不要,我所求的世間人
也不要,跟世間人沒有衝突,自然就和睦相處。他們要競爭,我放下,不跟他競爭,這個
社會就和諧了,天下就和睦了。
  念佛人接受佛的教誨,所有一切大乘經教到最後統統指歸淨土,《華嚴經》到末後,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佛與菩薩來接引你。一
定來接引你的,他要不來接引,極樂世界在哪裡找不到,一定會來接引你。在接引之前,
你在夢中、在定中肯定見到佛,佛告訴你什麼時候來接你,他知道。我早年在新加坡,新
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他往生前三個月知道。有一天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個日期,寫
了十幾遍,同樣的,寫日期寫了十幾遍。沒有人知道什麼意思,也沒有人敢問他。結果他
往生那天就是那個日期,才知道他三個多月之前他就曉得。他怎麼曉得?肯定見佛,佛告
訴他的。
  來佛寺的這三個往生的,他要不見佛他怎麼知道哪一天?像他們這種一心專注,沒有
二念的人,早就得三昧,早就成就了。那是阿彌陀佛要他表法的,要他做一個念佛人的好
榜樣,給念佛同修看,你們念佛求生淨土,像我這個樣子就行了,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會
看,要看到它裡頭的苗頭,我們要認真學習,走的時候一定像他那樣的瀟灑自在。自自然
然的往生,沒有絲毫痛苦,歡歡喜喜的往生,跟大家告別,我走了。這一聲走了,真的走
了,沒有生病。老太太往生之前,請一家晚輩吃飯,親自包餃子。吃完之後,她坐在一張
椅子,腿一盤,大聲叫了一聲,我走了,就真走了。諸位想想,她怎麼能不往生?為什麼
叫走了?佛來接引她了,別人看不到,她看到了。
  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可了不得。阿惟越致,圓證三不退,法身菩
薩,中國禪宗裡面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叫做阿惟越致。往生極樂世界,生到那邊
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也就是說,我們功夫沒到那個程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這
一願的加持,你就是法身菩薩。所以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之名,實際上是平等的世界,統
統都是法身菩薩。得的身法性身,跟我們身不一樣,居住的環境法性土。我們這邊身跟土
,阿賴耶的相分,有生有滅;法性身沒有生滅,不生不滅,到得極樂世界就證得不生不滅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4-17 17:37: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4-17 23:3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4-18 01:5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04-20 11:1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4-20 15:5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Omitopho (pho)   2019-04-21 22:12:00
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4-22 11:58:00
人身難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